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禮親王代善病逝之後,多爾袞的野心終於顯露出來

禮親王代善病逝之後,多爾袞的野心終於顯露出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643年,福臨雖只有六歲但登基稱帝。很多人被影視劇誤導,以爲是多爾袞孝莊有一腿所以才扶持的福臨上位,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可以說,多爾袞稱帝的野心從來沒有消失過。

皇太極病逝的倉促,並沒有留下傳位的詔書,也沒有正式建立“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所以只能按照太祖努爾哈赤留下的八王議政的方式,選出下一位皇帝人選。

除了皇太極的兒子們:

皇長子肅親王豪格

皇九子福臨

皇十子博穆博果爾

其他的全部都是庶出,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

皇太極的兄弟們照樣有資格競爭:

禮親王代善

睿親王多爾袞

英俊王阿濟格

豫郡王多鐸

禮親王代善病逝之後,多爾袞的野心終於顯露出來

在皇太極的這些兄弟與兒子中,其中最有實力而且競爭最激烈、勢均力敵的就是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

但新帝的人選並沒有在這兩個人當中產生,而是毫無功績、年僅6歲的福臨。

崇政殿議政之時睿親王多爾袞主動提出“立皇九子福臨”爲新帝,並主動提出鄭親王濟爾哈朗與睿親王多爾袞兩位親王輔政;等福臨成年以後再歸政,所以很多人便猜測:多爾袞本可以坐上皇位,但卻將皇位拱手讓人,難不成真的如民間傳說的那樣“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多爾袞爲自己心愛的女人,連皇位都不要了嗎?

確實我們在很多的影視劇中被多爾袞與孝莊之間的感情所感動,多爾袞爲了大玉兒(孝莊)什麼都肯做;但真實得了歷史上真的如此?

當然不是!

多爾袞確實喜歡孝莊不假,但多爾袞真沒有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這麼專情;而且多爾袞一直到死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皇帝夢,讓福臨登基不過是多爾袞的權宜之計。

多爾袞病逝後,其身邊的侍女吳爾庫尼在殉葬之前曾經將羅什、蘇拜等五人叫來,叮囑他們:“王爺在生前沒有讓你們知道,他早就偷偷地準備了龍袍、大東珠這些東西,你們要悄悄地放到王爺的棺槨中。”

後來經過查證,確實是事實。

既然多爾袞至死都有皇帝夢,爲何不在生前稱帝呢?

只能說:非多爾袞不欲,是多爾袞不能也!

這篇文章讓我們一起看看,究竟誰纔是擋在多爾袞面前,阻擋他登上皇位的人?

01 九王議政,福臨登基

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極處理了一天的朝政,前往哲哲皇后的清寧宮,坐在清寧宮的南炕上歇息;誰也沒想到皇太極這一坐便再也沒站起來。

皇太極猝死,皇帝之位出現空缺,時隔17年的時間大清再一次出現帝位之爭。

身處深宮的莊妃突然想起睿親王多爾袞生母阿巴亥之死,不禁打了一個寒顫。阿巴亥是太祖努爾哈赤生前最寵愛的大妃,爲太祖生了三個兒子,其中就包括多爾袞。

即便是如此,太祖病逝後阿巴亥仍舊被逼殉葬;據說是跟太祖留給阿巴亥的遺言有關“讓多爾袞繼承皇位,代善輔政”,但不管怎麼樣阿巴亥無路可走,爲了三個兒子只能自縊而死。

而莊妃,既沒有皇太極的盛寵,也沒有三個兒子傍身,會不會在帝位之爭中走了阿巴亥的老路呢?

皇太極在生前確實想要確立“父死子繼”的皇位繼承製度,奈何沒有正式頒佈聖旨;皇太極生前只有將皇八子(海蘭珠的兒子)封爲皇太子,奈何皇八子早夭,之後再沒有提過有意想要將誰立爲皇儲。

如此以來羣龍無首,有沒有明文規定“父死子繼”,只能遵循舊制“八王議政”。

在皇太極所有的兒子中,最有實力而且最有希望的便是肅親王豪格,豪格是皇太極所有兒子中憑藉自己的真本事爲大清立下汗馬功勞的人;豪格雖然稱呼睿親王多爾袞爲叔叔,但實際上比多爾袞還要年長三歲,是皇太極繼妃烏拉那拉氏所生的長子。

努爾哈赤還在時豪格就已經南征北戰,因征討蒙古有功被封爲貝勒。成爲正黃旗旗主;之後再與明朝多次對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絲毫不輸給自己的叔伯們;而且有勇有謀的一個人,皇太極稱帝后,將長子豪格封爲和碩肅親王,掌管正藍旗。

在清朝初期,鑲黃旗與正黃旗兩旗向來是皇帝親掌;皇太極一死,豪格則代表鑲黃旗、正黃旗與正藍旗爲核心的皇權勢力。自然會成爲兩黃旗大臣最支持的對象,當然也是因爲豪格的功績。

很快兩黃旗中最主要的貝勒大臣們,比如索尼、鰲拜、圖賴等八人都聚到了肅親王豪格的府上。這八人建議將肅親王豪格推上皇位,豪格見這麼多人都支持自己,瞬間覺得很有信心。

一番商議後大家決定先爭取鄭親王濟爾哈朗的支持,然後再爭取禮親王代善的支持。

當時在朝中一共是四位親王:

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

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子睿親王多爾袞

太祖努爾哈赤的次子禮親王代善

太祖努爾哈赤的侄子鄭親王濟爾哈朗

禮親王代善病逝之後,多爾袞的野心終於顯露出來 第2張

除此之外還有三位郡王,這七位王爺,不僅各自手裏掌管着八旗兵,且還是整個大清命脈的影響者。

鄭親王雖然是努爾哈赤的侄子,但在朝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鄭親王的意思很明確:“只有大家一起商量以後,才能做出最終的決定”,因爲睿親王多爾袞的存在。

若沒有睿親王在的話,肅親王豪格會成爲當之無愧的繼承人。

與此同時,支持多爾袞稱帝的人也齊聚睿親王府,多爾袞雖比豪格小三歲,但他非常有才略,且軍功上與豪格相比只多不少;加上又同母兄弟阿濟格與多鐸的支持,他的手裏有鑲白旗與正白旗兩旗的支持,在兩紅旗與兩藍旗中也有很多人支持多爾袞。

多爾袞與豪格兩派勢均力敵,誰也不肯讓誰,可以說形勢很是嚴峻。

爲了能夠弄清楚兩黃旗大臣的意思,多爾袞找到昔日的同僚索尼,索尼直言不諱:“先帝有皇子,必定從先帝的皇子中選一位”,索尼的態度確實讓多爾袞很是受挫。

“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他非所知也”

這讓多爾袞不得不重新考慮:我是不是該考慮一種“以退爲進”的方案呢?;更何況多爾袞一直喜歡莊妃,知道莊妃想讓自己的兒子登基,而不是自己。正是多種複雜的原因交錯,讓多爾袞不得不重新制定爭奪皇位的策略,萬一不能一舉成功的話,便走第二步棋。

而多爾袞與豪格劍拔弩張的同時,身爲福臨的生母莊妃也想爲自己以及兒子爭一爭。

皇太極病逝以後,豪格、多爾袞等人的地位確實很高,但都不及皇太極後宮妃嬪,尤其是“崇德五妃”的地位要高。皇太極在時,莊妃確實在朝政上幫助了太宗不少忙,這些大臣們也都很清楚;更何況福臨背後不僅有莊妃以及皇后哲哲,還有整個科爾沁草原的支持。

在索尼向莊妃徵求意見的時候,莊妃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索尼先說。索尼直接說出了自己跟兩黃旗大臣的意思“想要將肅親王豪格腿上皇位,然後讓福臨當太子”;莊妃當然知道福臨做太子只是暫時的而已,若是豪格登上了皇位,又怎麼肯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

不過莊妃並沒有先入爲主的去說索尼的建議哪裏不好,而是先聽索尼說原因;莊妃並沒有接着索尼的話茬直接往下說,而是提到了索尼的父親還有叔父,將他們都誇讚一番;而且還提到了先帝皇太極說的一句話:

索尼確實在處理蒙古問題上處理得極爲妥當,而且很清楚“滿蒙聯姻”是大清的國策。

索尼恍然大悟,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若是不支持福臨稱帝的話,那我?

莊妃知道索尼是一個一點就透的聰明人,便直接讓索尼退下,不過在索尼走之前又說了半句話:“皇帝向來親自掌管兩黃旗,但肅親王現在掌管的可以正藍旗.....”

若是肅親王登基的話,勢必兩黃旗的利益會受損;作爲兩黃旗大臣,索尼自然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從莊妃的永福宮出來,索尼便迫不及待召集兩黃旗大臣,一番商議後,改了主意“堅決擁護皇九子福臨”。

很快便到了崇政殿議政的日子,肅親王豪格與睿親王多爾袞兩方勢力誰都不肯想讓,而兩黃旗大臣劍拔弩張,表明自己的態度“堅決擁護先帝的皇子”。

如此緊張的局面之下,多爾袞便決定走自己的第二步棋,不緊不慢地說:“既然肅親王退出,不願意稱帝,那我們就擁立皇九子福臨吧,大家覺得呢?”

福臨若是能稱帝的話,絲毫不會損害兩黃旗大臣的利益,兩黃旗大臣首先支持;

緊接着多爾袞提出與鄭親王濟爾哈朗一起輔佐年幼的福臨,如此便又得到了鑲藍旗的支持。

爲了防止再生出什麼變故,代善立馬召集諸位王公大臣,當衆宣佈皇九子福臨爲新帝。

天位不可久虛,伏觀大行皇帝的第九子福臨天縱徇齊,昌符協應,爰定議同心翊戴,嗣皇帝位。我們當共立誓書,明告天地。”

多爾袞爲奪帝位步步緊逼

福臨登基後,最不服氣的便是肅親王豪格,畢竟豪格除了生母的母族背景不如福臨外,其他各方面都要勝過福臨;被一個年僅6歲的孩童打敗,豪格的心思可想而知。

不過豪格並沒有怨恨福臨,而是將所有怒氣都撒到了提議“福臨爲新帝”的多爾袞身上。並且詛咒多爾袞“不是有福氣的人,一身的病痛,必定不會善終。”豪格及其正藍旗的人自然想要反抗,但很快便被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多爾袞給壓了下去。

豪格也在反抗的過程中,被貶爲庶人,失去了自己所有的權力。

鄭親王濟爾哈朗雖然名義上與多爾袞一起共同輔政,但鄭親王是個聰明人,深知多爾袞想要“大權在握”的心思,爲了保住自身性命,便主動示弱。慢慢地,朝中無人能與多爾袞相抗衡;但即便如此,多爾袞想要奪皇位,還是很困難。

因爲福臨與孝莊的背後有三股勢力:

孃家科爾沁蒙古

兩黃旗忠臣

范文程與洪承疇等人組成的智囊團

當然科爾沁蒙古遠在千里之外,范文程與洪承疇等人是漢人,對孝莊與福臨的支持是有限的;對於孝莊與福臨來說最強的支柱是兩黃旗。對於多爾袞而言,最頭疼的恰恰也是兩黃旗中矢志不渝、忠誠不二的大臣們,是多爾袞實現自己稱帝野心最大的障礙。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兩黃旗大臣都對孝莊還有福臨忠心耿耿,總有那麼幾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不過對於堅如磐石的兩黃旗來說,這些小人的影響力並不大。

最早向多爾袞示好的是福臨宗族中的叔叔拜尹圖等兄弟三人,他們表面上是福臨身邊的忠臣,但實際上是多爾袞的耳朵與眼睛。

所以在多爾袞掌權期間,這幾位大臣可以說是扶搖直上。

另外還有一位是多爾袞主動巴結過來的,承諾給予比較高的爵位,此人便是譚泰;從一個小小的二等子成爲一等公,官居吏部尚書等要職。在多爾袞的利誘下,背叛了福臨,也背叛了孝莊。

禮親王代善病逝之後,多爾袞的野心終於顯露出來 第3張

這些害羣之馬確實也給其他忠心耿耿的兩黃旗大臣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們爲多爾袞提供了很多打擊兩黃旗大臣的依據,比如:

圖賴與索尼是兩黃旗大臣的核心,其他的王公大臣都聽這兩個人的;

另外譚泰等人還告訴多爾袞:鰲拜與巴哈都不應當留在京城,應該趕走。

索尼、圖賴等人不管多爾袞如何威逼利誘,都對福臨堅貞不渝;正因爲如此,多爾袞在譚泰的“幫助下”以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將索尼革職;即便是鰲拜等人不願給多爾袞作證,多爾袞照樣直接將索尼給處置了。

可以說兩黃旗大臣最大的功勞便是阻止了多爾袞篡位奪權:順治帝三年五月,多爾袞直接將福臨與孝莊調兵的大權給搶奪;十二月,以自己身體有疾病爲由,取消了自己對福臨行跪拜之禮;順治四年到五年,多爾袞竟然直接提出“自己稱帝,福臨爲太子”的想法,前往內廷逼迫孝莊與福臨同意,並沒有如願;之後多爾袞又找到兩黃旗的大臣,兩黃旗大臣堅決反對。正因爲兩黃旗大臣堅決抵制多爾袞稱帝,才讓多爾袞的陰謀沒有得逞。

“體有風疾,不勝跪拜”

正因爲兩黃旗大臣如此跟自己作對,堅決擁護福臨,讓多爾袞懷恨在心。

到了順治五年,多爾袞在處理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同時,下令:

鰲拜免死贖身

索尼所有的職務被革除,前去昭陵爲皇太極守靈;兄弟子侄中原先做侍衛的全部被革除;

圖賴雖然已死,但還是被論罪,家產全部沒收,其子承襲的一等公爵之職革除;

遏必隆雖被免死罪但革職

......

這些對福臨忠心耿耿的大臣之所以被多爾袞議罪,理由是:

“謀立肅王爲君”

確實這是事實,在皇太極剛病逝時,這些兩黃旗的大臣想要擁立肅親王豪格爲新帝;其實他們堅持的是擁立“先帝的皇子”,並不一定是豪格;更何況此時福臨登基已經成爲板上釘釘的事情,這些大臣又是福臨的忠臣。

以這樣的理由議罪無非就是多爾袞找了一個藉口罷了,畢竟這些大臣在福臨登基之前堅決反對多爾袞登基,福臨登基後更是堅決抵制多爾袞篡位方案。

多爾袞曾經對自己親信這樣說過:若是讓我做皇帝,福臨爲儲君的話,我怎麼會有病呢?如此索尼這些人,是不能留了。

“若以我爲君,以今皇上(福臨)居儲位,我何以有此病症?今索尼、鰲拜輩,意向參差,難以容留,遂將索尼遣發,鰲拜問罪。”

在失去了肅親王豪格以後,孝莊與福臨的日子便不好過了;如今又失去了鄭親王多爾袞與這些兩黃旗忠心的大臣,孝莊與福臨的日子很不好過。

之後多爾袞又派人“勸降”索尼與鰲拜等人,希望他們能“改過自新”,但被言辭拒絕了。

多爾袞想要稱帝的方案被嚴辭拒絕後,多爾袞並沒有放棄,而是決定拐彎抹角地實現自己的目的;禮親王代善是太子努爾哈赤第二子,向來威望極高,代善還在時,多爾袞即便是再過分,都要給代善幾分面子,畢竟代善是多爾袞的二哥,更是大清開國的功勳。

順治五年十月代善病逝後,多爾袞更加沒有了絆腳石,開始肆無忌憚:

代善病逝次月,將自己稱爲皇父攝政王。

“皇父攝政王”是一國之君對於自己尊敬長輩的尊稱,雖沒有直接稱皇帝,但有皇帝的實權。

德國傳教士湯若望雖然是一個外國人,但是被孝莊稱爲“義父”,被福臨稱爲“瑪法”,在紫禁城內的事情還是比較瞭解的,在《湯若望傳》中關於多爾袞自稱“皇父”是這樣說的:

“滿人入關最開始的六年時間裏,攝政王多爾袞是大清實際的掌權者;但是大家還是尊福臨爲皇帝,所有的奏摺都會直接呈送到皇帝的手裏,批覆、發佈諭旨也都是以皇帝的名義;但是到了後來攝政王想要篡奪皇位,他想要自己修建一座美麗的宮殿,身穿皇帝才穿的服裝,自稱爲“皇父或者是國父”,而且以自己的名義下詔諭;年幼的皇帝不得不爲自己的生命擔憂。”

《湯若望傳》這段話的記載很明顯可以看得出:在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之前,還將皇帝放在眼裏,最起碼錶面上遵循君臣之道;但是自稱“皇父攝政王”之後,便直接將坐在皇位上的皇帝給丟到了一遍,以自己的名義下詔諭,明顯將自己當成皇帝了。

多爾袞如此跋扈專橫,福臨又怎麼感覺不到呢?在順治十二年,福臨曾經對諸位王公大臣說

“墨勒根王攝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國家大事,朕既不預,亦未有人向朕言者。”

福臨的這句話,透露着無奈。

但這僅僅是多爾袞的權宜之計,他最終的目的還是直接坐上皇位。因爲他早就已經準備好了稱帝時要穿的皇帝服飾,若不是多爾袞突然病逝,福臨的皇位確實很難說。

蘇克薩哈原先是多爾袞身邊的人,後來忠於順治帝;蘇克蘇哈提到一件事情:在多爾袞病逝以後,他的侍女吳爾庫尼在爲多爾袞殉葬之前,曾將蘇拜等五人叫來,告訴他們:“王爺在生前已經準備好了龍袍、東珠、黑狐褂等,你們要偷偷地放到王爺的棺槨中去。”

之後果然在多爾袞的棺槨中發現了這些東西,可見多爾袞的野心。

可以說至死,多爾袞都沒有放棄自己的皇帝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