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黨錮之禍的本質:宦官爲鞏固權力欺壓大夫

黨錮之禍的本質:宦官爲鞏固權力欺壓大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皇帝大權旁落,此時的朝堂由外戚和宦官把握,他們無視皇帝的威嚴,朝堂內外肆意妄爲。爲了使權力更加龐大,外戚與宦官不但掌控朝廷官員的選拔,任人唯親,這樣將一大批有志之士阻擋在朝堂之外。另一方面,大肆在朝堂內外搜刮民脂民膏。當時的朝廷已經陷入了混亂的狀態。

黨錮之禍的本質:宦官爲鞏固權力欺壓大夫

漢靈帝劇照

儘管朝堂黑暗,可是仍然有有志之士希望改變當時的局面,在皇帝沒有作爲的情況下,仍然堅持上訴,批判外戚專政,宦官專權。這樣的舉動引起了外戚與宦官的不滿,他們爲了消除這些不贊同之聲,引發了後來的黨錮之禍。

什麼是黨錮之禍?黨錮之禍分爲兩次,第一次以成瑨爲首的官員懲處了當時的宦官一黨,卻被宦官誣陷,受到皇帝的處罰。朝堂內的有志之士紛紛勸阻皇帝,這引起了皇帝的不悅,在宦官的遊說之下,皇帝嚴懲了當時的黨人,但是遇到皇帝大赦獲得了釋放,釋放後遭到了終身罷黜。

之後,黨人看到朝堂的局面,決定要將宦官一黨除掉,但是宦官事先聽到了風聲,脅迫幼年的皇帝,假傳詔書,以此來追殺黨人。當時將軍並不知道皇帝被脅迫,聽信了假的詔書,追殺黨人,許多人在這次事件中被滅族。儘管有人僥倖逃離了都城,但是由於宦官權勢過大,無人肯收留這些官員,逃離的這些人下場也很悽慘,所以最後黨錮之禍以宦官的勝利而告終。

黨錮之禍的本質

黨錮之禍是發生在東漢末年、宦官爲了鎮壓反抗自己的士大夫而進行的禁錮活動,在黨錮之禍中,很多有識之士被強加莫須有的罪名,很多人還因此喪命,使得朝中再無可以獨當一面的良臣。深究黨錮之禍的本質,就是宦官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利而對士大夫進行的欺壓。

黨錮之禍的本質:宦官爲鞏固權力欺壓大夫 第2張

漢靈帝劇照

公元166年的時候,宦官執政,皇帝形同虛設,宦官和他們黨羽的勢力侵入到了民間百姓之中,大肆掠奪民間財產,引起了百姓和地方官員的極大不滿。當時朝廷內有陳蕃、李膺等有識之士,他們不懼宦官的蠻橫殘暴,猛烈抨擊宦官的行爲,這使宦官極爲憤怒,不斷在皇帝面前誹謗士大夫,將士大夫稱爲“黨人”,對黨人進行了嚴厲的制裁。

東漢一共有兩次黨錮之禍,兩次黨錮之禍的本質是一樣的,只是第一次的結果遠沒有第二次那麼嚴重。第一次黨錮之禍因爲有外戚的幫助士大夫沒有被趕盡殺絕,並在之後的日子裏又重新得到重用。而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靈帝聽從宦官的一面之詞,不僅下令殺了陳蕃,更是讓大將軍竇武無奈自殺,很多士大夫也被髮配到很遠的地方,甚至被追殺,而那些曾經幫助過士大夫的人也難逃一劫,與他們交好的人也受到了牽連,整個朝廷岌岌可危。

雖然兩次黨錮之禍的本質一樣,都是宦官對士大夫的欺壓,但他們造成的結果有所不同。第二次黨錮之禍爲東漢埋下了禍患,加速了漢王朝的滅亡。

黨錮之禍的影響

黨錮之禍是指在東漢桓帝、靈帝時期,宦官爲了欺壓與他們作對的士大夫給他們強加各種莫須有的罪名,最終使那些有識之士家破人亡的事件。東漢末年一共發生了兩次黨錮之禍,第一次發生在桓帝在位時期,這一時期雖然陳蕃等名士被宦官誣陷被免去官職,但是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流血事件,影響並不是特別大。而在第二次黨錮之禍中,名士直接被迫害而亡,他們的家人、朋友也沒能逃脫滅族之禍。這兩次黨錮之禍直接使東漢政局動盪不堪,加速了東漢的滅亡,可見第二次黨錮之禍的影響實在巨大。

黨錮之禍的本質:宦官爲鞏固權力欺壓大夫 第3張

漢桓帝畫像

黨錮之禍的影響最大的就是對士大夫和與他們交好的人。忠臣陳蕃在黨錮之禍中被殺,大將軍竇武被迫自殺,而李膺等名士被髮配後仍然沒能逃過被追殺的命運,他們很多人或是死在了獄中,或是在半路被宦官的手下所殺害。黨錮之禍結束後,與他們相關的人也受到牽連,他們不能再做官,他們的家人朋友也不能做官,朝廷上再沒有有識之士說話的權利。

兩次黨錮之禍的影響對東漢改變最大的是朝廷上再沒有可以主持大局的名臣,一味聽信宦官的靈帝也不顧忠臣建議,這使得宦官更加爲所欲爲。他們大肆掠奪百姓的財產,最終引起民憤釀成黃巾之亂。黃巾之亂之後東漢的局勢更加緊張,戰爭一觸即發,最終東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