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備作爲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爲什麼不敢第一個稱帝

劉備作爲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爲什麼不敢第一個稱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國裏劉備爲什麼沒有第一個稱帝?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讀《三國演義》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劉備當作書中的主角看待,認爲他就是真命天子,但同時會有很多疑問,比如:

三國裏劉備爲什麼沒有第一個稱帝?是不想,還是不敢?

劉備作爲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爲什麼不敢第一個稱帝

我們先來看魏蜀吳三國各自稱帝建國的時間順序,

首先是魏國,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正式取代東漢,建都洛陽,國號魏;

其次是蜀國,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

最後是吳國,公元222年,孫權宣佈不再臣服於魏,自立爲帝,國號吳。

看到這樣一條時間線,我們很容易聯想:

劉備和孫權是不是都被曹操打怕了?

你看,曹操活着,他們都不敢稱帝,只能乖乖地窩着。

曹操死了,他的兒子曹丕稱帝了,劉備纔敢稱帝。

而孫權更慫,當了兩年的魏國順民之後才終於宣佈自己不裝了,也舉起了皇帝的大旗。

實際上,這種想法是非常不成熟的,三國遠沒有這麼簡單。

先不說孫權了,本文主要來講一講,三國裏劉備爲什麼沒有第一個稱帝的。

不管看沒看過三國,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事實: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野心家。

野心,誰都有,否則東漢末年不會有那麼多的割據勢力產生。

但只有當實力與野心相匹配的時候,他們才能從羣雄之中脫穎而出,成爲最後的贏家。

在此期間,他們會打出各種各樣的旗號,以團結部屬,凝聚人心。

比如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劉備以“興復漢室”爲己任,孫權高喊繼承父兄遺志。

劉備作爲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爲什麼不敢第一個稱帝 第2張

這些口號都是有講究的,給曹劉孫三方勢力帶來莫大好處的同時,也約束着他們的行爲。

你看,曹操以大漢忠臣自居,打着皇帝的旗號掌握着征伐之權,可以名正言順地攻打那些跟他不對付的割據勢力。

誰敢不聽話,他就說你是亂臣賊子,可以出兵討伐。

大多數時候,那些諸侯雖然氣得要死,卻拿他沒有一點辦法。

比如赤壁之戰前,曹操揮師南下,號稱八十萬大軍。

孫權這邊的許多大臣都嚇得快要尿褲子了,紛紛勸說孫權向曹操稱臣投降:

反正曹操代表的是皇帝,咱們名義上還都是大漢的臣子,這沒什麼丟臉的。

幸虧有周瑜、魯肅等主戰派支持孫權,又拉來了劉備做幫手,才成功壓制了東吳本土士族們,最終向曹操開戰,並取得了赤壁之戰的輝煌勝利。

可是,孫權雖然打了勝仗,卻不能指責曹操什麼,完事了還得向他稱臣,雖然只是表面上的。

而曹操呢,想打誰就打誰,連皇帝也得乖乖聽他話,但不管他怎麼囂張跋扈,都有無法逾越的一條底線:不能稱帝!

漢獻帝不管活得再窩囊,作爲皇帝的基本排面,曹操都必須滿足。

有人要問,如果曹操不這樣做,又能有什麼影響?

影響其實很大,比如曹操自己陣營內部就會出現內亂不穩。

荀彧,大家都知道吧,曹操團隊的絕對核心之一。

按理說,荀彧對曹操應該是絕對服從的。

但是,在曹操準備稱公的時候,荀彧卻非常堅決地表示了反對。

爲什麼?

從西漢到東漢,除了韓信等少數幾個異姓王之外,幾百年的歷史上不管你有多大的功勞,權勢有多大,在爵位這一塊,都是侯爵到頂了。

當初荀彧投效曹操的時候,心中是懷着對漢室的忠誠的,而且一直沒有改變。

漢高祖劉邦與大臣們約定的“白馬之盟”,是兩漢大臣恪守的底線。

曹操公然違背“白馬之盟”的誓約,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信號。

當了魏公之後,曹操還會做什麼,稱王,還是稱帝?

荀彧是當時曹操麾下忠於漢室的大臣的一面旗幟,代表着很多與他有同樣想法的大小官員。

因此,荀彧認爲自己有必要站出來,阻止曹操踏出這一步。

只是,荀彧高估了自己在曹操心中的地位,而低估了曹操的野心。

荀彧的勸阻並沒有改變曹操的想法,其結果是,荀彧自己被從朝廷中樞調離,鬱郁而死(也有人說荀彧是服毒自盡)。

遙想當年,曹操年輕時的野心不過是“漢徵西將軍曹侯”。

到了後來,曹操曾向夏侯惇吐露心扉:“若天命在吾,吾爲周文王矣。”

所以,荀彧死後,曹操不但稱公,還在幾年後稱王。

但走到這一步,曹操沒有再繼續往前走了。

他不知道,自己內部還有多少和荀彧一樣的人,誰讓當年“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號自己喊得是那麼響亮。

這些人不會像劉備等人一樣搞什麼“衣帶詔”旗幟鮮明地反對曹操,但如果曹操真的稱帝,就不好說了。

不管曹操是想徐徐圖之,把自己內部像荀彧一樣忠於漢室的大臣全部搞定之後再稱帝,還是真的不想篡位,總之,曹操活着的時候一直都是漢臣的身份。

又有人要反對了:既然曹操都不敢稱帝,爲什麼他剛死,兒子曹丕就迫不及待地稱帝了呢?

這個其實很好理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劉備作爲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爲什麼不敢第一個稱帝 第3張

曹操死後,曹丕沒有把握壓得住那一幫老臣,他必須在安撫那些人的同時,扶植一批新的大臣,完全對自己效忠的臣子,徹底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樣做,同時可以杜絕舊皇權勢力的反撲幻想,還有躲在暗處等待時機的某些野心家。

爲什麼這麼說呢?

想想當年秦始皇,他活着的時候天下人不敢異動,他死後反秦勢力立刻蜂擁而起。

曹丕當時面臨的局勢其實也很類似,一方面敵對的劉備諸葛亮等人在期盼“天下大變”的時機,另一方面曹魏勢力內部也是人心躁動。

曹彰的問璽試探,徐州臧霸事件、青州軍譁變等等,都說明了這一點。

這時候,曹操過去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口號已經沒有多大效用了。

曹丕必須想到新的辦法獲得大臣的支持,給他們立功的機會,名正言順地進行封賞,讓他們加官進爵,把他們的利益和自己綁在一起。

而天底下有什麼功勞能大過擁立之功呢?又有什麼罪名能大得過謀反呢?

擁護曹丕稱帝,既是從龍之功,又是旗幟鮮明地反叛漢朝。

曹操剛死不久,曹丕就迅速稱帝,打了很多人一個措手不及,成功地將不利影響降到了最低。

當時,劉備接連取得了漢中之戰和襄樊之戰的勝利,士氣正旺。

曹操死後,劉備很可能趁曹丕無法掌控朝政來一波北伐的。

但曹丕稱帝的舉措,將這種可能的危機消除掉了。

人家全軍上下剛剛加官進爵,正盼着立功的機會呢,完全抵消了曹操去世帶來的軍中士氣低迷的影響,沒有可趁之機啊。

所以,劉備諸葛亮深思熟慮之後,同樣以稱帝來繼續與曹魏對抗。

爲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稱帝?

一方面,劉備需要與對手站在同一個層面進行對抗;另一方面,這與劉備一方始終堅持的“興復漢室”的主張是相吻合的。

之前不稱帝,是因爲漢獻帝還是皇帝,劉備身爲矢志興復漢室的“皇叔”,他口中的國賊曹操都還在老老實實當漢臣呢,劉備當然沒有稱帝另立政權的道理;

後來稱帝,是因爲漢獻帝已經不再是漢獻帝,而是淪爲了魏國的山陽公。

這時候,心心念念要興復漢室的劉備,當然要重新舉起大漢的旗幟,讓自己名正言順。

劉備作爲三國時期的君主 劉備爲什麼不敢第一個稱帝 第4張

所以,三國裏劉備沒有第一個稱帝,不是不想,也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以漢臣自居,卻在漢朝皇帝還在的時候自己稱帝,這叫篡位謀逆,是不能幹的。

曹操沒有幹,劉備沒有幹,後來的司馬懿也沒有幹。

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曹丕篡漢了,所以有了後來司馬炎篡魏,又有了劉裕篡晉,開啓了宋齊樑陳的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