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劉備三顧茅廬是走形式嗎 劉備爲何多次去找諸葛亮

劉備三顧茅廬是走形式嗎 劉備爲何多次去找諸葛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爲何要三顧茅廬,是單純走形式,還是問題出在了諸葛亮身上,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劉備三顧茅廬請臥龍出山的故事,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不過也有人曾經質疑過“三顧”的真實性。

因爲在有些人的印象裏,躬耕於隴畝的諸葛亮雖然名氣不小,但你畢竟是個二十多歲的待業青年,人家劉備當時雖然說混的一般,但是人家想當年也是跟袁紹曹操談笑風生的劉皇叔,當時已經過了不惑之年的劉備,憑啥就憑一句傳言就去三顧茅廬。

我們首先要確定一點,劉備當年三請諸葛亮是史實而不是,因爲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明確記載的是“(劉備)凡三往,乃見(諸葛亮)”。而諸葛亮後來的“出師表”中,也明確的寫着“三顧”,也就是說,這件事已經不再是“孤證不立”,而是真人真事。

那麼劉備當年爲何會多次去找諸葛亮這個種地的待業青年呢?是因爲表達自己對人才的看重,所以認認真真走形式嗎?

劉備三顧茅廬是走形式嗎 劉備爲何多次去找諸葛亮

答案是否定的,真實的原因是劉備真的需要諸葛亮的幫助,不過劉備對諸葛亮的需求並不是簡單的“三分天下”的規劃。

劉備起步的其實很早,因爲他老師盧植等外部因素,在黃巾軍四起的時候,劉備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事業,不過劉備折騰了小二十年,一直沒啥大作爲,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劉備當年雖然在江湖上混的風生水起,但是他一直都是活在別人的羽翼之下,他並不算是一支獨立的勢力,就在他找諸葛亮之前,他還在給同宗劉表打工,你既然是個打工人,自然就不能想着當老闆的收益;

第二,劉備爲啥一直是打工,而沒有自己當老闆呢?他要批文有批文(劉皇叔的招牌足以成立自己的團隊),要工人有工人(關羽、張飛都不白給),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爲劉備不知道怎麼當老闆。

別說古代,就是現代,老任或者老王突然要把企業交到你手上,你能接得住嗎?你一定接不住,那麼爲什麼你接不住呢?答:因爲你缺乏大企業的管理經驗。

這還是在現代,一般人都上過學,還知道上網查資料,但就是這種條件之下,一般人也絕對無法直接去當一家大企業的CEO,那麼在古代呢?各種學習條件都不如現代,劉備雖然跟着盧植學了不少東西,但是這些知識裏可不包括如何自立門戶,且運轉良好,所以劉備才決定去找諸葛亮。

那麼諸葛亮爲什麼會懂的那麼多呢?

首先,人家諸葛亮雖然號稱“臣本布衣”,但是人家家世淵源,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官宦之後,人家在“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儲備,絕對比你劉備多的多,而且諸葛亮在荊州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背景,人家的老婆是本地大族之後,劉表跟他也算是親戚關係,人家平時一起交流的朋友,也都不是什麼一般人。

劉備三顧茅廬是走形式嗎 劉備爲何多次去找諸葛亮 第2張

所以就算諸葛亮的能力一般,以他背後的實力,也絕對值得劉備千金買馬骨,所以劉備三顧茅廬並不是屈尊降貴,而是應有之義。而且從劉備對諸葛亮的人事安排來看(不是隨軍軍師,而是在後方管理理政),劉備真正看重諸葛亮的地方,是他的“企業運營能力”,而不是軍事能力。

那麼當年諸葛亮爲何又非要讓劉備“三顧”之後,才願意出山幫劉備呢,是文人的矜持嗎?

答案其實也是否定的。

真實的原因應該有兩個

第一,劉備當時的名聲雖然在外,但是他就是個老打工人,要地盤沒地盤,要資本沒資本,人家諸葛亮要學識有學識,要背景有背景,人家諸葛亮憑啥去給你劉備打工,所以面對劉備的求賢若渴,諸葛亮一開始的時候,心裏應該並不放在心上;

第二,諸葛亮對天下的形勢看得很透徹,劉漢的江山應該希望不大,未來的天下應該是曹操的,即使劉備有潛力,他發展的天花板也不會太高,因此諸葛亮對加入劉備陣營,不光不上心,其實還有一定的顧慮;

那麼諸葛亮後來爲何又接受了劉備的邀請呢?

原因也有兩個:

第一,曹操當年雖然勢力強大,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反倒不算是好事,因爲當時的曹操陣營已經是一個“運營良好的大集團”,各種流程早就梳理明白,各個崗位上的人力資源也已經趨於飽和,所以隨着曹操的越來越牛,諸葛亮對於曹操的作用越小,而諸葛亮又不甘心只當一個默默無聞的螺絲釘;

而另一個值得寄予希望的勢力,是江東的孫吳,但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孫家的地盤是硬搶下來的,老孫家和本地勢力的關係,一直是處於明爭暗鬥,所以諸葛亮應該也不太想去;

第二,劉備當年雖然一窮二白,但是他也算是小有潛力,而且劉備當時真是求賢若渴,以諸葛亮當年的能力,諸葛亮可以離開劉備而活,但是劉備卻離不開諸葛亮而發展,所以諸葛亮如果願意“屈尊”,那麼劉備一定會給他很高的地位,讓他放手施展自己的抱負。

劉備三顧茅廬是走形式嗎 劉備爲何多次去找諸葛亮 第3張

據《三國志》等書記載,劉備招募了諸葛亮以後,對諸葛亮非常好,以至於都遭到了老人張飛的嫉妒,由此來看,當年劉備的確是放權給了諸葛亮。

綜上所述,劉備當年之所以會“三顧茅廬”,是因爲他的發展遇到了瓶頸,急需一個“管理型”的人才來幫助他創業,所以他爲了獲得諸葛亮這個人才,不得不三顧茅廬,而諸葛亮當年之所以“矜持”,主要是當時的劉備沒什麼籌碼能打動他。

而諸葛亮後來之所以願意出山,一方面是當時的“就業形勢”已經比較嚴峻,另一方面則是劉備給諸葛亮承諾了一些東西,而諸葛亮也感覺可以借劉備這個平臺一展抱負。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當年諸葛亮打動劉備的東西,看似是那份著名的“隆中對”,但其實這裏面的真實原因,應該還是諸葛亮的身份背景以及能力,所以不能單從“隆中對”去判斷諸葛亮的真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