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范仲淹北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如果是北宋詞壇上晏殊歐陽修更多地承襲了唐五代的詞風,那范仲淹在詞的創作上則表現出了更明顯的創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范仲淹、王安石張先等人在詞史上是一個承前後的發展鏈條。范仲淹和王安石可以說是蘇軾詞風的先行者,而張先則是柳永詞風的先行者。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范仲淹並不以詞名家,他現存的詞也僅僅只有五首,但幾乎都堪稱精品,更不乏金句。例如我們比較熟悉的《御街行》

御街行

宋 范仲淹

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殘燈明滅枕頭欹,諳盡孤眠滋味。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

本首詞有它自己的名字《秋日懷舊》,可見是一首懷人之作。詞的上片以環境描寫爲主,詞人描寫深秋落葉滿階,長夜漫漫,高樓空寂,上片一句“天淡銀河垂地”歷來被評論家們津津樂道,尋常的懷人之作,並沒有困囿於玉戶繡簾之內,而是將視角推至廣闊的天地間,這使得本詞的境界也闊大了起來。上片結句“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通過描寫月光與離人,使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也由寫景自然地過渡爲寫人。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第2張

下片詩人“寤寐思服……輾轉反側……”本詞結尾兩句最佳,“眉間心上,無計相迴避”,可謂是寫相思的神來之筆,而這一句的詩意也爲後世的曠世才女李清照所借鑑,寫出了更爲著名的詩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范仲淹另一首《蘇幕遮》更爲著名。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第3張

本詞開篇即“先聲奪人”,一連四句,一句一景,都極具代表性,有着強烈的感發人心的力量,後來王實甫在《西廂記》中直接拿來應用“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翔……”

像《御街行》、《蘇幕遮》這一類詞,從題材到風格,都是用清麗之語來書寫念遠傷別的悽婉感情,這些都沿襲了晚唐五代詞風,要說范仲淹具有新詞風的著名作品,則是這闋《漁家傲》

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范仲淹曾經親臨前線,抵禦西夏的侵擾,當時民謠甚至傳唱:“軍中有一範,西賊聞之驚破膽……”可見范仲淹守邊是非常稱職的,這種特殊的經歷使得他能以唐人的那種“邊塞詩”來入詞。

“邊塞詩”在盛唐時期非常盛行,到中晚唐時期就逐漸衰微,到了宋朝,由於時代的鉅變,再加上宋代的國策是重文輕武,至使宋代文人基本上不到邊塞去了,因此就更寫不出“邊塞詩”了,而像范仲淹這樣以邊塞題材入詞這是一個很大的創變,他使得詞從溫庭筠、馮延巳那樣的宮廷豪門、從張先、柳永那種繁華市井擴大到邊塞的廣闊天地中去,使得北宋詞壇出現了這樣感情深厚、意境高曠的小令,這是五代以來婉約柔靡的詞風得以轉變的開端,是“蘇辛”豪放詞的先聲。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第4張

當然,以“邊塞”題材入詞,范仲淹並不是第一個,在敦煌曲子詞中就有許多像《邊塞苦》、《龍沙塞》等描寫邊塞的作品,但是這些都是民間作品。在唐代的文人詞裏面也偶然有“邊塞”題材的詞作,例如韋應物和戴叔倫的《調笑令》。

調笑令·邊草

唐 戴叔倫

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調笑令·胡馬

唐 韋應物

胡馬,胡馬,遠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獨嘶,東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邊草無窮日暮。

這一組《調笑令》也是跟邊塞有關係的,但是韋應物與戴叔倫並沒有真正去過邊塞,他們的意義只在於把“邊塞”題材引入到了文人詞當中,而范仲淹的這首《漁家傲》則是出自詩人最真實的自身體驗,並且本首《漁家傲》在藝術表現上很值得讚賞,因此就成爲了唐宋以來邊塞詞當中最突出的一首。

范仲淹的一首小令,使得宋詞邁向悲涼高闊的基調 第5張

本詞上片是景語,景色描繪闊大而蕭瑟,刻畫了在邊塞苦寒之地徵人久戍思鄉的情感。

下片直接抒情,但是情中有景,以景襯情。

整首詞的情調悲涼高闊,其風格沿襲了中唐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這一類邊塞詩的格調——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北宋早期,詞這一體制在傳統上以寫悽苦之情爲主,而范仲淹則憑藉本首《漁家傲》使得詞向着悲涼高闊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緊隨其後的王安石又有幾首像《桂枝香·金陵懷古》這樣“骨硬”的作品,至此文人詞的創作一洗五代舊習,開始出現了“新風”,直至“蘇辛”的出現,“豪放詞”開始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