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爲什麼官員稱之爲“升官”?

古代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爲什麼官員稱之爲“升官”?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官位劃分,一般是從正一品到從九品,將官員分爲九品十八個等級,每個品級有不同的待遇和職能,以正一品爲最尊。那麼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爲什麼官員稱之爲“升官”?

在古代官職的提升非常困難,往往升一品需要數十年的積澱。因此古代“連升三級”都會被記入史冊,可是在明朝的古籍《萬曆野獲》中卻記載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書中的原文這樣寫道:

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轎。以故光祿太僕卿之升僉都御史,雖甚雄劇,然以從三轉正四,故有擡轎謝恩,騎馬到任之語。

其中大意爲:在京城三品的大臣纔有資格坐轎子,而一位光祿太僕卿由從三品轉爲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後,卻可以坐轎子去向皇帝謝恩,然後騎馬上任。

古代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爲什麼官員稱之爲“升官”?

這段記載有許多耐人尋味之處,首先京城三品的大臣在有資格坐轎子,但是正四品的僉都御史卻能夠光明正大的坐轎子去謝恩。其次就是從三品降到了正四品,書中卻用“升”來表示,官員本人不僅欣喜若狂,還親自去向皇帝謝恩,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其實想要搞清楚這兩個問題,只要瞭解了“光祿太僕卿”和“僉都御史”的職責以及內部官職就可以解答。首先“光祿太僕卿”,顧名思義就是奉職於光祿寺的太僕。光祿寺最早誕生於秦朝,負責掌管祭祀、朝會、宴會等禮儀,同時也負責出納。

漢代沿用,但是改名爲光祿勳,南朝梁又改爲光祿卿,北齊才改回光祿寺。到了隋唐時期,光祿寺是“九寺”之一,地位頗高,專門負責祭祀宴會等大事,同時也要管皇帝吃穿度用。而光祿寺最高官職只有從三品,即使當上了光祿寺卿也不過從三品,還沒有多少實權。

至於“太僕”就更加寒酸了,太僕始置於春秋時期,秦漢沿用之,是專門幫皇帝管理馬匹的,就相當於天庭的弼馬溫。由此可見光祿太僕卿雖然有從三品,但是卻沒有實權,就連地位也不高。

反觀“僉都御史”則不同,這是明朝纔開始建立的官職,雖然只有正四品,卻隸屬於督察院。而督察院又是皇帝的直屬監察部門,負責監察百官,官位最高的左右都御史爲正二品。並且有着檢查百官,糾劾官員的職責。

古代從三品降到正四品,爲什麼官員稱之爲“升官”? 第2張

看到這裏想必很多人都明白,爲什麼《萬曆野獲》要用“升”這個詞。畢竟一個是上限不高的畜牧業總管,另一個則是前途無量的紀檢專員,兩人孰高孰低高下立判。難怪那名官員在事後要做着轎子謝恩,騎馬上任。

畢竟他從一個閒散且沒有油水的職位,被調到了一個不僅有實權,還有油水,並且前途無量的崗位。難怪明面上是降職,他卻依舊興奮不已。實際上這樣的事情在古代常有發生,不僅有明降暗升的,還有明升暗降的例子。

比如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在杯酒釋兵權之後,對手下將領就採用了明升暗降。表面看把將領的官位提升了,工資待遇也有了見長,但是卻將領卻失去了兵權,也失去了許多實權。這種就屬於“明升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