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三國時候曹魏是如何一步步慢慢衰落的?

三國時候曹魏是如何一步步慢慢衰落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國是三國時期割據政權之一,後世史家多稱曹魏,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東漢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於陳留起兵,正式創業,當時他的目標是“將以誅(董)卓”。

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用26年的時間,讓自己掌控的勢力、控制區達到了頂峯。

當時,東至徐州、揚州,西至涼州,南至漢中、襄、樊、居巢,北至遼東,整個北方,都在曹操的掌握中。

三國時候曹魏是如何一步步慢慢衰落的?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曹操被漢獻帝冊封爲魏王,順勢也走上了人生巔峯。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任王位,同年,廢漢建魏。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曹氏失去權柄。

鹹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建晉,曹魏滅亡。

從曹操起兵,到曹魏滅亡,共76年,從曹操達到巔峯期(以拿下漢中爲準),再到司馬氏掌權,不過區區35年。

自古以來,盛極必衰,這是公理,曹魏自然也不能跳出這個圈圈。

曹魏爲什麼會在短短35年內,就被司馬氏取代?這要分析起來,會是長篇大論。

本文不寫太多,就以曹魏從巔峯期,到“高平陵事變”之前,各大主要戰略區的主帥人員變遷,來間接說明這個問題。

一:曹操時期,曹氏、夏侯氏一代掌軍

至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在張遼的幫助下,於“白狼山之戰”中,大勝烏桓聯軍,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後,曹魏在北線就沒有什麼危險了。

曹操及曹魏,面對的敵人只有蜀漢、東吳,也因此,所有的軍事戰略區全在南邊,主要有三個戰略區。

其中,西線是雍涼地區、中線是豫州、荊州地區、東線是揚州地區。

在曹操稱魏王的那一年,這三大戰略區的主官,全是曹氏、夏侯氏宗親,至於士族或外姓將領,必須靠邊站。

西線是徵西將軍夏侯淵,中線是行(臨時或代理的意思,三年後轉正)徵南將軍曹仁,東線是伏波將軍(三年後升前將軍)夏侯惇。

從上述人選,就能看出來,曹魏巔峯時期的兵權,始終是掌握在曹氏、夏侯氏手中。

即使當時的張遼貴爲徵東將軍,級別比曹仁、夏侯惇還要高那麼一點點,也改變不了這一點,只能被夏侯惇領導。

二:曹丕時期,曹氏、夏侯氏二代掌軍

曹操死後,魏文帝曹丕上位,在他主政期間,也一直遵守曹氏、夏侯氏掌軍的規則,曹氏、夏侯氏一代元勳退出一線,後備的二代們接班。

西線是鎮西將軍(後升上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曹真,中線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東線是徵東大將軍曹休。

到此時,曹氏、夏侯氏諸將,還能挑起大梁,這些人選也都是一時之雄。

三:曹叡時期,後備人才不足,規則打破,外姓上位

三國時候曹魏是如何一步步慢慢衰落的? 第2張

曹丕去世後,魏明帝曹叡繼位,在他主政期間,由曹氏、夏侯氏掌軍的規則被打破,原因是,曹氏、夏侯氏的後備力量不足了。

在曹叡繼位的當年,司馬懿上位,當時,西線依舊是曹真,職位升任大將軍。

中線變成了驃騎將軍司馬懿(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同年去世),東線是曹休,職位後來升任大司馬。

但曹休、曹真陸續去世,曹氏、夏侯氏三代中,或原存的二代中,沒有出色的領軍人物了。

被迫無奈之下,曹叡在委任司馬懿擔任戰略區主帥後,又提拔了滿寵。

於是,在曹叡執政的中、後期,三大戰略區的領軍人物,有兩個都成了外姓。

司馬懿升任大將軍,並從中線調往西線,專職對付蜀漢,諸葛亮死後,曹叡趕緊剝奪了他的兵權,把他調回朝中任職太尉。

當時,蜀漢因諸葛亮逝世,短時間內沒有威脅,所以,司馬懿回朝後,西線有好幾年主要是前將軍郭淮(兼任雍州刺史)在那頂着。

中線是荊豫都督夏侯儒(夏侯尚從弟),東線是徵東將軍滿寵。

夏侯儒是誰?百科給他的標註是曹魏名將,但估計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聽都沒聽過,可見,曹氏、夏侯氏真的不行了。

四:曹芳時期,曹爽、夏侯玄苦苦掙扎,士族全面上位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曹叡去世,曹芳繼位,曹爽主政,司馬懿副之,但被曹爽壓制。

當時,在西線,一開始是潁川士族出身的趙儼,他任職徵西將軍,負責這一戰略區,幾年後,因身體原因,被調回朝。

然後,曹爽提拔夏侯尚之子夏侯玄爲徵西將軍,擔任西線主帥,兩人一起有過一次伐蜀的軍事行動,但大敗而歸。

中線原來的主帥夏侯儒在曹芳繼位兩年後,被調回朝,人選換成了太原王氏出身的王昶,他任職徵南將軍。

東線,在滿寵退休後,換成了太原王氏出身的王凌,他任職徵東將軍,后王凌調回朝,徵東將軍由胡質繼任。

王昶、王凌、趙儼、胡質輪番上場,在夏侯玄被曹爽任命爲徵西將軍前,有那麼兩年時間裏,曹魏三大戰略區主帥全部變成了士族子弟。

至此時,預兆已出,曹魏的衰落已經不可避免,曹爽和夏侯玄算是最後的希望了。

“高平陵事變”後,曹爽被廢,司馬氏主政,撤掉了夏侯玄的徵西將軍,把他調回朝閒置,徵西將軍改由郭淮擔任。

從此,曹魏再無翻身可能,三大戰略區主帥,也從曹操稱王時的全曹氏、夏侯氏人選,換成了支持司馬氏的全士族人選。

五:結語

曹魏被司馬氏取代的原因很多,軍權逐步旁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軍權旁落又主要是因爲三個原因。

三國時候曹魏是如何一步步慢慢衰落的? 第3張

其一是,“九品中正制”的實施。

有了這個制度,官員的選拔和任用,慢慢變成了士族說了算,寒門庶族無法上位,除曹氏、夏侯氏之外,就找不出能抗衡士族的人才了。

其二是,曹氏、夏侯氏自我限制。

曹操有二十多個兒子,他們及他們的後代,未必就不能涌現出人才來,但全被曹丕給廢掉了,不允許他們參與軍、政事務。

曹叡逝世前,一度想起用曹操的兒子曹宇輔政,結果也被士族給阻止了,換成了曹爽。

其三是,曹氏掌權人對部分外姓將領不放心。

比如張郃,他是外姓,又是降將,所以,曹叡寧可給他“徵西車騎將軍”的雙重名號,也不願讓他升任更高的職位,並獨鎮一方。

張郃是曹叡用來牽制司馬懿的,但又讓張郃受到司馬懿的完全節制,結果自然不那麼美好。

以張郃的資歷和實力,去中線或東線獨當一面,都能發揮出作用,也能有效牽制司馬懿。

曹魏得國本就不那麼正,士族可都看在眼中,唯一能壓制他們的,只有完全掌握在手中的軍權。

當軍權慢慢失去後,也就應該換天了,三大軍事戰略區的主帥人選變遷,見證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