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蘭陵公主元氏,本姓拓跋,河南洛陽人。北魏時期公主,孝文帝元宏之女,宣武帝元恪二姐。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或許是依舊保留鮮卑本色,以武力征伐天下的矛盾逐漸凸顯,自幼由祖母馮太后(漢人)撫養,漢化程度較深的北魏孝文帝,在公元490年親政後,選擇了另一條道路,學習漢族先進治理經驗,積極推進漢化,促進胡漢的民族融合,以鞏固北魏政權。

一個擁有自己數百年傳統的族羣被突然要求修改成另外一套“軟件”,以及接受配套“硬件”,那比向一張“白紙”灌輸顯得更難,難度來得也更大。

儘管孝文帝採取了強硬手段,使得改革得以推行,也起到了肉眼可見的成果,但不意味所有鮮卑人都認同。孝文帝逝去後的十餘年,胡、漢觀念之爭在駙馬劉輝一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北魏一朝獻文帝、孝文帝積極推動北魏的“南進”戰略,延攬南朝人才,劉輝祖父劉昶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劉昶原本是南朝劉宋的宗室,宋文帝劉義隆第九子,其兄宋孝武帝執政期間,爲徐州地區掌握軍政大權的主官;到了宋前廢帝(孝武帝之子)上臺後,並不信任自己叔叔,懷疑劉昶有“異志”。

劉昶也不是吃素的,索性反了,只不過政變未遂,被打得灰頭土臉,只得領着數十名親信投奔北魏,前後娶了三位北魏公主,爲駙馬都尉,還被孝文帝封了宋王。

值得一提的是,北魏只有帝婿才授駙馬都尉,而駙馬都尉也不是無足輕重的虛職,一則在國喪禮儀中,駙馬都尉排在諸王、三都與三公、令僕之間,其次北魏一朝45位駙馬都尉中,出身中原士族者5位,僅佔11%。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2張

可見駙馬都尉是皇帝的近侍顯職,應該是擁有最高決策權的,同時表明了劉昶的“流亡宗室”身份有利於推進北魏的“南進”戰略,因而受到了北魏統治者的格外器重。

這份殊榮延續到了劉昶嫡長子劉承緒,其娶了孝文帝妹妹陳留公主,只是劉承緒早逝,此後劉昶指定劉承緒之子劉輝繼承宋王的爵位。

劉輝靠着祖蔭於公元504年,又迎娶了當朝宣武帝的姐姐蘭陵公主(孝文帝次女),婚後倆人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你儂我儂。然而十餘年後畫風突變,因劉輝“出軌”侍女,最後裁定倆人離婚。

事後,劉輝極力挽回,加之倆人的確還有感情,一年後倆人又復婚,但不久後又再起波瀾,劉輝竟毆打蘭陵公主,造成一屍兩命的悲劇。表面看起來是劉輝不知好歹,實則背後卻隱藏着巨大的隱情。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3張

宣武帝

正如上述提及,流亡的劉昶家族沒地盤、沒軍隊,只因具有服務於北魏“南進”的價值,才被北魏統治者看重,立足北魏。不過,公元479年劉宋滅亡後,劉昶家族的皇室身份,使其多了一個復國的使命。

劉昶前後娶了北魏三位公主,子嗣卻不多,只有一子劉承緒,而劉承緒長子劉文遠因謀被誅。隨着劉承緒早逝,劉昶只好將希望全部寄託在了劉輝身上。

偏偏,蘭陵公主的肚子又不爭氣,婚後十餘年一直沒有動靜,而“不孝有三無後爲大”一直縈繞在身負家族綿延子嗣重任的劉輝心頭,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越發強烈,劉輝於是鋌而走險,選擇了“出軌”侍女。

“鋌而走險”是否有點誇大其詞了,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不是很正常的嗎?那是在中原王朝“男主外女主內”的儒家社會,女性地位低下。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4張

相較之下,北魏女性擁有更高的地位,頗能決斷家國事務,同時受到儒家禮教束縛影響小,對於愛情的追求更爲大膽,不像中原女性“君爲臣綱,夫爲妻綱”的觀念根深蒂固。

所以北魏遷都洛陽後出現一批聞名於世的妒婦,所謂妒指的是意圖使得丈夫不親近其他女性的“妒”,如孝文帝的幽皇后,宣武帝的皇后高英,均不願皇帝丈夫“雨露均沾”而阻止其他妃嬪侍寢。

孝文帝無可奈何,以至於發出“婦人妒防,雖王者亦不能免,況士庶乎”的感慨。而這股“妒”風不僅僅出現深宮之中,從當時北海王元詳“私通”一案可以看出,隨後“妒”風漸漸地在北魏貴族間開始蔓延。

元詳爲獻文帝幼子,受到大哥孝文帝的器重,顯赫一時,但一時貪圖美色,與堂叔安定王的王妃高氏勾搭在一起,因此之故而與高氏哥哥一夥往來甚密,結果遭到政敵誣陷謀反,貶爲庶人。

元詳母親高太妃知悉後,大罵元詳家中妻妾成羣,爲何偏偏要私通賤人高氏?接着又教訓起元詳王妃劉氏,責備其懦弱,不知嫉妒,沒有管好丈夫,不是個合格的“妒”婦。

末了,恨鐵不成鋼的高太妃還命人將兒子兒媳各打了一頓板子,此事發生在公元504年,這個王妃劉氏正是劉昶之女,劉輝的姑母。

從中可以看出,一是“妒”風在北魏上層社會是具有一定普遍性的,其次劉昶已於497年去世,承襲宋王的劉輝未立寸功,劉氏一族的地位開始下降。

以蘭陵公主的視角,這樁婚姻更加門不當戶不對,自己是下嫁,劉輝應該知足了,哪裏曉得丈夫身在福中不知福,竟然“出軌”賤婢,怒火中燒,在“妒”風盛行的大環境下,以致於憤怒喚醒了骨子裏的原始野蠻。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5張

蘭陵公主效法呂后,命人將婢女活活打死,斬去四肢,剖腹取出胎兒,回填草料,並將“人彘”展示給劉輝看。劉輝能怎麼辦?其深知自己的處境,憤怒也不可能以暴易暴,那唯有冷戰以對。

日子一久,蘭陵公主鬱悶至極,找到兩位傳奇女性訴苦。一位是陳留公主,其是蘭陵公主的姑母,早年嫁給了劉承緒,所以也是蘭陵公主的嫡母;劉承緒早逝,陳留公主被孝文帝幽皇后逼着嫁給了其弟馮夙。

對於這樁婚姻,陳留公主非常不滿,驅車前往孝文帝駐軍之地,向皇兄告狀,並告知了幽皇后私通一事,最終孝文帝查實,賜死了幽皇后。

第二次再婚,陳留公主選擇了東晉權臣王導的後人王肅,應該說陳留公主非常滿意文治武功俱佳的王肅,怎奈天不假年,王肅年僅38歲便撒手人寰。

第三次再婚,在張彝與高肇之間,陳留公主選擇了前者,根本看不上後者。張家自打太武帝時期投靠北魏,憑藉着立下的汗馬功勞,躋身侯爵世家;而高肇則是宣武帝舅舅,只是憑藉裙帶關係的暴發戶。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6張

陳留公主第三次選擇與另一位傳奇女性靈太后胡氏(蘭陵公主弟媳)有着“共同語言”。入宮之初,胡氏處境相當艱難,一是高英姑姑是宣武帝的生母高照容,如此胡氏與高氏家族地位存在較大差距,二是宣武帝皇后高英是出了名的妒婦。

胡氏自然沒少穿“小鞋”,即便頂住北魏“子貴母死”的傳統壓力,生下元詡,才晉升爲嬪,日子也沒好過多少,處處受到高英的打壓。

直到宣武帝死後,元詡繼承皇位,是爲孝明帝。高氏一族權勢熏天,樹敵太多,在皇室與朝臣兩股勢力的合力圍剿下,肅清高氏勢力,胡氏纔算熬出了頭。

得知蘭陵公主的遭遇,兩位頗有主見的傳奇女性也加入了痛斥劉輝的“行列”,靈太后還派出了重量級人物清河王元懌、高陽王元雍調查,最終力主兩人離婚,蘭陵公主回宮居住,削去劉輝的王爵。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7張

靈太后

坐吃山空顯然不是辦法,又想起了當年的海誓山盟,劉輝率先低頭,軟磨硬泡地請求復婚;一年後,念及夫妻尚有情分,蘭陵公主也同意,靈太后才准許了兩人的復婚。

婚後不久,蘭陵公主便懷上了,但兩人的根本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爲何這麼說?北魏社會男女更爲奔放,緋聞不斷,蘭陵公主十餘年沒懷上,寡居一年卻有了,不會是隔壁老王的吧?

劉輝十分懷疑,還得自己自力更生,爲此再次鋌而走險,私通兩名侍女(張智壽、陳慶的妹妹),否則愧對列祖列宗;不料東窗事發,蘭陵公主與劉輝再起爭執。

爲了延續香火,這次劉輝並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惹怒了蘭陵公主,更激起了狂風暴雨,如此循環往復,矛盾不斷升級,失去理智的劉輝將蘭陵公主胖揍了一頓,造成了一屍兩命的悲劇。

此時距離孝文帝推行漢化已過去了20餘年,以崔纂爲首的儒家知識分子,主張應該以父系家族倫理爲標準來判案,也得到了北魏宗室元修義的支持。

基於此,根據“三從”原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蘭陵長公主出嫁後將不再與孃家有關聯,應判劉輝墮殺親子罪,僅適用徒刑。同時,應該豁免張智壽、陳慶和二人包庇妹妹的行爲,只能說崔纂爲首的儒家知識分子多少有些迂腐了。

胡漢觀念的碰撞在蘭陵公主被駙馬毆打致死案中顯現得淋漓盡致 第8張

首先,鮮卑族雖然逐漸漢化,但也不是全盤接受漢族儒家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傳統。按照鮮卑族的傳統而言,則更習慣於連坐孃家中人,而不是豁免包庇。

其次,在北魏統治者眼中,此案關係到皇家的顏面,多次恩典都未能感化疏狂之徒劉輝,其行爲實在可惡。再說如果按照儒家的“三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均要爲“君爲臣綱”讓路。

或許從蘭陵公主的悲慘遭遇,看見了曾經的自己,臨朝聽政的靈太后曾兩度落淚,自然不會輕饒了劉輝,在其力主之下,劉輝被判處了死刑。

公元520年,靈太后妹夫元乂勾結宦官劉騰,發動“宣光政變”,囚禁了靈太后,孝明帝親政,大赦天下,劉輝逃過一劫,兩年後還恢復了爵位。

而靈太后直至公元525年,纔在高陽王元雍的幫助下,再次臨朝聽政,劉輝終究難逃此劫?不,劉輝已於兩年前病故,真乃不幸中之萬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