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備到隆中三請諸葛亮,爲什麼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

劉備到隆中三請諸葛亮,爲什麼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劉備三顧茅廬,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那他究竟去哪了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劉備得到水鏡先生的指點,得知自己之所以難成大業,就是缺少了一個能指點迷津的高明謀士。並在水鏡先生處得知了兩個尚未出世的頂級謀士——伏龍先生諸葛亮和鳳雛先生龐統,只是苦於不知二人下落

劉備到隆中三請諸葛亮,爲什麼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

後得徐庶指引,劉備到隆中三請諸葛亮,前兩次都不在,第三次終於如願的請到了心目中的大賢。說道這這裏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徐庶臨行前和諸葛亮打了招呼,爲何劉備前兩次請諸葛亮他都不在呢?

這個問題用諸葛亮自己的話說就是“久樂耕鋤,懶於應世”,直白點說就是閒散慣了,在家種種地也挺好,不願意出山。其實這並不是他的志向,一個自比管樂的人能甘心做一個農業小能手嗎?而且他的隆中對不是即興之言,那是時常關心天下走向,推演多年才能得出的天下攻略。更何況他手中還有一份西川五十四州的地圖(沒錯就是西川的地圖,和張鬆的地圖差不多,其實劉備不缺地圖,只缺內應)這不是一個小農民該有的手筆,所以他的本心還是非常願意出山的。

徐庶的造訪之所以讓諸葛亮心中不喜,那是因爲徐庶投靠劉備如魚得水的時候沒想到他(徐庶可能是考慮到自己不及諸葛亮,怕諸葛亮一來把自己比下去,所以沒有馬上推薦,自己先站穩腳跟再說),現在要走了留下爛攤子讓自己收拾,換誰誰都會不高興。

不高興歸不高興,諸葛亮內心的真實想法還是要實施的。劉備雖然口碑不錯,但還需要實地考察考察,看看劉備是不是可保的明主。如果可保再出仕不遲,如果是像袁紹那樣光有口碑實則草包的主,說不得就得真地躲上一躲了。

劉備到隆中三請諸葛亮,爲什麼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 第2張

當然臨行之前,爲了有個最初的印象,他請好友崔州平和劉備來了一場偶然的相遇,通過看面相和交談,對劉備有個初步的瞭解。而他自己則很可能跑去了新野,一來看看新野是不是像傳說的那樣:“新野牧,劉皇叔;自到此,民豐足”。另外稍微打探一下劉備軍隊的精氣神,是不是有戰鬥力。所以劉備第一次去隆中的時候諸葛亮沒在,而是在返回途中碰到了崔州平。(爲什麼是返回途中呢,明顯得到信了嘛)

諸葛亮對這次實地考察是非常滿意的,劉備雖然一直點背,但在治理上還真有些本事,口碑和所見也確實不錯。劉備不能成事所缺的就是自己這樣的謀劃大局的人才,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只要肯去,那就是謀士一把手。而且劉備軍隊的戰鬥力不錯(關張雖然不在,但趙雲在啊),在軍隊訓練上不用過多的分心,武事方面劉備是頂級配置。

諸葛亮實地調查完後就返回了隆中,而諸葛亮回到隆中的消息也傳到了劉備的耳朵裏,劉備立馬就來了一場二請。但很可惜的是諸葛亮不在。那麼這一次諸葛亮去哪了呢?

這次他去的是崔州平那,因爲他需要從崔州平那瞭解一下崔州平面見劉備時印象,在崔州平這裏他得到了一個對劉備的正面評價。結合自己的考察結果,諸葛亮決定出山。

劉備到隆中三請諸葛亮,爲什麼前兩次諸葛亮都不在? 第3張

不過呢,諸葛亮的家人和朋友們對他的決定需要在做一次評價,劉備第二次光顧的時候,先遇到了石廣元和孟公威,在草廬遇到了諸葛亮的弟弟諸葛均以及返回時遇到了諸葛亮的老丈人黃承彥,這不是偶然的邂逅,這是第二輪考察,就像老丈人看女婿一樣再考察一次劉備,所幸的是劉備的表現不錯,家人和朋友們對劉備的印象不錯。兩次不遇,劉備還能保持求賢若渴的姿態,那劉備就算是一個可保之人。

很快劉備的三顧就出現了,諸葛亮和劉備在草廬中談論天下大事。諸葛亮說出了自己的謀劃(也就是隆中對),實際上這是諸葛亮在向劉備推薦自己,至於所說的“久樂耕鋤,懶於應世”。那隻不過是對兩次不在家的一種說辭罷了,當不得真。

正是諸葛亮的連番考察和劉備的求賢若渴,成就了一段“三顧茅廬”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