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縱論“中興四將”之劉光世,對後世的影響有哪些

縱論“中興四將”之劉光世,對後世的影響有哪些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光世位列中興四將,且位列八王之首,趙構因他的一次逃跑喪失了生育能力,此此人果真是個繡花枕頭,趙構憑什麼繼續委以重任?何不殺瞭解氣?

防守淮西的劉光世部前望淮河、背靠長江,負責補漏的張俊則坐鎮京機要地。

這兩個弱旅雖進攻明顯不足,但防守綽綽有餘;別看對陣少數民族同胞戰果顯得有些青澀,修理二狗子僞齊、維持社會治安倒也真稱得上是專家級的好手,總是能找到名將的感覺。

這種軍事力量的部署,如果說是黃金搭擋,毫無疑問給人一種吹牛不上個人所得稅的感覺,因爲從收復失地的角度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但卻是以防禦爲重點這個基本國策下的最佳組合。

縱論“中興四將”之劉光世,對後世的影響有哪些

別的什麼不說,就《中興四將》圖來看,很有大將氣質,且民間影響還是挺大的。

這個影響可以從四個方面解答:

(一)解除軍權時見其軍中威望

劉光世的威望到底有多“牛”,從以下幾個例子可以充分說明: 一個是苗、劉叛亂事件。公元1129年,苗傅、劉正彥發動政變,成功囚禁高宗趙構以後,但卻素來忌憚劉光世的威望,爲了收買他,於是假借皇帝詔令,破格提拔其爲國防部長(太尉)。當然,劉光世沒有買帳,毅然率兵勤王,與韓世忠齊心協力,成功平定了這次叛亂。而劉光世本人也在這一事件後被封爲名副其實的太尉。

一個是範瓊部隊事件。就在與上同年的七月,朝廷成功抓獲了逆將範瓊。範瓊其人,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官居平寇前將軍。他手下的這支部隊,儘管戰鬥力相當不強,卻是自北宋以來就追隨於他的嫡系人馬。範瓊被抓以後,該如何妥善處置這樣一支部隊,成爲令人相當頭疼的一件事,因爲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釀成不穩定因素。對此,時任宰相的張浚在滿朝文武百官中選擇了很久,最後選擇了劉光世。因爲,在當時的所有高級將領中,只有劉光世早在北宋時期就已經成爲一線高級將領,也只有他,才無論在資歷、能力還是威望上,都有足夠的實力擺平範瓊手下那一批老兵油子。

還有一個就是間接導致岳飛被殺的淮西兵變事件了。公元1137年,朝廷收諸將兵權,劉光世被上調中央,擔任少師,充萬壽觀使,奉朝請,封榮國公,賜甲第一區。至於兵權,則由新組建的都督府派了一個完全不知軍事的呂祉前來統領。由於威望不足,結果本來在劉光世手下伏伏帖帖的酈瓊匪性大發,悍然殺掉呂祉,帶領人馬投靠了由金國扶持的傀儡政權大齊。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南宋全國總兵力不到20萬人,劉光世所部則總共5萬2千人馬。然而,當酈瓊決定投靠劉豫時,願意追隨其麾下的竟達到了4萬人,佔到原部人馬的80%左右。特別是,這4萬人哪怕是朝廷派高官來勸說的情況下,也依然“義無返顧”的選擇了跟酈瓊一起。由此可見酈瓊在軍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進而更可見劉光世的威望之高與統兵能力之強。

(二)民間影響大,位列七王之首,農民起義打得是他的旗號

元末還有劉福通託名是劉光世後代,韓山童爲宋徽宗後代,自稱劉光世後代該保宋徽宗後代而起義。

中興四將圖看看來,還是放大版的,爲何劉光世這個逃跑將軍最有將軍氣質?

劉福通(?-1366),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與韓山童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

劉福通(?-1366),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元末北方紅巾軍領導者,與韓山童等長期利用白蓮教在民間進行活動。

元朝末年,由於權臣專權,官貪吏污,社會矛盾極其尖銳。韓山童以白蓮教主的身份在北方廣收門徒,劉福通等成爲其最早的一批信徒,他們鼓吹“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號召信徒,等待時機,推翻元朝統治。至正四年(1344)五月,大雨二十餘日,黃河暴溢,沿河郡邑均遭水災,給人民帶來極大的苦難。由於河水溢入會通運河,威脅兩漕鹽場,影響到元廷國庫收入,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元順帝任命賈魯爲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發汴梁(今河南開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13路15萬民工及廬州(今安徽合肥)等18翼兩萬軍隊,開始治河。韓山童、劉福通等抓住這一時機, 五月初,聚衆三千人於潁州潁上,殺黑牛白馬,誓告天地,準備起義。宣稱韓山童爲宋徽宗八世孫,當爲中國主;【福通自稱南宋將劉光世後代】,當輔之。正當起義將舉之時,縣官派兵前來鎮齤壓,山童被捕犧牲,其妻楊氏、子林兒逃奔武安。劉福通率衆衝出重圍,於五月初三日攻佔潁州,大起義正式爆發。由於起義軍頭裹紅巾爲標誌,故稱“紅巾軍”,又稱“紅軍”;軍衆多爲白蓮教徒,燒香拜佛,故又稱“香軍”。

縱論“中興四將”之劉光世,對後世的影響有哪些 第2張

(三)一個後代名叫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爲南宋報了一箭之仇

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乃是劉光世的七世孫,劉光世的後代培養了滅蒙元的功臣,是不是其厲害之處?

崖山之後,再無中國,蒙元滅宋,劉伯溫輔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爲南宋報了一箭之仇!

【劉基先世 《本傳》述劉基先世始於曾祖濠,《行狀》則雲“宋將光世裔孫也”。《本傳》僅雲“青田人”,《行狀》則雲“居南田“而不及先世遷徙過程。因此,劉延慶以下四世祖簡傳便有助於究明原始來歷:

一世祖諱延慶,其先豐沛人也,爲宋宣撫都統少保,封廢鄜延王,因徙鄜延,聚族於斯。夫人陳氏,子三,長光世,南遷居沙浙。……

二世祖諱光世,性忠良,善韜略,以平方臘有功,封爲兵馬總管。後高宗南渡,部以從,累官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遷太師楊國公,諡武僖王。子一日堯臣。公官居杭州,葬杭州江頭範村。

三世祖偉堯臣,性恬靜,不樂仕宦。嘗日:“吾父爲名將,吾其爲隱士矣”。過麗水樂之,遂徙其邑之竹洲。……

世祖諱集,原住竹洲,因祈夢於麗陽神廟,一人在青草田中手執羊頭而舞,時未解。厥後過青田,從小溪逆上,登峻嶺,至武陽,見峯巒圍繞,頗有奇趣,問鄉人日:“此地何名?答日:“武陽也”。公頓悟,遂世定厥居焉。……

見劉基先世源於北宋鄜延王劉延慶,系劉光世七世孫,從陝西宦居杭州,再遷麗水竹洲,終於定居青田南田武陽(今屬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