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定都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曹操沒有放棄洛陽,但彼時的洛陽一點都不繁華,而是人煙斷絕的廢墟。

建安元年(196年)七月,經過長達一年的漂泊後,漢獻帝終於虎口逃生回到了洛陽。八月,曹操從許昌趕到洛陽護駕。九月,漢獻帝被曹操迎往許昌,並宣佈遷都於此,改許昌爲許都。

許昌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低,作爲都城也僅有這一次。

許昌規模不大,人口也不多,四周沒有高山阻隔,不具備防禦的天然條件。其周圍也沒有大的河流,水路運輸也不太方便,不具備成爲中心城市的先天條件。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這就怪了,曹操爲何放着洛陽不用,偏偏要帶着漢獻帝蝸居在許昌這個不入流的地方呢?

洛陽已經是廢都,恢復需要漫長的時間

當初光武劉秀定都洛陽的原因確實是這裏比長安“繁華”,那時候的長安被赤眉軍搞成了廢墟,二選一,除了洛陽別無選擇。

曹操之所以將漢獻帝接到許昌定都,也是同樣的原因,此時的洛陽跟繁華搭不上邊,到處是殘垣斷壁,連活人都很難見到。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第2張

這一切都要拜董卓所賜。

五年前,關東聯軍討董,面對聯軍的進逼,董卓知道自己已經不可能被關東士族集團接納了,於是這傢伙乾脆就來了個釜底抽薪——遷都長安。

但從政治角度考慮,董卓這一招確實很高明,只是他的做法太缺德,爲了毀掉關東集團的大本營,他竟然下令將洛陽,以及周邊二百里全都毀掉。

財物搶光、宮殿民房燒光、人口除了能遷徙到關中的剩下全都殺光。

一聲令下,軍隊立刻成了土匪。史書記載,董卓的軍隊甚至一路劫掠到了潁川郡,“南北兩宮,火焰相接;長樂宮廷,盡爲焦土……二三百里,並無雞犬人煙。”

因此,這一次浩劫幾乎將半個河南尹全毀了!

當漢獻帝又回到洛陽時,雖然時間已經過了五年,但洛陽依舊是不見人煙。君臣一行窘迫到什麼程度呢?史書記載,官員們被迫四處去摘野果子,挖野草,抓老鼠充飢,即便如此還是餓死了一千多人。

雖然漢獻帝向周邊各州郡發出了求救令,但幾乎無人響應。飢餓之下,士兵們常常因爲口糧發生火拼殺人的事。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第3張

“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羣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採穭,或飢死牆壁間,或爲兵士所殺。”

皇宮已經被徹底焚燬了,漢獻帝當時只能居住在張讓的宅子裏,修繕工作由官員們親自動手。沒辦法,洛陽找不到能幹活的老百姓。

我覺得漢獻帝這時候才真正理解老百姓的重要,沒有民,他這個君什麼也不是。

這樣的洛陽別說當首都,想生存下去都難。

這事曹操看得很明白,哪怕他竭盡全力給洛陽運輸物資,也無法支撐一個朝廷中樞系統。

遷都是唯一的選擇,但這話不能由曹操說,否則很容易被人攻擊爲“挾持天子”。好在有人替曹操說出來了,此人就是董昭

董昭原是袁紹的謀士,可惜袁紹有眼不識泰山,董昭便改換門庭投靠了張揚,並隨同張揚一起護送漢獻帝東遷。

董昭很有眼光,他早就預料曹操一定會打敗袁紹,於是尚在長安時,他就勸張揚結交曹操,同時也爲自己加盟曹操奠定了基礎。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第4張

曹操到洛陽後,董昭單獨拜見了曹操,向他提出了遷都許昌的建議。曹操正中下懷,於是由董昭出面周旋,說服了漢獻帝以及大臣們。

可以說,曹操能實現“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目標,董昭就是臨門一腳的那個人。

許昌地處曹操的勢力範圍中心,安全性高

既然洛陽註定不能當首都了,遷到許昌有那麼麻煩嗎?需要兜那麼大圈子嗎?

我們分析這些事覺得理所當然,是因爲過濾掉了所有的干擾因素下,其實當時的形勢很複雜。比如袁紹那時候也動了迎漢獻帝的心思,即便他不想迎,也絕不希望漢獻帝落到曹操手上。

再比如護送漢獻帝一路到洛陽的楊奉,他就反對遷都許昌,而且手上有兵還有糧。如果他要動粗,曹操還真不好辦。

可是反過來說,正因爲形勢複雜,曹操將漢獻帝裹挾到許昌的必要性才更強烈,洛陽太不安全了,漢獻帝隨時可能被別人搶走!

許昌就安全嗎?當然,那裏是曹操的大本營。

自從關東聯軍解散後,曹操回鄉募兵,長期在陳郡、汝南、潁川一帶打黃巾軍。後來又在鮑信的幫助下將勢力範圍擴充到兗州,並建立了一支30萬精銳的“青州兵”。

許昌雖然不夠“氣派”,但它處於曹操勢力範圍的腹心地帶,絕對安全,漢獻帝在這裏誰也奪不走,除非曹操輸光家底。

另外,許昌離洛陽不算遠,三百多裏,將來要是還都洛陽也不費事。這等於向天下人釋放了一個暗號:東漢帝國依然存在,許昌只是皇帝的暫住地。

許昌只是權宜之地,還都洛陽是早晚的事

儘管曹操以許昌爲中心,推行了屯墾政策,以增加糧食的供應量,但許昌其實並非曹操長期的安身立命之所。

因此,當他打敗袁紹後,就立刻興建鄴城,將它變成了當時的政治中心,而許昌雖然名爲都城,卻只保留少量的官署。

這個舉動很清晰地表明瞭曹操的態度,當初選擇許昌純屬權宜之計。

問題是,曹操爲何興建鄴城,也不願意把有限的資源投在洛陽呢?

曹操爲什麼選擇定都許昌也不選擇洛陽 曹操是怎麼想的 第5張

其實這個理由也很簡單,第一個原因是時間太短,曹操佔領河北是建安九年的事,距離遷都許昌才八年,這麼短的時間,洛陽的元氣尚不足以恢復。

第二個原因是洛陽與關中太近,當時曹操還沒精力對付盤踞在關中的勢力,倉促回到洛陽會影響整個戰略佈局。

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時間抹平洛陽的傷痕,這個地方具備先天的優勢,水陸交通便利,經濟活力強,當人口恢復到一定程度再去興建就是事半而功倍。

曹操去世後,曹丕立刻將都城從許昌遷回了洛陽,並在這裏接受了漢獻帝的禪位。這表明,曹氏父子早就對洛陽形成了共識。

從建安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許昌過了25年的帝都癮,也完成了從東漢到曹魏過渡的歷史使命,終於光榮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