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的教師被稱呼爲什麼?細數教師的古今稱謂

古代的教師被稱呼爲什麼?細數教師的古今稱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師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是人類通向文明的橋樑。幾千年來,教師的別名代稱林林總總。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出現了“庠”和“序”,即萌芽中的學校。於是出現了萌芽中的教師——學官,“司徒”、“秩宗”、“典樂”這些學官既是管理行政的首領或長老,又是社會教育的承擔者。

進入奴隸社會,官辦學校出現,教師名稱同時出現,時稱“師氏”、“父師”、“少師”,但彼時的教師大多由官吏兼任,官就是師。而“師氏”就是掌管輔導王室、教育貴族子弟及朝議得失之事的官,同時又是國學中的教師,因而“師氏”便成了教師的稱呼,又簡稱“師”。“父師”、“少師”,是鄉學中的教師,退休的士大夫。鄭玄在爲《儀禮·鄉飲酒禮》作注說:“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名曰父師,十名曰少師,而教學焉。”真正的以教爲業的職業教師始於孔子辦私學。私學中的教師就別稱爲“塾師”、“書師”、“學究”、“老學究”、“村夫子”、“門客”、“館師”、“館賓”等。塾,舊時私人設立的進行教學的地方。塾師,就是教師。“書師”指漢時教初學的教師,王國維在《觀堂集林·漢魏博士考》中解釋道:“漢時教初學之所,名曰書館,其師名曰書師。”

古代的教師被稱呼爲什麼?細數教師的古今稱謂

“學究”和“老學究”是指私塾的教師。“村夫子”是對鄉村塾師的稱呼。“門客”是家塾的教師,元代《趙氏孤兒》第三折:“不如只在我家中做個門客,擡舉你那孩兒成人長大,在你跟前習文。”“館”是舊時的私塾。“館客”、“館賓”、“館師”即教師,宋代吳自牧《夢粱錄·閒人》:“食客者,有訓導蒙童弟子者,謂之‘館客’”。明代賈仲名《蕭淑蘭》第一回:“蕭公讓有二子,命小生作館賓。”自戰國至唐宋,人們尊師重教,教師地位很高。孟子把師與君並列,荀子進一步把教師納入了天、地、君、親的序列。《呂氏春秋》曰:“古之聖王,未有不尊師者。”而一些帝王對自己的教師,也確實是“屈萬乘之重”,“厚師臣之遇,執弟子之禮,或不名以士恩,或乞言以敦教。”形成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尊師傳統,也爲教師留下了許多敬稱和譽稱。

《韓詩外傳》中說:“古之謂知道者曰先生,何也?猶言先醒也。”意思是說先從矇昧中解脫出來的人才稱爲“先生”。“先生”原爲古時對老年教師的尊稱。《禮.曲禮》:“從於先生,不越路而人言。”鄭玄注:“先生,考人教學者。”《管子.弟子職》:“先生既息,各就其友。”在古代,教師更是道德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是學生的表率。因此,“師範”便成了教師的別稱。《西遊記》第七十七回:“保護唐僧,拜爲師範。”古人在席次上以右爲上,賓主相見賓客往往被讓到西面的席位,所以教師又被稱爲“西席”和“西賓”。柳宗元《重贈劉連州》詩:“若道柳家無子弟,往年何事乞西賓。”“夫子”原爲孔門弟子名師孔子的尊稱,後用以沿稱教師,以示尊敬。“函丈”又稱“函仗”,原指講學者與聽講者的坐席之間相距一丈的距離,以後用來指對學者或老師的敬稱。

“絳帳”本指紅色的帷帳。後漢著名的學者馬融博學多才,門徒上千,生活也十分優越。在授課之時,他常常居於高堂之上,身邊放下紅色的帷帳,“前授門徒,後列女樂”。於是,後人就用“絳帳”或“絳帷”作爲師長的尊稱。“講席”本意是高僧、儒師講經講學的席位,亦用作對師長、學者的尊稱。范文瀾等編著的《中國通史》:“遣唐留學生學成歸國,往往擔任經史的講席,傳授弟子。”我國古代正統的文化爲儒家文化,於是教師又被譽稱爲“世儒”、“師儒”。王充《論衡》:“著作者爲文儒,說經者爲世儒”。“耆艾”原指老人,後用於尊稱教師。“山長”之稱源於《荊相近事》。五代十國時,蔣維東隱居衡嶽,以講學爲生,受業者衆多,尊稱蔣維東爲“山長”。後代山中書院的主講老師亦稱爲“山長”。

此外,對教師的敬稱還有“老夫子”、“老師”、“師父”、“師長”、“師尊”、“尊師”、“先師”等,其中“先師”是對前輩的老師或去世的老師的尊稱,“尊師”是對老師或他人師傅的敬稱。韓愈在《石鼎聯句》詩序中寫道:“夜盡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續,因起謝曰:尊師,非世人也,某伏矣,願爲弟子,不敢更論詩。”然而,教師尚德,在尊稱美譽面前十分謙虛,在學生面前反而謙稱自己爲“友生”,意爲學生之友,又用作師長對門生自稱的謙詞。教師還稱爲“學師”、“師傅”、“外傅”、“教老者”等。古代貴族到一定年齡要出外就學,所從之師稱“外傅”。“教老者”當是執教的老者,李劫人《天魔舞》第二十八章:“婦道人家的見識到底有限,可素來行爲端正的教老者就不同了。”

古代的教師被稱呼爲什麼?細數教師的古今稱謂 第2張

教,其意爲教育、教導。完成“教”這一使命的人也被稱作“教員”、“教官”、“教習”等。“教員”乃通稱。“教官”舊指掌管教誨學生之事的學官,後指在軍隊中或軍事院校中執教的軍官。“教習”原爲學官,清末興辦學堂後,教師也別稱“教習”。“教頭”、“教首”,泛指傳授技藝的教師,宋代王硅《宮河》:“蜀錦地衣呈隊舞,教頭先出拜君王。”今天,人們對新時代的教師賦予種種喻稱和譽稱,如“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給人類帶來光明的“普羅米修斯”、孩子的“第二父母”。更有人把教師喻稱爲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的“蠟燭”;年年歲歲吐絲不斷的“春蠶”;默默無聞承載千萬人登攀的“臺階”和“人梯”……都是對教師崇高品格的謳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