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孫權文武雙全,爲什麼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後都失敗?

孫權文武雙全,爲什麼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後都失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歷史上的孫權一表人才,文武雙全,並且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那麼這樣的一個人才,爲什麼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後都失敗呢? 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

其實孫權領兵多次攻打合肥而屢屢失敗,這與他個人的軍事目的和能力有很大關係。

孫權文武雙全,爲什麼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後都失敗?

首先,他多次攻打合肥的軍事目的都是爲了協助其他軍事行動,牽制曹魏兵力,當然也有趁火打劫的意圖。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孫權爲了擴大戰果,在赤壁之戰勝利後第一次攻打合肥,這次攻城幾乎成功。

建安十九年,即公元214年,他第二次攻打合肥,當時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和曹操互相在打仗,給了孫權可乘之機,可惜最後孫權還是被張遼打敗退了。時間來到黃龍二年,即公元230年,曹真率軍進攻漢中,孫權再次趁機攻打合肥,依舊失敗。嘉禾三年,即公元234年,吳國配合東線進攻合肥幫助蜀國,這次進攻的主要目的還是爲了配合諸葛亮的北伐曹魏的計劃。

從此上經歷我們可以看出,孫權只要派兵攻打合肥,就已經完成目標了。儘管無法攻下合肥,但是撤退回去也不算作失敗,因此他多次對合肥出兵,一旦遇上頑強的抵抗就會主動敗退。

孫權拿不下合肥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其兄孫策臨終前他曾告訴孫權:“若舉江東之衆,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這意味着孫權在領兵打仗,開疆拓土方面並不擅長,軍事能力平平。

並且根據《歷代兵制》的記載:“吳多舟師,營校略異於漢”。東吳因爲地理位置的關係,其軍事優勢在於水軍,蜀漢滅亡前,東吳水軍長期佔據長江水域的霸主地位。所以這也導致了東吳水軍上岸後在曹魏騎兵面前很弱,這也是張遼只用800精英就成功衝擊孫權十萬軍隊的原因。

孫權文武雙全,爲什麼每次出兵打合肥最後都失敗? 第2張

除了以上2個原因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東吳軍隊是一支具有防禦性質的軍隊,保衛家園可以,在主動攻壘方面戰鬥力較低。因爲東吳實行的是世襲領兵制度,其軍隊基本上是那些豪門名門的私人武裝,《三國志》曾記載,四大豪門的朱家就有“部曲萬口”。這種私人武裝的最大特點就是有外敵來犯會玩命抵抗,以此保全自己的利益,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比如夷陵之戰,赤壁之戰。

而讓這些豪門部隊離開家園玩命去開闢疆土,他們就不大願意了,所以孫權派兵打合肥的時候,東吳軍隊的士兵未必盡了全力,如此一來二去,自然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