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唯纔是舉”背後有什麼典故?唯纔是舉是誰提出的?

“唯纔是舉”背後有什麼典故?唯纔是舉是誰提出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唯纔是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主張之一,它強調人才是國家社會發展的關鍵。那麼,唯纔是舉的典故是什麼呢?

“唯纔是舉”背後有什麼典故?唯纔是舉是誰提出的?

相傳,在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孟嘗君提出了“以德爲先,以才爲輔”的治理理念,認爲只有用賢才來治理國家才能獲得長治久安的效果。後來,孟嘗君的兒子孟嘗子繼承了他的父親的政治理念,並將其發揚光大。他認爲,只有通過選拔和重用有才幹的人才能夠推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因此,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政策,要求政府和各級領導幹部要注重人才的選拔和培養,打破身份、地位、出身等不合理的限制,讓真正有才華的人得到重用和發展。

另外,還有一個關於唯纔是舉的典故。相傳,唐朝時期的李世民在奪取天下之後,大力推行唯纔是舉的政策。有一次,他召見了一位名叫張九齡的官員,詢問他對政策的看法。張九齡回答說:“臣以爲唯有才幹可以興邦治國,唯有賢能可以安邦定國。”李世民聽後深表贊同,並將張九齡提拔爲宰相。從此以後,唯纔是舉成爲了唐朝的重要政治理念之一。

總之,唯纔是舉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主張之一,它的典故有很多種。無論是孟嘗子的“以德爲先,以才爲輔”,還是李世民的“唯有才幹可以興邦治國,唯有賢能可以安邦定國”,都表達了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和信任。這種理念對於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爲今天的中國政治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