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人爲何常常“賣身葬父”?挖個坑埋了不行嗎?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一些古典小說和影視劇中,經常出現古代女子賣身葬父的情節,這便讓許多人產生質疑,爲何非要賣掉自己才能給父親治理喪事?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如果家裏很貧窮,已經到了買不起棺材的地步,難道就不能自己挖個坑埋掉嗎?實際上在古代,這是行不通的,我們能想到的,古人也能想到,古人賣身葬父實屬無奈之舉。

都已經到了賣身才能爲父親舉行葬禮的地步,可見此人已經是走投無路,但凡他還有其他辦法,也就沒有必要去賣身,自己挖坑葬父更是不現實,也無法做到。

要知道在古代賣身是要籤賣身契的,一旦簽了賣身契,便意味着從此失去了自由,淪爲主人家的奴僕,只要主人家沒有解除賣身契,便要一生爲主家打工幹活,他的後代也是如此。

古人既然決定要賣身葬父,已經考慮到其中的帶來後果。尤其是一些窮苦人家的女子,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她們更加沒有能力,只能選擇賣身葬父。究其原因是古人更加重視孝道,也不得不這樣做。

賣身葬父是貧窮人家的無奈之舉

對於賣身葬父的意思不難理解,是指家境貧窮,以至於父親去世後沒有錢財去安葬父親,最終通過售賣自身得到錢財,用以安葬父親。

賣身葬父的大多都是一些走投無路的貧窮流民,如果是本地人,他們還可以找親戚朋友幫忙,親戚朋友能伸以援手,借給一塊土地和些許錢財,便可以爲其父親舉辦葬禮,完成孝道。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第2張

所以淪落到賣身葬父的古人,大多都是一些外鄉的流民,或者在本地已經沒有了親屬朋友,再或是親戚朋友家也很貧窮,幫不了什麼忙,不得不賣身葬父,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例子。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因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出生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家中本就沒有什麼錢財,加上又發生旱災、蝗災和瘟疫,對於本就一貧如洗的朱家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朱元璋的父親、母親,以及幾個兄弟在災禍中先後去世,家中只剩下朱元璋和其二哥。但家中已無錢財爲父母親人置辦棺材,就連一塊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

最終還是鄰居劉繼祖拿出一塊地,給朱家作了墓地,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纔將父母親人埋葬在劉家的土地上,不過沒有置辦棺材,更是連張草蓆都沒有。

因爲朱家已經沒有錢財去置辦這些,朱元璋自己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兄弟二人只能找來幾件破衣服包裹住身體,草草埋葬了親人。

以朱元璋葬父的例子,便能看出古人賣身葬父實屬於無奈之舉。朱家已經貧窮到連一塊埋葬親人的土地都沒有,還如何能做到挖坑埋葬親人呢?

要不是朱元璋的鄰居劉繼祖發了善心,朱元璋和他的二哥可能也只有賣身葬父了,要不然朱元璋的父母恐怕都不能入土爲安。

而鄰居劉繼祖也因此善舉得到了朱元璋的厚報,朱元璋埋葬親人後,便去當了和尚,後參加了義軍,最終一步步開創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回到老家後,便追賜劉繼祖爲義惠候,萌及子孫。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第3張

古人賣身葬父是孝道的表現,也不得不這樣做

古人賣身葬父是因爲要盡到孝道,孝道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也是其中的基本元素。孝道文化不僅包括了敬養父母、生育後代,還要爲父母長輩養老送終等。

古代官府對於敬老養老問題也是格外重視,漢朝推行的便是“以孝治天下”,爲此採取了許多獎賞孝順老人的辦法,用以激勵百姓盡力孝行,培育養老、敬老的社會風氣。

漢武帝時,還實行了一種由下向上推選人才爲官的“舉孝廉”制度,孝廉即孝子廉吏,意味“孝順親長,廉能正直”。如果沒有盡到孝道,那麼就很可能無法通過舉孝廉的方式入朝爲官。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第4張

《孝經·五刑》記載:“五刑之屬三千,而罪莫大於不孝。”

不孝在古代也會被處於刑罰,情節嚴重者還會被處以極刑。並且古人講究“死者爲大,入土爲安”,可見死在古人看來是重大的事,如果連父母的葬禮只是匆匆一埋,便會被人認爲這是有失孝道。

而且對於淪落到賣身葬父的人來說,他們也無法做到挖個坑就匆匆埋葬自己的父親。他們如果有土地,完全可以變賣土地田產來換取錢財,埋葬父親,何必要去賣身葬父呢?

那麼挖塊荒地行不行?答案還是不行,因爲古代實行的是土地私有制,田地屬於私有財產,而荒地也不是無主之物,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沒有開墾的荒地是屬於皇帝的。

沒有官府的首肯,開墾荒地是行不通的,而私自開墾荒地被發現後,會被官府處以刑罰,並且還要被收回去。但無論如何,即便再貧困,也要安葬自己的父親。

連父親都無法安葬,就是不孝,對於不盡孝道的人,不僅會被他人唾棄,還可能會被官府加以懲罰,試想這樣的人,在古代如何生存。所以那些貧窮人家的孩子,就只剩下賣身葬父一條路可走,還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讚美。賣身葬父的人物原型便是人人稱讚的大孝子。

賣身葬父的人物原型

賣身葬父的人物原型最早出自於《二十四孝》中“董永賣身葬父”的典故。

董永是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博興縣)人,在少年時便喪母,後爲躲避戰亂遷居安陸(今湖北),但到了湖北沒多久,年邁的父親就身患重病,在行醫後還是不見好轉,最終離開了人世。

古代爲什麼要賣身葬父 自己連坑都挖不了嗎 第5張

董永雖然很悲痛,但安葬父親屬於頭等大事,奈何家中貧窮,又是漂泊之身,無親屬朋友能幫忙,董永根本沒有錢財置辦棺材,安葬父親。在無計可施之下,董永不得已賣身爲奴,換取錢財用以埋葬父親。

相傳此事發生後感動了上天,天帝便派下自己的七女兒幫助董永,天帝之女爲董永織布贖身,董永因此成爲了自由的農人,而當地也改名爲“孝感”(今湖北孝感)。

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便記載到《二十四孝》一書中被代代相傳,以此激勵做人要講孝道、要尊老、敬老、孝老。此後窮苦人家的子女在沒有能力埋葬親人的情況下,便會選擇賣身葬父。

並且古代的殯葬儀式是比較冗雜的,需要舉行的儀式也多,並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尤其是那些賣身葬父的貧窮人家子女。對於現在的我們何嘗不是,一塊好的墓地,其價格也很是不菲。

大家對古人賣身葬父此事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