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皇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皇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不止是李世民的真愛,還是李世民事業上的絕佳助手,那麼發生在武德九年六月的玄武門之變中,她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發揮了怎麼樣的作用呢?

一、穩定後宮,除去後顧之憂

唐朝建立之初,身爲嫡長子的李建成被立爲太子。按照慣例,太子建成則要留在朝廷輔佐高祖李淵處理一些日常軍政要務。於是,防止邊關戰亂,殲滅各路諸侯,征戰沙場,統一天下的重任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李世民的肩上。使得李世民經常是人不解甲,馬不離鞍。

這樣,對於長期帶兵外出、遠離京城的李世民來說,便沒有了和父皇李淵后妃處好關係的機會。據《資治通鑑》記載,早在武德二年,太子建成就“疾秦王世民功高,頗相猜忌”,經常在底下唆使挑撥,使李世民與後宮的關係更加不和起來。再加之,在李世民與太子建成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中,李淵就一直偏袒太子,這樣一來,李世民的處境就非常困難。

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皇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爲了使夫君擺脫困境,長孫氏則責無旁貸的利用其特殊身份,在後宮多方活動,拉動人脈,努力改善各種關係。她“孝事高祖,恭順嬪妃”,盡力彌補李世民在這方面的不足。爲李世民緩解了與後宮的矛盾,減輕了來自李淵及後宮的壓力,解除了李世民的後顧之憂。

二、籠絡才俊,成其大業

在後宮,長孫氏親妃尊長,從容應對,左右逢源,爲李世民的儲位之爭贏得主動;另一方面,她又私下爲夫君密絡賢士,儲備人才,並和他們一起精心策劃,周密部署,這點在《舊唐書·房玄齡傳》裏有所記載。

貞觀十年(636),房玄齡因過微譴歸第,黃門侍郎褚遂良上書太宗,極力爲房玄齡說情,其中說道:“及九年之際,機臨事迫,身被斥逐,闕於謨謀,猶服道士之衣,與文德皇后同心影助,其於臣節,自無所負。”這就足以說明長孫皇后於政變前和秦王府核心人物房玄齡、杜如晦、褚遂良、長孫無忌等人運籌帷幄,爲秦王制訂切實可行的政變方案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貢獻。

三、親力親爲,慰勉將士

長孫皇后在玄武門政變之前就清醒地認識到,李家兄弟之間的政治鬥爭已無法調和,只能藉助武力。於是她和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力勸李世民發動政變。由於有她和一幫文臣武將的支持與鼓勵,李世民纔在實力處於劣勢的情況下下定了發動政變的決心。

當李世民率其私黨出發時,長孫皇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有了她的親臨和激勵,羣情振奮,士氣更加高漲。她用一個弱女子的英雄氣概,爲李世民儲位之爭的勝利充實了力量、奠定了基礎。

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皇后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第2張

長孫皇后(600-636),於仁壽元年出生於長安,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後。生父長孫晟是隋右驍衛將軍、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爲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孫,樂安王高勵之女,名臣高士廉之妹。

大業九年(13歲)嫁給了唐國公李淵的二兒子李世民爲妻,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被冊封爲秦王李世民妃。武德九年(626)六月,玄武門之變發生後,被冊封爲太子李世民妃,同年八月李世民登基以後,被立爲皇后。貞觀十年(636)病逝,享年36歲,百官上諡曰文德皇后。

長孫皇后病故後,太宗按照其遺願,在九嵕山的山腰開鑿了一洞石窟,採取“因山而葬”的方式,把皇后臨時安厝進去,遂確定了昭陵的陵地和名稱。並決定把昭陵也作爲自己的歸宿之地,等他駕崩後與皇后合葬。長孫皇后與李世民是在隋末唐初戰亂之時結爲夫妻的,二人歷經艱難,感情深篤,特別是長孫氏深明時事的運行機制,對於成就李世民的人生功業多有裨益,功不可歿,成爲中國歷史上最爲著名的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