首頁 > 人類文史 >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百科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百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澳大利亞聯邦一般指的是澳大利亞,是全球面積第六大的國家,南半球第二大的國家和大洋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土覆蓋整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百科

簡介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有很多獨特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澳大利亞有華僑華人67萬左右,佔定居人口的3.41%。

澳大利亞原爲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88年“淪爲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爲英國的自治領地。1931年成爲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爲堪培拉。作爲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爲“騎在羊背的國家”。澳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其也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歷史沿革

Australia一詞,原意爲“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爲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早在4萬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於澳大利亞這塊土地上,澳大利亞土著居民總數是41.3萬人(200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

1606年,西班牙航海家託雷斯(Luis Vaezde Torres)的船隻駛過位於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島之間的海峽;同年,荷蘭人威廉姆·簡士的杜伊夫根號(Duyfken)涉足過澳大利亞並且是首次有記載的外來人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命名此地爲“新荷蘭”。

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Captain James Cook)發現澳大利亞東海岸,將其命名爲“新南威爾士”,並宣佈這片土地屬於英國。

英國人首先把澳大利亞作爲一個流放囚犯的地方。1788年1月18日,由菲利普船長率領的一支有6艘船的船隊共1530人的“第一艦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植物學灣(Botany Bay),當中有736名囚犯。八天後的1788年1月26日,他們正式在澳大利亞傑克遜港(Port Jackson)建立起第一個英國殖民區,這個地方後來人口不斷增長而成爲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城市悉尼,這個名字是爲了紀念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Sydney)。每年的1月26日後來成爲了澳大利亞的國慶日(Australia Day)。

1790年,第一批來自英國的自由民移居澳大利亞,以悉尼爲中心,逐步向內陸發展,至1803年,殖民區已拓展到今日的塔斯馬尼亞。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爲土著人。

1900年全部六個殖民地的居民舉行了一人一票的全民公決,用投票決定是否把六個殖民地統一成一個聯邦國家,投票結果是六個地方要統一,建立起一個單一的澳大利亞聯邦。7月,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爲州,六個殖民區統一成爲聯邦,成立澳大利亞聯邦。同時通過第一部憲法。

1927年,澳大利亞首都遷往堪培拉。

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使澳大利亞獲得內政外交獨立自主權,成爲英聯邦中的一個獨立國家。

1986年,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係法”,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19世紀50年代,在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兩州發現金礦。大批來自歐洲、美洲和中國的淘金者蜂擁而至。澳大利亞人口從1850年的40萬人激增至1860年的110萬人。其後許多重要的金礦被逐一發現,並發現大量礦藏,這些發現,讓澳大利亞迅速致富和發展。

2017年11月14日,澳大利亞當選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任期爲4年。

2019年12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南澳大利亞州等多地發生嚴重山火,過火面積超過600萬公頃,已造成20多人死亡,2000多所房屋被毀,當地數以千計的民衆被迫離開家園。持續數月的山火危機中,濃煙已經飄到距其2000公里外的新西蘭,導致新西蘭空氣質量下降,甚至出現霧霾。

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新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羣島相望,北部隔着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 澳大利亞聯邦歷史百科 第2張

  澳大利亞

地形地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峯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裏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萊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澳大利亞的約70%的國土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人類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佔整個大陸面積的20%。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的艾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6米。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帶。

氣候特徵

澳大利亞地處南半球,雖然時差與中國只有2-3小時,但是季節卻完全相反。12-2月爲夏季,3-5月爲秋季,6-8月爲冬季,9-11月爲春季。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澳大利亞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由於靠近赤道,1-2月是颱風期。澳洲南部屬於溫帶。中西部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氣溫高,溫差大;在沿海地帶,雨量充沛,氣候溼潤。

水系分佈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最長河流墨累河長2589千米。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k㎡,但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是全球最乾燥的大陸,飲用水主要是自然降水,並依賴大壩蓄水供水。政府嚴禁使用地下水,因爲地下水資源一旦開採,很難恢復。2006-2009年,厄爾尼諾影響擴大,導致降雨大幅減少,澳大利亞各大城市普遍缺水,紛紛頒佈多項限制用水的法令,以節水渡過乾旱。

自然資源

礦產

澳大利亞的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都很豐富,礦產資源至少有70餘種。其中,鋁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佔世界總儲量35%。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鋁土、氧化鋁、鑽石、鉛、鉭生產國,黃金、鐵礦石、煤、鋰、錳礦石、鎳、銀、鈾、鋅等的產量也居世界前列。同時,澳大利亞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土、鉛、鑽石、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第三大鋁和黃金出口國。已探明的有經濟開採價值的礦產蘊藏量:鋁礬土約31億噸,鐵礦砂153億噸,煙煤5110億噸,褐煤4110億噸,鉛1720萬噸,鎳900萬噸,銀40600噸,鉭18000噸,鋅3400萬噸,鈾61萬噸,黃金4404噸。澳原油儲量2400億公升,天然氣儲量13600億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量1740億公升。森林覆蓋面積佔國土的20%,天然森林面積約1.55億公頃(2/3爲桉樹),用材林面積122萬公頃。被稱爲“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生物

澳大利亞被稱爲“世界活化石博物館”。據統計,澳大利亞有植物1.2萬種,有9000種是其他國家沒有的;有鳥類650種,450種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全球的有袋類動物,除南美洲外,大部分都分佈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由於環境穩定,所以特有地球演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古老生物種類,它們雖顯得原始,卻成爲人類研究地球演化歷史的活化石。近幾十年來外來物種通過不同途徑進入澳大利亞,對本地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鴯鶓(Emu)

鴯鶓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動物之一,是飛翔功能已經退化的大鳥,它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鳥,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是鳥綱鶴鴕目鴯鶓科唯一殘存種。

樹袋熊(Koala)

又名樹熊或考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之一,既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又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屬哺乳類中的有袋目樹袋熊科,分佈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尤加利樹林區。墨爾本有一個考拉保護區,在距離布里斯班一公里處也有一考拉保護區,只有布里斯班的考拉保護區可以和考拉擁抱。

鴨嘴獸(Platypus)

澳大利亞的單孔類哺乳動物,鴨嘴獸是出現在澳大利亞20仙硬幣上的動物,它們分佈於澳大利亞東部約克角至南澳大利亞之間,在塔斯馬尼亞島也有棲息。

木蠹蛾幼蟲(Witchetty Grub)

這種白色、高蛋白的小吃其實是蛾的幼蟲,它是澳大利亞沙漠地區一種重要的昆蟲菜餚,還曾是當地土著人的主食。

袋鼠(Kangaroo)

原產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部分地區。其中,有些種類爲澳大利亞獨有。所有澳大利亞袋鼠,動物園和野生動物園裏的除外,都在野地裏生活。不同種類的袋鼠在澳大利亞各種不同的自然環境中生活,從涼性氣候的雨林和沙漠平原到熱帶地區。

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着長腳的後腿強健而有力,腹部表面都有一個育兒袋。袋鼠以跳代跑,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至13米,可以說是跳得最高最遠的哺乳動物。

穴兔(Rabbit)

澳大利亞本來沒有兔子,1788年,隨着英國人首次定居澳大利亞的船隊,幾十只兔子被運到澳大利亞,最初是作爲培養食用肉類而引進,後來一些富裕的人家把兔子放到大自然作爲狩獵,讓兔子逃到草原上飛快繁殖。在1950年,全澳兔子估計達到6億隻,它們破壞植被,致使水土流失,草原和畜牧業面臨長時間的破壞。澳大利亞動用了各種方法來減少兔子的數目,在1991年,全澳兔子數目下降到大約3億隻。

行政區劃

澳大利亞行政區劃

澳大利亞全國劃分爲6個州和2個領地。六個州分別是1901年之前曾各自獨立的英國殖民區,其他沒有被當時的殖民區管轄的地方,在1901年之後就成爲聯邦政府直接管轄的領地。州各自有自己的州政府,有州長(Premier),有州總督(State Governor),但領地沒有這些職位,與州不同,澳大利亞的領地是歸聯邦所有的領土,領地政府的自治權由聯邦政府立法賦予,也可由聯邦政府通過立法取消。目前,澳大利亞各領地中有些擁有高度自治權,而有些由聯邦政府機構直接管轄。北領地和首都領地的政府首腦不稱州長,而稱作首席部長(Chief minister)。州和領地的立法權有很大分別,州在某些領域可以自行立法,而聯邦不能干預。領地也可以自行立法,但領地的立法權來源於聯邦政府的授權,領地所訂立的法律,聯邦政府如有不滿就可以廢止。

州和領地

六個州:

新南威爾士州(NSW)-首府悉尼

昆士蘭州(QLD)-首府布里斯班

南澳大利亞州(SA)-首府阿德萊德

塔斯馬尼亞(TAS)-首府霍巴特

維多利亞州(VIC)-首府墨爾本

西澳大利亞州(WA)-首府珀斯

兩個領地: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ACT)-首府堪培拉

北領地(NT)-首府達爾文

一般認爲澳大利亞有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但其實嚴格來講在澳大利亞本土共有北領地、首都領地和傑維斯灣領地三個領地。其中傑維斯灣是聯邦政府向新南威爾士州購買的土地,雖然名義上是獨立領地,但行政和法律上都依附於首都領地。

海外領地

澳大利亞共有十個聯邦領地(Federal territories),除了三個本土領地,還有七個海外領地。

七個海外領地分別是:

阿什莫爾和卡捷羣島(Ashmore and Cartier Islands)

聖誕島(Christmas Island)

科科斯羣島(Cocos Islands)

珊瑚海羣島(Coral Sea Islands)

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羣島(Heard and McDonald Islands)

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

澳大利亞南極洲領地(Australian Antarctic Territory)(澳大利亞在南極洲主張,覆蓋南極洲42%的大陸)

首都

聯邦成立的時候,尚未能確定首都的地點,在1901-1927年,墨爾本是澳大利亞的臨時首都,聯邦議會在墨爾本舉行會議,很多的政府機構均設在墨爾本。早在國民討論成立一個統一的聯邦的時候,墨爾本和悉尼都各自積極爭取成爲首都。19世紀中葉,墨爾本是一個比悉尼更繁華的大都市,後來隨着悉尼的日益發展,悉尼市民十分希望悉尼成爲澳大利亞的首都。

1908年,聯邦成立後的第七年,政府決定,在悉尼和墨爾本之間建造一個新的城市堪培拉,作爲新首都。新首都不能位於任何一個州,而必須在聯邦領地內。因堪培拉的建造需要時間,期間墨爾本繼續作爲臨時首都。

1927年5月,隨着堪培拉臨時國會大廈的啓用,澳大利亞政府的辦公地點從墨爾本遷往堪培拉。有趣的是,新首都並非位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正中央,它距離悉尼約四小時車程,距離墨爾本約七小時車程。堪培拉的都市設計通過一個公開的國際比賽而採納方案,比賽收到137個設計,結果由美國建築師格里芬(Walter Burley Griffin)贏出,這位設計師最初描繪的堪培拉街道圖是他和他的建築師妻子共同畫在一塊棉布上的,這份珍貴的原作至今還保留在澳大利亞國家檔案館。

1911年1月1日,堪培拉及其附近地區被宣佈爲澳大利亞首都領地。

國家象徵

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歐洲人在17世紀初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爲這是一塊直通南極洲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Australia由拉丁文terraAustralis(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

國旗

澳大利亞國旗是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爲2:1。旗底爲深藍色,左上方是紅、白“米”字,“米”字下面爲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旗的右邊爲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爲五角,其餘均爲七角。澳大利亞爲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爲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國旗的左上角爲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係。一顆最大的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兩個聯邦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是南天小星座之一,星座雖小,但明亮的星很多),表明該國處於南半球。這是1903年從三萬多個作品中選出來的。

國徽

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一袋鼠,右邊是一隻鴯鶓,這兩種動物均爲澳大利亞特有,它們一般只會向前走,不輕易後退,象徵着一個永遠邁步向前的國家。國徽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這個國家的六個州。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星代表維多利亞州;藍色的馬耳他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馬尼亞州。盾形上方爲一枚七角星象徵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一個聯邦區。周圍飾以澳大利亞國花金合歡,底部的綬帶是英文書寫的“澳大利亞”。

國歌

1977年之後,澳大利亞的國歌是《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Advance Australia Fair),這是一位蘇格蘭作曲家的作品。皇室頌歌爲《天佑我王》或《天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1977年,澳大利亞舉行全民公決,從四首候選歌曲評選出一首國歌。歌曲《前進,美麗的澳大利亞》獲得最高票數,正式成爲澳大利亞國歌。

國花

澳大利亞國花是金合歡(Golden Wattle,拉丁語學名:Acaciapycnantha),是合歡花卉的一個系列,按照生物學分類,金合歡花來自金合歡樹,樹高兩米至八米不等,每年冬天和春天開花,花香濃。花可用作香精和香水的製作,其枝幹可用作染料製作。金合歡多年來是澳大利亞民間公認的國花,於1988年被正式宣佈爲國花。

國鳥

根據澳大利亞外交部常年的公告,截至2013年,澳大利亞沒有官方認定的國鳥,也沒有任何官方認定的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但澳大利亞民間普遍把鴯鶓(emu,漢語拼音ér miáo)認爲是象徵澳大利亞的鳥類,並把袋鼠認爲是象徵澳大利亞的動物。這兩種動物只會前進,不會後退,是出現在澳大利亞國徽上的兩大動物。

人口民族

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爲“民族的拼盤”。自英國移民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之日起,已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謀生和發展。例如歐洲的德國、希臘、意大利和一些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日本、中國和越南。其人口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地區。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據統計,澳大利亞的亞裔人口正在迅速增長。

澳大利亞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總人口的1%。2006年人口普查中,白人佔92%,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是19、20世紀的英國移民,來自其他國家者也很多。有37.13%的人自稱爲澳大利亞人,接着是英格蘭裔澳大利亞人的31.65%、愛爾蘭裔澳大利亞人9.08%、蘇格蘭裔澳大利亞人7.56%、意大利裔澳大利亞人4.29%、德裔澳大利亞人4.09%、華裔3.37%以及希臘裔1.84%。根據澳大利亞移民局的數據,2006年澳大利亞公民海外出生地前三名的國家爲:英國1153264、新西蘭476719和意大利220469。居民中63.9%信奉基督教,5.9%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等。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占30.2%。

總人口2544萬(2019年7月)。74%爲英國及愛爾蘭裔,5.6%爲華裔,2.8%爲土著人口,其他族裔主要有意大利裔、德裔和印度裔等。官方語言爲英語,漢語爲除英語外第二大使用語言。約63.9%的居民信仰基督教,5.9%的居民信仰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無宗教信仰或宗教信仰不明人口占30.2%。

政治

政體

澳大利亞名義上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國王,並任命總督爲其代表,澳大利亞總督實際上不干預政府的運作。澳大利亞政府爲聯邦制,有六個州及兩個領地(北領地和首都領地),各州設有州長,負責州內事務。澳大利亞政府由衆議院多數黨或黨派聯盟組成,每屆政府任期三年。內閣是政府的最高決策機關,現共有30名部長。國家最高的行政領導人是總理。

澳大利亞是聯邦制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家元首是澳大利亞君主(澳大利亞與英國及其他英聯邦王國共戴一君)。澳大利亞總督爲澳大利亞君主不在澳大利亞時的代表,在《澳大利亞憲法》下代替君主行使職權。現任國家元首爲伊麗莎白二世,現任總督戴維·約翰·赫爾利。在聯邦制下,澳大利亞君主同時也是各州的君主,在各州直接任命州督(而不由聯邦總督或政府指派)。根據現代的澳大利亞憲政慣例,君主除了在按照澳大利亞總理和各州州長的提名任命或撤換總督和州督時,不過問澳大利亞政治。

議會

2016年7月,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議會。現任衆議長託尼·史密斯(Tony Smith,自由黨),參議長斯科特·瑞恩(Scott Ryan,自由黨)。

聯邦議會是澳最高立法機構,也叫做國會(Parliament),成立於1901年,由女王(澳總督爲其代表)、衆議院和參議院組成。1992年12月17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內閣會議決定,澳大利亞的新公民不再向英國女王及其繼承人宣誓效忠。議會實行普選。衆院有150名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任期3年。參院有76名議員,6個州每州12名,2個地區各2名。各州參議員任期6年,每3年改選一半,各地區參議員任期3年。2007年11月24日,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衆議院,工黨佔83席、自由黨55席、國家黨10席、獨立人士2席。2010年9月,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衆議院。衆院有150名議員,按人口比例選舉產生,任期三年。

2016年7月,澳舉行聯邦大選,產生新一屆議會。現任衆議長託尼·史密斯(Tony Smith,自由黨),參議長斯科特·瑞恩(Scott Ryan,自由黨)。

政府

聯邦政府由衆議院多數黨或政黨聯盟組成,該黨領袖任總理,各部部長由總理任命。政府一般任期3年。2013年9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贏得聯邦大選並組建新政府,自由黨領袖託尼·阿博特(Tony Abott)出任總理。2015年9月,前通訊部長馬爾科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取代阿博特成爲自由黨領袖,並就任澳聯邦總理。2016年7月,澳大利亞舉行聯邦大選,自由黨—國家黨聯盟以微弱多數蟬聯執政,特恩布爾連任總理。

2018年8月24日,原國庫部長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在自由黨內部選舉中取代特恩布爾當選該黨領袖,並出任澳新一屆總理。目前,澳內閣主要成員有:總理斯科特·莫里森,副總理兼基礎設施、交通和地區發展部長邁克爾·麥科馬克(Michael McCormack),外長瑪麗斯·佩恩(Marise Payne),財政和公共服務、政府駐參議院領袖兼行政委員會主席馬賽厄斯·科爾曼(Mathias Cormann),國庫部長兼自由黨副領袖喬希·弗萊登伯格(Josh Frydenberg),國防部長兼衆議院領袖克里斯托弗·派恩(Christopher Pyne),國防工業部長史蒂文·喬博(Steven Ciobo),內政部長彼得·達頓(Peter Dutton),總檢察長克里斯琴·波特(Christian Porter),貿易、旅遊與投資部長兼政府駐參議院副領袖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

司法

澳大利亞高等法院(HighCourtofAustralia)是澳大利亞的最高司法機構,對其他各級法院具有上訴管轄權,並對涉及憲法解釋的案件作出裁決,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組成。現任首席大法官蘇珊·基菲爾(Susan Kiefel),2017年1月就職。各州設最高法院、區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區和北領地區只設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黨

澳主要政黨有:

(1)澳大利亞自由黨(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亞聯合黨。主要代表工商業主利益,曾多次執政。2016年7月,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在澳聯邦大選勝出蟬聯執政。現任領袖斯科特·莫里森。

(2)澳大利亞國家黨(National Party):成立於1918年,原稱鄉村黨,後稱國家鄉村黨,1982年改用現名。其勢力範圍主要在農村地區,代表農場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與自由黨聯合執政,2013年、2016年與自由黨再度聯合執政。現任領袖邁克爾·麥科馬克。

(3)澳大利亞工黨(Australian Labor Party):成立於1891年,爲澳最大政黨,同工會關係密切,工會會員多爲其集體黨員。自1940年以來曾11次執政。最近一次執政時期爲2007年11月至2013年9月。現任領袖比爾·肖頓(Bill Shorten)。

其他小黨有澳大利亞綠黨、澳大利亞共產黨和單一民族黨等。

政要

總督戴維·約翰·赫爾利,2011年被任命爲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2019年7月1日,正式就任澳大利亞總督。

總理斯科特·莫里森,2018年8月24日,新當選的澳主要執政黨自由黨黨首斯科特·莫里森在堪培拉宣誓就職,正式成爲澳大利亞第30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