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歷史上康熙給鰲拜定下的三十條大罪是什麼罪名?爲何沒有謀反罪?

歷史上康熙給鰲拜定下的三十條大罪是什麼罪名?爲何沒有謀反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康熙鰲拜定下的三十條大罪是什麼罪名?爲何沒有謀反罪?這是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大多數人對鰲拜的印象,多出自於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和二月河歷史小說《康熙王朝》中,書中所描寫的鰲拜以造反爲己任,陰謀推翻康熙的皇位。這兩部小說還都被改編成影視劇,在普通人中影響極大,所以就有了鰲拜是想造反,康熙忍辱負重,然後用計除之的經典故事和固有觀念。

很對人其實都有疑問,既然鰲拜那麼強大,爲何除掉他卻是那麼容易?真是康熙龍威齊天?在鰲拜如何被抓的問題上,《鹿鼎記》還好,基本上延續了史書上的記載,只不過插進去了男主角韋小寶的作用,《康熙王朝》中的描述就有些胡說八道,雖然也是侍衛擒拿鰲拜,但卻讓鰲拜發動了叛亂,皇宮內是殺得血流成河。

歷史上康熙給鰲拜定下的三十條大罪是什麼罪名?爲何沒有謀反罪?

實際上,歷史上的鰲拜倒臺還真就是很簡單,整個過程就是康熙宣鰲拜進宮,然後用早就訓練好的侍衛拿下鰲拜,隨即宣佈他的罪名,鰲拜被終身囚禁。這個不是因爲康熙有多麼英明神武,而是鰲拜本來就沒有造反的心思,對於康熙要拿下他,也沒有任何抵抗,反而是康熙心虛,擔心鰲拜“多力難制”。

康熙爲何要在十六歲時就迫不及待地除去鰲拜在朝堂上的影響力?說穿了,就是爲了立威,康熙親政時才十四歲,擒拿鰲拜時也才十六歲,這麼年輕的小皇帝坐在皇帝的位置上執政,難免受到老臣們的抵制,這個抵制不是對康熙不忠,而是擔心皇帝年輕,經驗不足,擔心他年輕氣盛,但這卻是心氣無比高的康熙所不能容忍的。

鰲拜爲首的老臣希望康熙多學習,等到畢業了再來管事,康熙哪受得了這個?他要的就是高度集權,一切都由皇帝說了算,清朝的體制也給了康熙勇氣,鰲拜爲什麼不會造反?因爲他從名義上來說是愛新覺羅氏的奴才,以奴欺主,別說當時本就對滿人不感冒的漢族士紳,就連滿人內部也不會支持鰲拜,

鰲拜倒臺後,康熙指使親信給他羅列了三十條大罪,其中沒有一條是說他造反,前幾條主要罪名中有“以欺朕躬”、“於朕前辦事不求當理”、“引見時在朕前施威振衆,高聲喝問”等語,其實就是在怪鰲拜對康熙不尊重而已,沒有在康熙親政後趕緊的交權,有鰲拜帶頭,其餘的老臣也在這方面有所疏忽,讓康熙非常不滿。

歷史上康熙給鰲拜定下的三十條大罪是什麼罪名?爲何沒有謀反罪? 第2張

爲了打破這個局面,讓一切都變成以自己爲首,康熙才向鰲拜開刀,他心裏清楚得很,拿下一個奴才,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奴才,也是輕而易舉的,既然鰲拜是奴才,那麼爲自己立威犧牲,也是理所當然的。

縱觀歷史,權臣如果想造反,皇宮護衛肯定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太監、宮女也全部會換成自己人,劍履上殿,帶着護衛見皇帝也是應有之意,如曹操司馬昭等權臣,莫不如此,哪有像鰲拜這樣孤身一人,大大咧咧的去見皇帝的造反權臣?

康熙也知道鰲拜是冤枉的,本來就是借鰲拜來樹立自己的威望,到了康熙晚年,他自己就給鰲拜平了反,後來的歷任皇帝都知道鰲拜是冤枉的,鰲拜子孫的官職是世襲,一直延續到晚清,《清史稿》中也說鰲拜是“功不掩罪。聖祖不加誅殛,亦云幸矣”。所以,康熙輕鬆除鰲拜,和康熙的能力無關,而是鰲拜對主子康熙毫無防範之心,被抓後,也甘願爲康熙立威出力,奴才嘛,雷霆雨露都得聽主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