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理解,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其實白起的出身就註定秦昭襄王不會能容下他。白起出身秦國老牌軍功世族白氏,是春秋時期楚平王太子羋建的嫡系後裔。

商鞅變法推行十二軍功爵位制以後,白氏這樣的貴族不再世襲,而是論功行賞,於是逐漸落魄。白起從軍後一心掙軍功,想要振興家族。他作戰勇猛,很快被丞相魏冉看中,提拔爲左庶長。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國力得到很大提升,實力碾壓其他諸侯國,有底氣邁出了擴張的步伐。此時西邊是義渠,東邊是魏國韓國楚國趙國

丞相魏冉認爲趙國內部王位之爭已經混亂不堪,楚國國力也已經衰微,這兩個敵人都不足爲懼,只有韓國和魏國尚需一戰,並向秦昭襄王推薦了白起。

公元前293年,白起從秦國出發,率領三萬將士攻打韓國新城。其實丞相魏冉本來是要給他八萬兵力,但是白起只要了三萬。白起認爲新城駐軍也才三萬,所以帶三萬秦軍去打完全足夠。帶八萬兵力前去攻打,新城駐軍明知不敵,反而會全力警戒,堅守城池,到時候恐怕要陷入長時間的拉鋸戰。

白起到了新城附近之後,先命手下帶兩萬大軍埋伏,獨自帶一萬人去誘敵。果然新城守軍見只有一萬秦兵來攻打就喪失警惕,立刻出城回擊。白起且戰且退,慢慢退到準備好的包圍圈裏,兩萬伏兵衝了出來,與誘敵的一萬秦軍形成合圍之勢,把新城守軍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白起僅以三萬兵力全殲了新城守軍,輕鬆拿下新城,從此一戰成名。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2張

韓國馬上與盟友魏國商議征討秦國,韓魏兩國派出二十四萬聯軍攻打函谷關。

秦王沒想到這麼大陣勢,被打得措手不及,連忙派大將死守函谷關,佔據險要地勢抵擋韓魏聯軍。白起卻建議化被動爲主動,趁此機會將韓魏兩國的有生力量徹底殲滅,如此一來秦國東邊這一大塊地盤就唾手可得了。

爲此白起還立下了軍令狀,願意用身家性命爲這一戰背書,最終從秦王那裏得到了十萬兵力。

領導韓魏聯軍的是魏國的公孫喜和韓國的暴鳶,這兩位都是威名赫赫的大將,很有實力。聽說秦國派出十萬兵力來攻,公孫喜就與暴鳶商議,先佔據有利地形防守,等秦軍千里奔襲而來卻久攻不下,必然會士氣大減,到時候就可以將他們一舉殲滅。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3張

就這樣,韓魏聯軍退守到新城以北六十里的伊闕山谷裏,只留一條狹長通道可容大軍進出。秦軍一旦進入山谷,韓魏聯軍從山上伏擊,再從谷外切斷秦軍後路,那麼十萬秦軍即可全部殲滅。

讓公孫喜意想不到的是,白起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他命人在山谷外面安營紮寨,將韓魏聯軍堵在山谷裏。公孫喜一看對方沒有進套,只好又與暴鳶商議,說秦軍肯定是看聯軍都在山谷中所以不敢進來,再說兩國大軍擠在一起也不好調度,不如一前一後拉開距離,韓軍在谷口引誘秦軍,魏軍則後退十里埋伏在谷中,一旦秦軍進入山谷,他便立刻率魏軍前去支援。

實際上公孫喜根本不打算支援韓軍,他是讓韓軍當冤大頭,先在谷口消耗掉秦軍一部分兵力,然後魏軍大部隊就可以輕鬆消滅剩餘的秦軍,坐收漁人之利。而他在後方作爲支援,以備不時之需。所謂的韓魏聯軍其實並不是鐵板一塊,兩國主將各懷心思,都想保存自家兵力,讓對方當這個出頭鳥。不過這次攻秦本來也是韓國更迫切,現在又是在韓國的地盤上,暴鳶也沒話說,只好同意了公孫喜的戰略。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4張

白起見谷口只剩下韓軍,知道這又是敵人的計謀,當然不會上當,他分出八萬兵力從小路繞過韓軍,突襲躲在後面的魏軍。魏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他們還等着從韓軍那邊漏過來的零散秦兵呢,哪能想到秦軍大部隊突然從天而降。很快魏軍就落了下風,被秦軍殲滅,魏國主將公孫喜也被俘虜。

同時留在谷口的兩萬秦軍也向谷中進發,與韓軍展開了激烈的廝殺。韓軍爲了保存實力,邊打邊撤,退向谷中想與魏軍匯合。可迎面遭遇的是谷中反撲過來的秦軍,兩面夾擊之下損失慘重,最後也被秦軍團滅了。

白起以十萬秦軍大勝韓魏二十四萬聯軍,奠定了他秦國戰神的地位,爲秦國一統六國打下了基礎,此後秦軍又陸續佔領了韓魏兩國六十一座城池,版圖向東繼續擴張。

公元前263年,被封爲武安君的白起帶二十萬大軍攻打韓國上黨。上黨郡守知道抵擋不住,於是寫信向趙國投誠,稱願意把上黨獻給趙國。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5張

趙孝成王一方面想接收上黨的十七座城池,提升本國的實力,一方面又怕惹來秦國的報復,於是找平陽君趙豹商量。趙豹建議不要趟這個渾水,秦國二十萬大軍,再加上戰神白起帶兵,拿下上黨輕而易舉,如果趙國接手上黨,不僅難以守住,還會招來秦國的打擊報復。

趙孝成王不甘心,又找到平原君趙勝商量,趙勝則認爲,不要白不要,這麼大一塊肥肉,能不能嚥下去到時候再說,先吃到嘴裏是真的。

有了平原君趙勝的支持,趙孝成王總算定了心,派了趙勝去上黨處理交接事宜,又讓廉頗帶兵鎮守上黨,防備秦軍。

秦國丞相范雎聽說趙國接收了上黨,就建議秦王撤兵。理由是白起年輕,對上老將廉頗沒有勝算,這些年征伐各國對秦國來說也是極大的消耗,不如休養生息,國力恢復之後再戰。秦王聽從了范雎的建議,下令讓白起撤軍。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6張

兩年後,公元前261年,秦國出兵五十萬,由左庶長王齕領兵,攻打趙國。趙國同樣出動五十萬兵力,由老將廉頗領兵抵禦秦軍。

秦昭襄王先是派王齕率軍攻打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軍隊在長平接應上黨難民。就這樣秦軍佔領上黨,一路打到長平。

老將廉頗穩紮穩打,加高城牆,築起防禦工事,將秦軍阻擋在長平城外。秦軍久攻不下,只好僵持在這裏。

秦國丞相范雎想了一出反間計,他買通一些趙國官員,在趙王面前貶低廉頗,說廉頗老了,膽子也小了,不敢奮勇殺敵,只會龜縮在城內。還在民間散播謠言,說秦國最害怕的對手是趙括。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7張

趙王聽後非常惱怒,多次派人責備廉頗。戰爭對於國家經濟是極大的消耗,長期的僵持也不是辦法。爲了速戰速決,趙王撤下了廉頗,改由趙括領兵。

趙括是戰國末期四大名將趙奢的兒子,自幼熟讀兵書,排兵佈陣口若懸河。但他只會紙上談兵,根本沒什麼戰爭經驗,臨場應變能力很差,連父親趙奢都說讓他帶兵不靠譜。但趙王不聽勸阻,堅決讓趙括領兵。

秦國也偷偷用白起換掉了王齕,並且嚴密封鎖換帥的消息,等着給趙軍迎頭一擊。長平之戰到這裏才真正拉開序幕。

白起先發制人,派兩萬秦軍佯裝攻城,趙括心中竊喜,以爲軍功馬上要到手了,開了城門,派出二十萬兵力回擊,秦軍敗走。趙括首戰告捷,心裏有底,率領二十萬大軍乘勝追擊。秦軍一路潰退,一直退到大本營附近。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8張

趙括志得意滿,正做着全殲秦軍的美夢,不料後方突然出現十萬伏兵,趙括這才發現中計了,趕忙命令剩下的二十多萬趙軍前來支援。但趙國援軍與先頭部隊之間被秦軍攔住,四十萬趙軍被分成兩支孤立的部隊難以突圍,只好就地防禦。

白起又派人切斷了趙軍的糧道,趙軍主力斷糧四十六天後,士兵們開始相互殘殺爲食,無奈之下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趙軍全部投降。

這時候白起下了一道極爲殘忍的命令,將趙國俘虜全部坑殺!最終四十萬趙軍埋骨長平,白起也由此惡名昭著,被稱爲“人屠”。

後來白起領兵北進,準備攻打邯鄲。卻在這時候接到了秦王詔令,讓他班師回朝。白起不甘心,長平一戰大傷趙國元氣,邯鄲兵力不足,輕易就能攻破。但王命難違,白起只好撤軍。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9張

其實這都是范雎在背後推動。長平之戰使韓魏兩國有了很大危機感,他們怕趙國被滅後就輪到自己,於是讓蘇代出馬,去秦國勸說丞相范雎。

蘇代口才很好,他並沒有直接懇求范雎勸秦王退兵,而是站在范雎的立場分析。趙國被滅,其他諸侯國必定合縱伐秦。秦國戰神白起戰無不勝,很快就能攻滅六國。而范雎當初就是憑藉“遠交近攻”的外交才能得到重用,一旦秦國統一天下了,還有范雎什麼事呢?

這番話可是戳中了范雎的肺管子,他爲了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馬上勸說秦王,他誇大攻下邯鄲的難度,還說趙國和韓國願意割地求和,最終使秦王退兵。

白起知道了來龍去脈,一氣之下病倒,從此閉門不出。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10張

過了好幾個月,趙國答應的割地沒有兌現,還暗中備戰。這下秦王急了,又派白起攻打趙國。但是白起稱病不出,秦王只好先後派了王陵和王齕領兵,結果不僅沒攻下趙國,還損失大量兵力。秦王一看,還得白起出馬,於是多次去白起家裏勸慰,白起認爲這不是攻趙的最佳時機,堅決不出戰,秦王極爲不滿,強令白起去往前線。

白起沒辦法,只好從咸陽出來,路上有一些抱怨之語,傳到了秦王耳朵裏。走到杜郵的時候,白起接到秦王讓他自裁的詔令,當即拔劍自殺。

白起於沙場硝煙中九死一生,卻在政治中有去無回,其中有三方面原因。

白起已經七十多歲了,秦昭襄王爲什麼要賜死他? 第11張

首先,白起是魏冉一手提拔的,屬於秦昭襄王的母親宣太后一黨,宣太后和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長期把持大權,架空了秦昭襄王,因此秦昭襄王早就想扭轉這個局面了。後來終於在范雎的幫助下清除了宣太后的外戚勢力,白起作爲唯一的殘餘,位置就已經很尷尬了。

其次,白起和范雎本質上是對立的,白起的大規模勝利就是壓榨了范雎的剩餘價值空間,所以范雎一定會阻止白起以純戰爭的手段統一六國,甚至百般陰謀弄死白起。

最後,白起自身的性格也註定了他的死亡。他對秦國的忠誠已經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魏冉等外戚被奪權之後,他就應該認清形勢,急流勇退,或者直接出走他國。但是白起以“秦王虐我千百遍,我待秦王如初戀”的心態繼續爲秦國統一大業嘔心瀝血,甚至不惜爲此背上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將的污名。最終秦王一道“賜死令”下來,白起竟然沒想過反抗直接就乖乖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