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秦國和齊國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秦國攻滅5國後,昔日霸主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而是選擇投降?

自周武王實行分封制,封魯、齊、燕、衛等71個諸侯國,並讓這些諸侯國擁有相當高的獨立性以來,就已經爲後世中原五百年亂局埋下了伏筆。至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再加上秦、楚、齊、燕四個強國,戰國基本格局已經形成。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但是,燕、趙等六國出了較多昏庸君主導致國運大減,而秦國自秦孝公起,幾乎代代君主都是英主,比如平定內亂的秦惠王、問鼎東周的秦武王等等。到了秦王嬴政時,秦國勢大,“東出橫掃六國”已成定局。

公元前230年,秦國派遣內史騰攻打戰國七雄中最弱小的韓國,自此秦王嬴政滅六國之戰拉開了序幕,正式開啓了一統天下的進程。

齊國曾稱霸天下,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無論是在春秋時期,還是進入戰國階段,齊國都是當之無愧的“一流強國”,甚至還曾一度稱霸天下。春秋時期,齊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口號成爲霸主,直到戰國時期,齊威王、齊宣王兩代君王治理下的齊國仍然國力強盛,連秦國也比不上。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第2張

公元前301年,齊宣王病逝,其子田地稱王,即爲齊閔王。齊閔王剛一登基就策劃起了對楚國的戰爭,他利用楚太子橫殺死秦國大夫,而楚懷王處理不當的機會,聯合秦、韓、魏三國,組成聯軍共同攻打楚國,史稱垂沙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聯軍殲滅楚國主力,使得楚國險些滅國,而楚國爲了求生,不得不選擇依附齊國,所以楚國已經退出了強國之列,此時戰國已然進入秦、齊爭霸的時代。

齊閔王即位之初,孟嘗君田文把持朝政,他一手策劃了齊國攻秦之戰。公元前298年,齊國名將匡章率領齊、魏、韓三國大軍進攻秦國,經過兩年多的爭鬥,匡章率領的聯軍終於攻破函谷關,兵鋒直指秦國都城咸陽。

經此一戰,匡章成爲戰國時期唯一攻破函谷關的六國將領。此時的秦國國君秦昭襄王一面派遣將領抵禦三國聯軍,一面派遣使臣出使韓、魏,迫使兩國撤兵,然後又不得不向齊國稱臣,割地求和。

惋惜,齊閔王后來剷除了孟嘗君一派,轉而重用蘇秦,在蘇秦的教唆下,齊閔王接連對外用兵,與趙、魏、韓、楚四國的關係進一步惡化,然後齊閔王又吞併了宋國,導致各國不滿,秦、燕等五國組成聯軍,由名將樂毅爲主將,攻打齊國。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第3張

齊國戰敗,大片土地被佔,甚至一度陷入滅亡危機,雖然後來田單成功復國,但齊國元氣大傷,已經不復當年的霸主地位。

秦滅六國之戰,齊國爲何被放在最後

秦國覆滅六國的順序是韓、趙、魏、楚、燕、齊,可以發現,齊國是秦國最後一個對手,那麼齊國爲何會被放在最後呢?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首先,齊國距離秦國路途較遠。秦國東出之路受到趙、魏、韓等國阻攔,秦國不可能越過這些小國去攻打處在最西邊的齊國,所以秦國一開始對齊國並沒有多少心思。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第4張

而且在秦昭襄王時期,秦國就採用了范雎的“遠交近攻”策略,將距離最近的韓、魏作爲主要作戰目標,而與較遠的燕、齊等國保持良好的結盟關係,而齊國則被秦國的“善意”矇蔽,坐視其餘五國被滅,卻不知脣亡齒寒的道理。

其次,齊國遭遇重創,已經不足爲慮。前文提到過,齊閔王在位時曾發動垂沙之戰,並將楚國打得俯首稱臣,此後又對秦國用兵,打得秦國不得不割地求和,可見此時齊國國力之強盛。

惋惜,明面上是齊勝而秦敗,可蘇秦入齊之後,不僅“帶偏了”齊王的思想,還四處爲齊國樹立敵人,導致齊國成爲衆矢之的,被五國聯合討伐,齊國險些滅國。

雖然在田單的幫助下,齊國得以保存,但齊國新任的國君齊襄王胸無大志,其子齊王建也無治國之才,導致齊國雖“四十餘年不受兵”,卻沒有重新恢復強盛。所以在秦國眼中,此時的齊國已經不足爲慮。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第5張

齊國爲何會不戰而降

作爲昔日霸主,即使沒落了,也不至於直接投降吧,但齊國就是這樣做了,那麼齊國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齊國自知沒有贏的希望。爲何這樣說呢?秦軍連滅五國,軍威和士氣正值巔峯,齊國不可能獲勝,自前230年,秦國滅韓後,不到十年的時間裏,相繼滅掉趙、燕、魏、楚等國,秦國一統天下的大勢已經形成,齊國沒有抵抗之力。

此時,齊國沒有任何盟友可以聯合,當初秦國攻打五國時,齊國作壁上觀,如今五國已滅,齊國根本沒有外力可借。這樣看來,齊國必敗無疑,何必徒增死傷呢。

第二,齊國大軍沒有戰鬥力。前文提到過,齊國四十多年沒有用過兵,可想而知齊國大軍的戰鬥力會下降成什麼樣,面對秦國的虎狼之師,齊國兵將估計很難有抵抗之力。

其實,齊國也不是完全沒有抵抗,在秦滅五國後,齊王建召集大臣商量對策,而齊國決策層給出的對策是,將大部分兵力不瞭解秦齊邊境,以應對秦軍的進攻。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第6張

但秦軍將領沒有那麼傻,從正面進攻有抵抗,那就換個方向攻打。事實上,雖然秦軍主力在齊國的西面,但最後秦軍是從齊國北面攻入的,打了齊國一個措手不及。

第三,齊國貴族惜命,更傾向於投降。齊王建時期,齊國大權實際上是由齊王建的舅舅後勝掌控,而此人目光短淺,又視財如命,秦國抓住後勝的這一特點,經常用大量錢財買通後勝,讓他站在秦國一邊。

秦國在攻打其他五國的時候 齊國爲何不敢對抗秦國 第7張

在後勝等投降派的影響下,齊國逐漸走向了孤立無援的地步,而秦國爲了拉攏齊國貴族也是不留餘力地做出很多承諾,比如保全齊國王室。

齊國權衡再三,最後在明知不可能戰勝秦國的情況下,選擇主動投降。

結語

齊國被秦國吞併後,除了齊王建及其親屬被流放外,齊國貴族則被安置在齊國舊地,沒有遭受什麼太大的損失,這就導致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在秦末時期,其他五國正苦於找不到正統王室後裔時,齊國之地卻涌現出不少田氏王族。

由此來看,齊國投降也不是沒有好處,最起碼這些王室貴族都活了下來,不得不說這真是一種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