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明代士子衣冠的標準是誰制定的?要求是什麼?

明代士子衣冠的標準是誰制定的?要求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想知道明代士子衣冠的標準是誰制定的?要求是什麼嗎?這個人就是秦逵,當時大明王朝創立不久,到處都有大量的宮殿急需要營繕,工部很忙,秦逵因爲工作能力比較突出,就擔此大任了。

秦逵是明朝初期的一個著名的文臣,出生在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關於其早些年的事蹟史書記載不多,我們也無從知曉。只知道他在洪武十八年的時候,以國子監肄業學生的身份,通過科舉考試取得了進士,並在都察院給他授予了一個官職做做。

都察院是負責監察、彈劾及建議等等的官署,秦逵在裏面負責清理囚徒,每每能夠依照法律做出適當的處理,寬嚴得宜,得到了朱元璋的嘉獎,很快就被擢升爲工部侍郎。六部之中當屬工部的事情是最爲繁雜的。而恰好這時,工部尚書出現缺位現象,很多事情都只能轉交給秦逵這個工部侍郎去統籌管理。

明代士子衣冠的標準是誰制定的?要求是什麼?

到了洪武十九年四月份的時候,朝廷想要徵召四方工匠,來定期爲官府承擔勞役,每三年都要到京城服役至少三個月,輪班更替,輪流趕赴京城,這些就被稱作是輸班匠,隸屬於工部管轄。身爲工部侍郎的秦逵就負責以距離京城的遠近程度,來設定具體班次,置籍,與其簽訂相關契約,到期後就自行搞到工部報到。成爲輸班匠的人可以免除其家人的勞役。

“洪武十九年(1386)四月,議籍四方工匠,驗其丁力,定三年爲班,輪流赴京,每三月接替一次,名曰‘輸班匠’”《明史·列傳二十六》

洪武二十二年,秦逵就被正式擢升爲工部尚書,一年後又改任爲兵部尚書,再過不久又重新改爲工部尚書。洪武二十三年的十月份,身爲工部尚書的秦逵,考慮到當時全國各地弓箭歲造不便,便向朝廷奏請以後讓工匠輪班赴京歲造,得到了朱元璋認可和同意。

明代士子衣冠的標準是誰制定的?要求是什麼? 第2張

洪武二十四年的十月份,朱元璋認爲國子監等學校是在爲國家培養人才,但他們的服裝,卻同一般的基層管理人員沒什麼兩樣,這明顯是不妥的,應該對其進行更改。並委任秦逵對以往的制式服裝進行更改,前前後後對其進行三次大的更改,最終才得以將新的制式服裝給敲定了。先行賜給國子監的學生藍衫、絛各一,讓天下其他學校的學生進行學習和模仿,並被後代所沿用。就這樣,秦逵創造了明代士子衣冠的標準。一年後,秦逵便選擇辭官回家鄉養老。

在明朝洪武年間的諸多工部尚書中,就屬他和薛祥、單安仁等比較有名,也是少數幾個能夠做出流傳後世的政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