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司馬懿爲何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曹叡病逝?

司馬懿爲何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曹叡病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司馬懿爲什麼非要等到曹叡死後才發動兵變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曹睿的能力雖不如其父曹丕,更不如其祖父曹操,但是他的個人能力卻足以駕馭司馬懿,令司馬懿不敢妄動!

曹叡是曹魏開國皇帝曹丕的長子,他從小外貌俊美,超凡脫俗,深得祖父曹操的寵愛。

我們都知道曹操最爲寵愛的兒子是幼子曹衝,無奈曹衝少年早逝,令曹操抱憾終生。

因此當曹操看到長孫曹睿如此聰慧,便想到了已經離世多年的幼子曹衝,便對曹睿極爲恩寵,將他養在身邊,請來賢人異士爲他授業,解惑。

司馬懿爲何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曹叡病逝?

而作爲曹睿來說,他也沒有辜負曹操的期望,努力學習,成爲了一個博聞多才的少年才子。

看着長孫曹睿如此上進,努力,曹操自豪地對長子曹睿說道:我們曹氏一族的基業有了你之後,便可以很好地延續下去。

魏書曰: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於爾三世矣。”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並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於法理。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境後,將目光瞄向了偏角一隅的江東孫權。

於是乎在這一年,曹操聚攏雄兵,帶着兒子曹丕,孫子曹睿以及衆將一同揮軍南下,征討江東。

在這次征討戰中,11歲的曹睿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性,也目睹了成人之間的爾虞我詐!

220年,曹睿的祖父曹操病逝,曹叡之父曹丕繼魏王位,曹丕成爲魏王之後,便開始釋放自己的野心,對漢獻帝步步緊逼。最終迫使漢獻帝禪位於他,從而建立了曹魏帝國。

曹丕稱帝之後,便開始在自己的兒子中物色儲君的人選,曹睿本身具有成爲儲君的先天優勢,無奈自己的母親甄氏觸怒曹丕,使得曹丕遷怒於曹睿,令曹睿徹底失寵,被邊緣化。

《三國志·魏書·文帝紀》:文帝始以帝不悅,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爲嗣,故久不拜太子。

好在曹睿並沒有自暴自棄,選擇沉下心來韜光養晦。

“精誠所至,金石爲開”,正是因爲曹睿能夠在逆境中嚴於律己,保持進步,作爲父親的曹丕被其誠信所打動,因而重新恩寵曹睿,確立了其嫡長子的身份。

司馬懿爲何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曹叡病逝? 第2張

黃初七年,曹丕病重,在彌留之際,將曹睿立爲儲君之後,就斷了氣。

曹丕死後,曹睿成爲了曹魏的新主,開啓了他十二年的執政生涯。

在十二年的執政生涯中,曹睿勵精圖治,西抗蜀漢,南拒孫吳,確保曹魏政權三分於天下,力保不失,成爲三國時期的賢君之一。

司馬懿爲何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曹叡病逝? 第3張

司馬懿爲何要等到曹睿死後才發動政變呢?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是曹魏兩朝的元老,他在曹睿時代,始終充當輔臣的角色,但是等到曹睿病逝後,他卻化身爲權臣,發動兵變,挾天子以令羣臣。

這個時候,我們不禁會問到,爲何擁有比肩諸葛亮權謀之術的司馬懿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到曹叡病逝之後才發動政變呢?

文者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曹叡是一個機智有謀,在治國理政上擁有一定才華的君主,他爲了加強君權,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將手握重兵的大將分配到各地,讓曹休鎮守淮南,曹真鎮守關中,司馬懿鎮守南陽,讓這些將領既能夠獨當一面,有達到了相互制約,而司馬懿雖然在曹丕臨終之前,被定位輔臣之一,擁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卻逐步被曹叡分化,並沒有那麼大的實權。

司馬懿爲何不在曹叡時代發動政變,而是非要等曹叡病逝? 第4張

第二個,曹叡常年將司馬懿派到魏蜀邊境,讓其領兵與蜀漢丞相諸葛亮對壘作戰,根本沒有機會,也沒有空間向曹叡發難,發動政變之舉。

第三個,曹休,曹真這些曹氏宗親尚在人世,這就曹氏宗親勢力使得司馬懿不敢妄動,對司馬懿形成了震懾,司馬懿等到這些曹氏宗親全部病故後,纔開始一步步實施的政變計劃。

第四個,曹叡病逝後,其養子曹芳即位,曹氏宗親大將軍曹爽成爲核心的輔政大臣,曹爽掌權之後,便開始對司馬懿一族進行各種打壓和限制,令司馬懿最終不得不作出反擊,發動高平陵之變,誅殺曹爽,將曹魏政權牢牢把控在曹氏一族手中。

以上四點原因,就是司馬懿爲何要等到曹叡死後發動政變的原因,司馬懿作爲曹魏政權的元老,在曹操時代出仕,在曹丕時代得以重用,在曹叡時代成爲輔臣,在曹芳時代發動政變,成爲權臣,可謂是一步一個腳印,雖然說謀臣之舉令人詬病,但是司馬懿這種踏實的做事風格卻令人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