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普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徙居洛陽,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早年曾被劉詞闢爲從事,後擔任趙匡胤(宋太祖)的掌書記。顯德七年(960年),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推翻後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趙普病逝,年七十一。追封真定王,賜諡“忠獻”,宋太宗親自撰寫八分字神道碑賜之。鹹平元年(998年),追封韓王。次年,配饗太祖廟庭。爲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後世很有影響,成爲以儒學治國的名言。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普

歷史如何評價趙普

趙光義:普事先帝,與朕故舊,能斷大事,響與朕嘗有不足,衆所知也。朕君臨以來,每優禮之,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

趙元僖:伏見山南東道節度使趙普,開國元老,參謀締構,厚重有識,不妄希求恩顧以全祿位,不私徇人情以邀名望,此真聖朝之良臣也。竊聞之輩,朋黨比周,衆口嗷嗷,惡直醜正,恨不斥逐遐徼,以快其心。何者?蓋慮陛下之再用普也。然公讜之人,鹹願陛下復委以政,啓沃君心,羽翼聖化。國有大事,使之謀之;朝有宏綱,使之舉之;四目未察,使之明之;四聰未至,使之達之"官人以材,則無竊祿,致君以道,則無苟容。賢愚洞分,玉石殊致,當使結朋黨以馳驁聲勢者氣索,縱巧佞以援引儕類者道消。沈冥廢滯得以進,名儒懿行得以顯,大政何患乎不舉,生民何患乎不康,匪窬期月之間,可臻清靜之治。臣知慮庸淺,發言魯直。伏望陛下旁採羣議,俯察物情,苟用不失人,實邦國大幸。

趙恆:蘊負鼎之雄才,蓄經邦之大略,首參密畫,力贊沈機。識冠人彝,才高王佐,翊戴興運,光起鴻圖,雖呂望四伐之勳,蕭何指蹤之效,無以過。輔弼兩朝,出入三紀。茂巖廓之碩望,分屏翰之劇權。正直不回,始終無玷。播爲巨美,勒在豐碑。實千載之偉人,庶九原之可作。

王稱:自古受命之君,必有碩大光明之臣,以左右大業。太祖光宅中夏,普以謀議居中用,能削百年藩鎮之權,劃五季僭僞之國,撥亂世反之正。獨相十年,天下廓廓,日以無事。至太宗,寵遇愈隆矣。古之人臣,有非常之功,則人主亦必報之以非常之禮,觀二帝所以待普者,可謂至矣。勳名爛然,與宋無極盛哉。

朱熹:趙韓王佐太祖區處天下,收許多藩鎮之權,土國家三百年之安,豈不是仁者之功?

呂中:趙中令相太祖之功,在於收藩鎮之權,遲幽薊之伐。其再相太宗之功,在於上彗星之疏,諫北伐之書。而《金匱》一書,尤宗廟社稷之大計也。然自唐以來,宰相入見必命坐,大政事則面議之,自餘號令、除拜、賞刑、廢置,但入熟狀,畫可降出,即行之。國初三相,自以前朝舊臣,稍存形跡,每事具札子進呈。至普獨以天下爲己任,故爲政專,所以啓雷德驤父子之謗也。自是以後,居正、義倫,不過方重靖介,自守之相爾。

羅大經:趙韓王定混一之謀於風雪凌厲之中,銷跋扈之謀於杯觴流行之際,真社稷臣矣。

脫脫:自古創業之君,其居潛舊臣,定策佐命,樹事建功,一代有一代之才,未嘗乏也。求其始終一心,休慼同體,貴爲國卿,親若家相,若宋太祖之於趙普,可謂難矣。陳橋之事,人謂普及太宗先知其謀,理勢或然。事定之後,普以一樞密直學士立於新朝數年,範、王、魏三人罷相,始繼其位,太祖不亟於酬功,普不亟於得政。及其當揆,獻可替否,惟義之從,未嘗以勳舊自伐。偃武而修文,慎罰而薄斂,三百餘年之宏規,若平昔素定,一旦舉而措之。太原、幽州之役,終身以輕動爲戒,後皆如其言。家人見其斷國大議,閉門觀書,取決方冊,他日竊視,乃《魯論》耳。昔傅說告商高宗曰:"學於古訓乃有獲,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普爲謀國元臣,乃能矜式往哲,蓍龜聖模,宋之爲治,氣象醇正,茲豈無助乎。晚年廷美、多遜之獄,大爲太宗盛德之累,而普與有力焉。豈其學力之有限而猶有患失之心歟?君子惜之。

朱元璋:普誠賢相,使諸將不早解兵權,則宋之天下未必不五代若也。史稱普多忌刻,只此一事,功施社稷,澤被生民,豈可以忌刻少之!

張燧:①宋之興也,趙普以半部《論語》佐藝祖致太平,而其後也,遂有濂洛諸儒之盛,是所謂青出於藍也,所貽者遠矣。②宋之兵孱國弱,始於趙普。方太祖時,曹翰欲取幽州,承周世宗一日取三關之餘威。時遼國多隙,取之必矣。趙普亦知翰能之,而不勝嫉媢之心,巧爲之阻。太祖承五代之敝,畏難苟安,玩時愒日,故從其言,而金、元之禍,中國人類幾爲匈奴之牧馬場,皆普一言,兆數百年之禍也!其渝金匱之罪,猶在此下乎!

歸有光:宋太祖受周之禪,去五代戰爭之患,致天下於太平,則有趙普、潘美、曹彬之輩殫其謀。

北宋開國功臣趙普是怎樣的人 歷史如何評價趙普 第2張

王世貞:趙韓王不讀書,而詞組鑿鑿破的,如勸太祖收諸將兵權,雲:陛下何以負周世宗;勸太宗破金櫃之約,曰: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是何必多多許,亦毋論本意若何,令人那得不轉圜。竊尋自古得天下之易,未有如宋太祖者,陳橋之變,焉得諉非本謀。蓋太宗與普謀之於外,而太祖陽示無心於內。此事獨普三人知之,廷美當尚弱,弗與也。太祖之傳太宗,約再傳而始及德昭,亦非本心也。知德昭幼,而太宗之不利孺子也。其必王也。太宗可以保廷美,而不可倍德昭。當真宗之正東宮,德昭雖物故,尚有子,而一時在廷諸臣,未有一言及之者。寇凖窺微指之所在,而請決焉,此何足美而一時與。後世之人,亦末有訾之者。何獨於應禪之景皇,無責之於肅愍(于謙),而過爲刻也。故餘每讀宋史至太宗,令人思吳乞買;至趙普,令人思粘沒喝,嗚呼!虜亦有人心。

李廷機:趙普輔國政,帝有爲必請。普或告養親,輒舉呂餘慶。上下悉調停,中外皆敬謹。

王夫之:唐亡以後,鄙夫以成奸之習氣,薰灼天下而不可浣。

歷代羣英歌》:趙普開國元勳,曹彬清雅仁厚。

蔡東藩:①趙普懲前毖後,力勸宋祖裁抑武夫,百年積弊,一旦革除,讀史者多豔稱之。 ②趙普與盧多遜,積釁成隙。彼此設計構陷,而旁人適受其殃。侯仁寶,普之妹倩也,盧多遜因普遷怒,假南交之役,致死仁寶,仁寶死不瞑目矣。廷美爲太宗胞弟,金匱之盟,兄終弟及,普實與聞,顧以盧多遜之嫌,構成煮豆燃萁之禍,推普之意,以爲此獄不興,不足以除盧多遜,多遜得除,何惜廷美?況更藉此以要結主寵,爲一舉兩得之計乎。故死廷美者爲太宗,而實由於趙普。孔子有言:“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盧多遜不足責,趙普名爲良相,乃與鄙夫相等,何其惑也? ③宋初功臣,不止一普,而普之功爲最大。即其掛人清議也亦最多:陳橋之變,普嘗典謀,爲太祖成不忠不義之名者,普也;廷美之獄,普實主議,爲太宗成不孝不友之名者,亦普也。夫陳橋受禪,隱關氣運,定策佐命者實繁有徒,尚得以天與人歸爲解,廷美之獄,太宗猶畏人言,普乃謂太祖已誤,陛下不容再誤,而大獄遂由是構成。試問前日金匱之盟,誰爲署尾?如以兄終弟及爲非,何不諫阻於先,而顧忍背盟於後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