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規模爲什麼越打越大?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規模爲什麼越打越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三國時期,人越來越少,仗卻越打越大,究竟發生了什麼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三國人口呈V字型走勢。三國雖是罕見的亂世,但其最混亂的階段,是在前半程,也就是從黃巾起義到赤壁之戰這段時間(公元184年至208年),這24年,北方几乎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從而引發了人口直線下跌,就連曹操和袁紹的北方大決戰,也不過才動員了十幾萬兵力。赤壁之戰後,各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戰爭密度開始下降,尤其是北方,曹操開始了“休養生息”,人口數量迅速恢復。這樣一來,到三國後期時,人口已經走過谷底進入了上升期,各方能夠動員的兵力自然就水漲船高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北伐時面對的北方曹魏,要遠遠強過官渡之袁紹,也遠遠強過赤壁之曹操。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規模爲什麼越打越大?

第二,小諸侯兼併爲大諸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大小諸侯擁兵自重,袁紹、曹操、袁術、劉表、劉璋、孫堅、公孫瓚、馬騰……國家幾乎倒退回了春秋戰國時的分裂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每個諸侯所能調集的兵力都是有限的。而隨着曹操平定北方,孫權盤踞東南,劉備紮根川蜀,大大小小的諸侯都被滅了,只剩了魏蜀吳三國鼎立,這樣一來,戰爭密度降低了,但規模卻擴大了,於是我們看到,後來的漢中之戰、第六次合肥之戰、壽春之戰的規模,均大大超出了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而大家耳熟能詳的諸葛亮北伐,不過只動用了5萬左右的兵力,很多人卻說諸葛亮北伐是窮兵黷武,真是信口開河。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規模爲什麼越打越大? 第2張

第三,遭遇戰演化爲動員戰。東漢末年至三國初期,局勢亂成一鍋粥。因此,這個時候的戰爭,往往是突然爆發的遭遇戰,各方兵力根本來不及集中。到了三國後期,局勢已基本明朗,吳蜀聯合抗魏是總基調,在這個基調下,各方都有針對性地派出了大量細作,互相之間,幾乎沒有祕密可言,攻防雙方,都是進行了充分的戰爭動員後纔打起來的。在這裏多說一句,那就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之戰,在那個互相沒有祕密可言的階段,諸葛亮竟然能夠用閃電戰迅速奪取隴右三郡,絕對是軍事史上的一次奇蹟。

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的戰爭規模爲什麼越打越大? 第3張

第四,僱傭軍團大行其道。三國後期,各方爲了擴充兵力增加勝算,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在這種情況下,僱傭軍團登上了三國曆史舞臺。比如,曹魏一方就吸納了烏丸和鮮卑的士兵,蜀漢一方也吸納了南蠻的士兵。比如,西涼一帶的羌兵,也成爲了魏蜀雙方的重點拉攏對象。這些僱傭軍團,進一步擴充了魏蜀吳的可用兵力,戰爭自然就越打越大了。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先平定南蠻再北伐曹魏,是一項多麼英明的戰略舉措!

結語:以上四點,就是三國時期,戰爭規模越打越大的原因所在,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第一點,也就是人口的恢復,而這恰恰得益於曹操的“休養生息”政策,此後曹魏一方便越來越強大,後來的諸葛亮正是看透了這一點,才果果斷髮起了“然不伐賊,王業亦亡,坐而待亡,孰與伐之”的最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