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嘉慶親弟永璘愛豪宅不愛江山,這是裝出來的嗎?

嘉慶親弟永璘愛豪宅不愛江山,這是裝出來的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在古代皇權鬥爭極爲激烈,那麼嘉慶親弟永璘愛豪宅不愛江山,是他本性如此還是爲了自保故意裝成這樣的呢?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答。

嘉慶四年正月,在位時間僅次於聖祖康熙的乾隆(在皇位上60年)病逝;嘉慶在皇考乾隆大喪之日便迫不及待對和珅動手,最終和珅自縊而死,抄家抄出了8億兩白銀。

雖然嘉慶非常痛恨和珅,但是並沒有牽連其家人,和珅唯一的兒子、十公主和孝公主的額駙豐紳殷德仍舊可以住在原來的府邸。不過原來的和珅府邸被一分爲二,一半留給和孝公主與額駙豐紳殷德,而另一半則是賞賜給了慶郡王,並且將半數的財產給了慶郡王。

要知道和珅作爲“大清第一大貪官”,其宅子豪華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嘉慶帝不僅送豪宅,還送財產,可見對這位慶郡王極爲寵愛與重視。

這位慶郡王究竟是誰呢?

原來是嘉慶帝的同母胞弟永璘,而且還是乾隆帝最小的兒子,是魏佳氏晉封爲皇貴妃,四十時所生的兒子。人都說“幼子是最惹人疼愛的、最調皮的”,確實如此。

永璘從小就很聰明,但卻總是玩世不恭的樣子,不愛江山愛豪宅,真的是跟自己的皇叔弘晝一樣故意裝的嗎?

01 乾隆老年得子

嘉慶親弟永璘愛豪宅不愛江山,這是裝出來的嗎?

永璘是乾隆帝最小的兒子,出生於乾隆三十一年五月,此時的乾隆已經56歲,即便是生母魏佳氏也已經40歲。對於乾隆來說算是老年得子,對於魏佳氏來說是自己最小的兒子,自然是疼愛有加。

永璘的生母魏佳氏,應該說看過清宮劇的人基本上都認識:乾隆中期最寵愛的妃子,而且非常的勵志!尤其是我們在看《延禧攻略》的時候,女主魏瓔珞從一繡女做到了皇貴妃的位置上,看着就覺得很爽。

當然影視劇中的魏佳氏跟真實歷史上的魏佳氏還是有很多不同的:

首先魏佳氏並非繡女出身,是通過選秀入宮;

其次魏佳氏並不是孝賢皇后富察氏身邊的大宮女,而是早早地便成爲了乾隆身邊的妃嬪,只是位份比較低,而且一開始並不怎麼受寵(雖然得孝賢皇后提拔與推薦,但孝賢皇后作爲乾隆心目中的“白月光”,有孝賢皇后的地方,看不到魏佳氏的存在很正常),所以在一開始的數十年間並未生下一子半女。

魏佳氏開掛的人生是從孝賢皇后富察氏病逝,繼後那拉氏失寵開始的,之後十年的時間內生下四子兩女,只是皇十四子永璐、皇十六子都夭折,魏佳氏所生的四個兒子中長大成人除了皇十五子永琰(嘉慶帝),另一個便是皇十七子永璘。

魏佳氏已經40歲的年紀還能生下一子,可見乾隆確實寵愛她,正如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一樣;但時間的時間接連產下六位皇子公主,魏佳氏的身體必然虧損嚴重。

在永璘年僅9歲,魏佳氏49歲時病逝。

魏佳氏病逝這一年,永琰已經16歲,在清朝來說已經算是長大成人的年紀;但永璘還只有9歲,自然還需要人照顧,乾隆便將永璘交給了穎妃巴林氏撫養。

《清實錄》:又諭,慶郡王永璘,自幼蒙穎貴太妃撫養。

穎妃巴林氏雖然沒有生下一子半女,但乾隆照樣將其封爲穎妃,可見巴林氏的孃家確實不容小覷;巴林氏屬於蒙古鑲紅旗,比永璘的生母魏佳氏小了4歲,不過巴林氏長壽,一直活到了嘉慶五年。

在清宮劇《如懿傳》中令妃魏佳氏與穎妃巴林氏不和,明爭暗鬥,但其實真實的歷史上魏佳氏與巴林氏是站在同一陣營的,在繼後那拉氏失寵後,魏佳氏將自己同一陣營的巴林氏與慶妃陸氏扶持起來。

魏佳氏長大成人的兩個兒子,皇十五子永琰交給了慶妃陸氏撫養長大,而皇十七子永璘則是在魏佳氏病逝後交給了穎妃巴林氏撫養。

養母不同於生母,巴林氏只能是寵愛養子永璘,而不能太過嚴厲,畢竟誰也不想擔一個“苛待養子”的罪名;正是因爲養母只寵不管束,在永璘性格的養成上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02 永璘真是在學自己的皇叔弘晝故意裝傻嗎?

永璘是乾隆最年幼的皇子,又是老年得子,乾隆自然是對永璘寵愛有加。乾隆在時,很喜歡帶着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一子永瑆(淑嘉皇貴妃所生)以及皇十七子永璘巡幸外出。

永璘每次跟着外出的時候,並不像自己的兩位兄長一樣乖乖地跟在父皇乾隆的身邊,而是悄悄的跟在隊伍的後邊,因爲那樣對永璘來說可以跟身邊的人有說有笑,不用那麼拘束;如此也可以看得出來,永璘確實從小就表現出桀驁不馴的樣子。

再從前恭遇皇考巡幸,朕與成親王永瑆,俱謹隨輦蹕,不敢稍離。而永璘則往往偷安,行走落後,竟不繫撒袋,直至駕詣行宮時,始隨班跟入。

永璘的兄長永琰既然能知道永璘如此頑劣,乾隆必定也是知道的;乾隆既不訓斥也不阻止,可見對這個幼子確實很放縱。或許正因爲永璘的放縱,才成全了永琰,得以被祕定爲皇儲。

所以很多人都說:永璘跟自己的皇叔弘晝一樣聰明,是故意裝傻,畢竟自己太聰明就不見得有好的下場了。

嘉慶親弟永璘愛豪宅不愛江山,這是裝出來的嗎? 第2張

再次補充一點:弘曆(乾隆)12歲時第一次見到皇祖康熙,便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康熙在晚年挑選繼承人時,不僅要考慮繼承人的綜合素質,而且還考慮繼承人的兒子中是否有人中龍鳳,最起碼能確保大清三世太平。而弘曆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康熙接入宮中親自撫養,所以很多人說雍正之所以能繼承皇位,跟自己的兒子弘曆有關係,弘曆是雍正爭得皇位的一大籌碼。

所以雍正繼位後便將庶子弘曆祕定爲皇儲,而且很是重用;這一點自然傷了皇三子弘時(實際上的長子)的心,弘時確實也表現出了自己的不滿,最終被雍正趕去做了八叔允禩的兒子,最終在獄中抑鬱而終;所以我們一般認定雍正是在爲弘曆順利繼承皇位掃清障礙。

而弘曆的弟弟弘晝是個聰明人,他很清楚皇考雍正想要將皇位傳給哥哥弘曆,自己必定不能表現得太優秀,所以便開始裝傻,而且非常的過分,竟然還做了“活出喪”的事情,爲得就是保住自己一生的平安。

而永璘的處境確實跟當時的弘晝很像,畢竟在永璘7歲時,永琰就被祕定爲皇儲;雖說是祕定,但其實從乾隆的好惡上,也是能看出一些端倪的;永璘從小便生活在皇家,又怎麼會不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呢?

03 永璘得和珅豪宅

永璘14歲時,乾隆爲其擇選嫡福晉,所挑選的是阿里袞的女兒鈕祜祿氏。

阿里袞是誰?

提到阿里袞我們比較陌生,但是提到遏必隆大家便不陌生了。遏必隆既是康熙年幼時期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又是康熙的老丈人,是實打實的滿勳貴族,而阿里袞便是遏必隆的孫子。

阿里袞也算是大清的功臣吧,在征戰緬甸的過程中病死於軍中,乾隆准許其入賢良祠;而且還將阿里袞的孫女指婚給了永琰的嫡長子綿寧(後來的道光帝),而阿里袞的孫女便是孝穆成皇后。

如此說來,永璘的嫡福晉鈕祜祿氏可以說是家世非常的顯赫,也可以看得出乾隆對幼子確實用心。乾隆五十四年時,乾隆將永璘封爲貝勒,打算給永璘修建一座王府,讓其出宮居住。而且還在永璘搬到王府以後,親自前往永璘的家裏做客。

乾隆在給永璘分府邸的同時,還給了永璘一座當鋪,價值四萬八千餘兩;估計乾隆也覺得自己的這個幼子玩世不恭,不適合建功立業,若不給一些財產,萬一往後養活不了自己的府邸該如何是好。不過永璘雖不擅長與處理朝政,但確實做生意的好手,乾隆給他的當鋪不僅沒有賠,而且還賺了錢。

諭曰,十七阿哥業封貝勒,理宜分府居住。今伊府第將次修竣,著交該處,所有應得款項,即行查例辦理。俟秋冬工竣時,選擇吉日移徙。

不過永璘並不喜歡自己的宅子,一直心心念念和珅的府邸,而且毫不避諱說出:“反正我自己肯定不會當皇帝,我只希望哪位兄長坐上皇帝了,能將和珅的宅子賞賜給我,我就滿足了。”

永璘敢當衆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其確實很荒唐;要知道此時和珅還是乾隆的寵臣,位高權重,永璘如此說話,好像就是在說“和珅必定命不久矣了”,絲毫不擔心得罪權臣和珅;不過荒唐之中,又能讓乾隆與諸位兄長放心,因爲永璘既是在表明自己確實喜歡和珅的宅子,又是在說清楚自己無心皇儲之位,所以諸位兄長無需將自己視爲眼中釘。

嘉慶四年,乾隆病逝後;嘉慶在皇考乾隆的大喪之日便對和珅動手,在除掉和珅以後嘉慶便將和珅的府邸一分爲二,一半留給了和孝公主繼續居住,而另一半則是直接上賜給了永璘,此時的永璘已經被嘉慶帝封爲慶郡王。

永璘雖然被封了郡王,有了實權,按理說可以參與朝政的處理;但嘉慶只允許其在內廷行走,並沒有讓他處理太多的事情。

或許有人認爲,嘉慶帝是有心防着自己的親弟弟永璘嗎?

不過我個人認爲,並不是!或許正如嘉慶所言永璘“材質中和”,確實不堪大用;

04 多次犯錯

永璘雖然是乾隆的“心頭寶”,嘉慶也對親弟弟極爲寵愛,但永璘一而再再而三犯錯。

嘉慶五年,在永璘的養母穎貴太妃病逝前一個月,是穎貴太妃的壽辰;俗語有言“人活七十古來稀”,永璘作爲養子自然也是極爲重視養母壽辰的。便準備好壽禮,派人直接送到了穎貴太妃的壽康宮裏。

按照大清的規矩:永璘是需要先讓嘉慶知道,得嘉慶允許後才能將壽禮送往壽康宮。

顯然永璘此舉不僅荒唐,而且還沒將嘉慶放在眼裏,嘉慶自然是生氣的;便狠狠的斥責了永璘。

其實嘉慶不僅僅是單純斥責永璘不按照規矩辦事,更是在藉機斥責永璘素日與太監、侍衛們來往太過親密。永璘本身就是無拘無束的性格,對待別人很是平易近人,跟護衛們也是有說有笑的,沒有王爺的架子。

在太監、侍衛們眼裏永璘是一位沒有王爺架子的人,但在一國之君嘉慶的眼裏就是“不識大體”;便給了永璘懲戒:讓永璘退出乾清門,不過仍舊可以在內廷行走。

次年,永璘因爲“聽錯了話”再次被嘉慶帝懲罰,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左德修是張廷玉(雍正心腹大臣)的兒子張若渟的侄孫婿,在參加殿試的時候被侍衛搜出身上有夾帶,便自言自語說道:“真後悔沒有聽張若渟的話。”左德修自言自語的話,恰好被慶郡王永璘聽到,便誤以爲是張若渟讓左德修私藏夾帶的。

今既詢明,此事先由侍衛搜獲左德修夾帶,面回慶郡王永璘,因誤聽左德修在彼自悔之言,輒交儀親王永璇繕摺,永璇亦未覆訊明確,率行入奏,均屬非是。

永璘便將此事告知異母兄長怡親王永璇,永璇都沒有調查,便將此事直接稟告給了嘉慶帝。嘉慶帝得知後自然生氣,便將張若渟停職,而且還嚴加審問。

最終的結果是永璘理解錯了左德修的意思了,左德修是“後悔沒有聽張若渟的話,不要帶夾帶”。就因爲永璘聽錯話,使得張若渟被冤枉;而永璇竟然不調查便直接上報,也有失職之罪,嘉慶帝很生氣,將永璇與永璘交給了宗人府處理。

只能說永璘有時候確實挺不靠譜的,不過永璘不靠譜並非這一次。在嘉慶十八年的時候,永璘將“視牲”聽成是“陪祀”(滿語),因爲宗人府在通知永璘的時候說的是滿語,而永璘雖爲滿清的皇子,但其實滿語並不好,嘉慶帝便罰了永璘一年的俸祿。

不過這還不是永璘最荒唐的時候,永璘居然敢對嘉慶帝說瞎話:嘉慶十三年的時候,有人密告嘉慶慶郡王居然敢帶着桃花私自進入行宮遊玩;嘉慶帝派人前去詢問永璘是否有此事,沒想到永璘並沒有承認,反而說是自己口渴了只是想去桃花寺喝杯水,然後去瞻仰一下皇考的御筆。

嘉慶對自己的親弟弟自然是很瞭解,永璘哪裏會對皇考的御筆感興趣,他是對任何字畫都不感興趣;而且嘉慶還問了看守行宮的人,永璘不僅進去參觀一圈,而且還在臺階上吃了飯。

要知道這可是“欺君”的大罪,若不是嘉慶看在永璘是自己同母胞弟的份上,按照大清的律法是應當被處死的,而永璘只是被罰了四年的俸祿,與死罪相比,已經是莫大的寬恕了。

試思伊學問淺薄,平日於作詩寫字並不留心,又豈真欲瞻仰御筆?實屬遁辭。若雲口渴尋茶,則山下村店覓飲之處甚多,何用上山尋至廟內?明系欲進行宮遊覽耳。

05 孫子奕劻成鐵帽子王

永璘雖然比嘉慶小了6歲,但是卻比嘉慶病逝的要早。

嘉慶二十五二月年永璘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嘉慶作爲親哥哥,自然會前去探望,但是永璘的病情就是不見好。

永璘病逝後不到半年,嘉慶帝也病逝了。

其實我們如此可以看的出來,永璘的一生雖然沒有建功立業,但還算是一生順遂的。雖然在彌留之際被封爲親王,但距離“鐵帽子王”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那麼永璘的孫子又是怎麼成爲鐵帽子王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清朝的爵位制度,是學習的明朝,不過比明朝還要狠一些。

明朝採取的降等世襲的制度,親王的兒子中有一人可以承襲親王的爵位,但是其他的兒子則要全部降爲郡王。郡王兒子中有一個可以承襲郡王之位,而其他的則是全部爲鎮國將軍。

而清朝呢?

親王的兒子,只能被封爲郡王,郡王的兒子則是被封爲貝勒,貝勒的兒子則是貝子....

如此降等承襲,而且這些宗室親貴們還需要定期的考試,若是考試合格的話就可以穩坐爵位上,或者有機會擢升,但是若不合格,只能在很低的爵位上;如此一來在清朝中前期,宗室子弟整體的素質其實還是不錯的。

與降等承襲相比,鐵帽子王的優勢便很明顯了:只要是被封爲鐵帽子王,兒子是不需要降等承襲的,永遠都是承襲親王的爵位。比如怡親王胤祥,便是鐵帽子王,兒子便可以承親王爵位。

永璘一共有六個兒子,其中第三子綿愍承襲慶郡王爵位。奕劻原本是永璘第六子綿性的兒子,過繼給了慶郡王綿愍。

奕劻的親生父親綿性一直覬覦慶郡王的爵位,但是被朝廷貶去了盛京,奕劻作爲綿性親子,自然日子也不好過。綿愍病逝以後,奕劻也只是承襲了一個輔國將軍的爵位。而且在咸豐登基後,咸豐便將皇祖嘉慶賞賜給永璘的和珅的宅子給收了回來,然後上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奕訢。

嘉慶親弟永璘愛豪宅不愛江山,這是裝出來的嗎? 第3張

爵位是越來越高,不過這距離鐵帽子王確實還有很大的差距;奕劻之所以能被封爲鐵帽子王,完全是因爲他站在了慈禧這一邊。

1884年在中法戰爭中清廷吃了虧,慈禧便藉機將奕訢等人換掉,讓自己的心腹擔任軍機大臣;而奕劻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爲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同時被慈禧封爲慶郡王。

之後在戊戌變法時,奕劻“幫助”慈禧除掉心腹大患;慈禧便將奕劻直接封爲鐵帽子王。

其實奕劻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本事,他之所以能夠平步青雲,是因爲跟對了領導(慈禧)。

不過大清交到了像奕劻這樣的人手裏,也難怪滅亡的如此之快。

結語

永璘不管是裝傻還是真的“材質中和”,不堪大用,能夠得以善終就很不錯的結局了。

畢竟生在皇家,“伴君如伴虎”,隨時可能掉腦袋;更何況永璘還敢“欺君”,確實膽子很大;好在嘉慶帝並不是皇祖雍正那般嚴厲,對自己的弟弟還是比較寬容的。

其實對永璘來說有兩大幸事:

第一大幸事:生母是乾隆的寵妃,即便是“子憑母貴”,永璘也註定不會被乾隆所忽視;

第二大幸事:同母胞兄是嘉慶帝永琰,永琰的性情還是比較溫和的,從除掉和珅這件事情既可以看得出他並不會濫殺無辜,只是除掉了和珅這一個心頭大患而已;永璘玩世不恭的性格,也就是嘉慶帝這樣的性格能夠容忍,讓其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