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說魏延打不贏司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爲什麼說魏延打不贏司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如果諸葛亮死後,魏延接管大權,他能率領蜀漢大軍打下中原嗎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魏延出色的軍事能力我們不過多贅述,我們主要來看看在諸葛亮去世前後發生的三件小事,從這三件小事中,我們可以明白魏延到底能不能打下中原。諸葛亮對魏延是非常看重的,雖然魏延這個人脾氣不好,比較高傲,和同僚的關係不咋地,但是諸葛亮還是非常包容的,並沒有因爲魏延的這些小毛病就看輕魏延,如果不是諸葛亮臨終安排出人意料,那麼我們基本看不出諸葛亮對魏延的態度,因爲在此之前,諸葛亮是非常信任看重魏延的。

《三國志》: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亮去世前,曾祕密召集了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人,準備安排身後事。從諸葛亮召集的這些人手來看,我們能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點:楊儀、費禕、姜維都來了,作爲軍中二號人物的魏延卻沒來,這不由得讓人認爲諸葛亮對魏延是有看法的,雖然表面上諸葛亮看重包容魏延,但他並沒有真正的接納魏延,真正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他是把魏延給排除到圈子之外的!而且從諸葛亮的具體安排來看,他對魏延的意見可謂是非常的大!

爲什麼說魏延打不贏司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在此之前,魏延表現的軍事能力非常出色,深受諸葛亮信任與重用,結果在諸葛亮去世之前,他並沒有安排魏延任何重要任務,並沒有把軍隊大權交給魏延,反而是讓魏延去斷後,遠離中軍,這不就是把魏延調離大軍,避免魏延奪權嗎?最關鍵是諸葛亮的最後一句話:“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不用管他,你們自己先帶軍隊走”。不聽軍令是多麼大的罪過,但是諸葛亮卻下令,不準去理會魏延,不管魏延聽不聽令,大家都別理他,自己趕快撤走。不知道大讀到這句話的時候,有沒有這麼一種感覺,那就是諸葛亮是徹底放棄了魏延,彷彿魏延就不是蜀漢的人一樣!你敢相信,作爲蜀漢軍中第二人,諸葛亮竟然是如此的不信任魏延。

綜合諸葛亮的臨終安排來看,基本可以斷定,他之所以不願意把軍隊大權交給魏延,實際上就是怕魏延堅持去和司馬懿作戰,而諸葛亮認爲魏延的軍事能力不如司馬懿,打不贏司馬懿,所以他才把大權交給楊儀,讓楊儀領軍回去,並讓大家不要去管魏延聽不聽令。按照諸葛亮的這種看法,魏延打不贏司馬懿,自然是不可能打下中原的。

諸葛亮的臨終安排,把魏延這個二號人物給排擠在外了,魏延自然是非常不滿的。而且諸葛亮明知魏延和楊儀的關係是水火不容,卻堅持把軍隊大權交給楊儀,這更加使得魏延不滿,最終引起了魏延的反擊:出兵進攻楊儀!

爲什麼說魏延打不贏司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第2張

魏延見楊儀率領大軍徐徐撤退,十分憤怒,於是率領軍隊日夜兼程趕到了楊儀前面,燒燬棧道,攔截楊儀。於此同時,魏延和楊儀都上書劉禪,聲言對方造反。面對這種情況,劉禪只能找身邊的朝臣詢問意見,結果大家一致認爲魏延在說假話,楊儀沒錯。

《三國志》:延大怒,(才)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從朝中衆人的態度來看,面對兩份不同的文件,大家都願意相信楊儀,竟然沒有人能願意相信魏延,可見魏延和同僚的關係處得有多差!如此糟糕的人際關係,非常不正常,如果魏延真的接管了大權,那背後掣肘之人會有多少,真是不敢想象!以魏延的人際關係來看,即便他成功地接管了大權,也會有很多人暗中對他不滿,這將非常不利於北伐工作的開展。

原來諸葛亮當政期間,有他在中間斡旋,雖然很多人不滿魏延,但礙於諸葛亮的顏面,不敢和魏延翻臉,所以魏延能夠全心全意地作戰,不用操心身後之事。但隨着諸葛亮的去世,再也沒有人罩着魏延了,那落井下石之人絕不會少,魏延將面對衆人明裏暗裏的攻擊,最終疲於應付,哪有精力去全力北伐,拿下中原?

就算皇帝劉禪出面,爲魏延擺平衆人,那等魏延率軍北伐之後,某些人在糧草上稍微動一動手腳,那就夠魏延受得了,稍不小心,魏延就有可能因糧草不濟而退兵。諸葛亮在世時,都有人敢在背後動手腳,更何況諸葛亮已經去世了,魏延哪來那麼大的威懾力?

爲什麼說魏延打不贏司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第3張

魏延起兵進攻楊儀,想要奪回大軍的控制權,而楊儀作爲諸葛亮的指定人,又是魏延的仇人,自然是不可能輕易放權的,於是楊儀派出了王平去迎戰魏延。最終的戰果是魏延落敗,逃往漢中,被馬岱率人擒殺。很多人看到魏延的最終結局估計會非常好奇,魏延不是號稱諸葛亮之下第一人嗎,爲何會被王平給擊敗呢?難不成王平的軍事能力還要遠超魏延?實際上,魏延之所以快速落敗,完全就是他自己的原因!

《三國志》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衆知曲在延,莫爲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儀遣馬岱追斬之。

魏延派兵進攻楊儀,楊儀則派出王平,原本以爲會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廝殺,結果到頭來卻是一個非常戲劇性的場面。魏延的先鋒部隊竟然被王平給勸散了。魏延也是統兵多年之人了,治軍有方,什麼樣的情況下,一支先鋒部隊會被別人勸服,不戰而散?到底是魏延的統兵能力有水分還是王平的軍事能力太強,嚇得衆人不敢應戰,我想這兩個都並非是真實原因,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魏延不得人心!

爲什麼說魏延打不贏司馬懿,也不可能打下中原? 第4張

雖然史書上說魏延善養士卒,但他在退兵這一件事情上,確實是做得不地道!諸葛亮雖然去世,但是人家是有遺書安排軍隊事務的,很顯然,諸葛亮的這份安排早已經公之於衆了,大家都知道,所以在很多人看來,楊儀退兵本身就是諸葛亮的安排,是正常的軍事行動,倒是魏延進攻楊儀之舉動,有謀逆作亂之嫌。正因爲大家都不認同魏延的這種做法,所以當王平怒斥說“丞相屍骨未寒,你們怎麼敢造反”時,衆人才選擇了做鳥獸散,沒有做出抵抗。

很多事情,只要有了一個苗頭,有了帶頭者,接下來就會出現雪崩般的效應。史書中沒有記載魏延是否和王平有過對戰,所以本文認爲,真實的情況很有可能是魏延的先頭部隊潰散以後,消息傳到了他的主力這邊,衆人按捺不住內心的想法,都蠢蠢欲動,最終全部逃散,沒人願意跟隨魏延做謀逆之舉。大軍潰散,魏延自然是不敵楊儀的,於是魏延只能帶領手下撤退回漢中,而我們從“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這句話就可以看到,當時的魏延是有多麼的落魄。

從魏延被擊敗這件事情可以看到,魏延此時在軍中也是不得人心的,雖然他苦心經營數十年,但到頭來,真正願意跟着他的人只不過只有數人,令人慚愧。隨便換個人,哪怕養幾個死士,手下也不可能只有幾個人吧?也虧得魏延還當了這麼多年的將軍,這種慘狀,說一句衆叛親離毫不爲過。以魏延的這種魄力,連手下人都搞不定,沒幾個心腹之人,還怎麼去和別人鬥?就算他成功地接管了大權,又怎麼鬥得過其他對手?更別說北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