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李廣難封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關於李廣難封的原因,完全在他自己身上,現在很多人都聽過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李廣這批老將,是在漢朝對匈奴打被動防守反擊時成長起來的,距離邊塞近時,對付匈奴他們也算得心應手,但武帝時轉變了策略,改成了遠距離的主動出擊,深入草原戈壁,這羣老將就沒有成功轉型,而李廣則其實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這個觀點個人也是贊同的,不過還不算全面,李廣難封還有他自己許多其他缺陷。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李廣

首先破除一個謠言,雖然傳播不廣,但也有些市場,那就是說李廣因爲祖上是秦代名將李信,受到祖上牽連,所以難以封侯。不用別的反駁,直接就說李廣的堂弟李蔡就可謂官場得意,在景帝時已經做到兩千石,武帝時當了代國的相國,又任輕車將軍,後來跟着衛青征伐右賢王有功,被封爲安樂侯。甚至就連李廣的兒子李敢,都在漠北之戰中立功受封爲關內侯,真要是家族出身影響,合着既不影響他堂弟,也不影響他兒子,就影響李廣一個?

政治站位錯誤,導致前半生失去封侯機會

早在文帝時,李廣就曾經因擊匈奴立功而被封爲中郎,不過從時間推算李廣立功時年紀還很輕,級別也低,殺敵立功肯定也是很小範圍的,很可能是那種指揮幾十人殲敵百多人,雖然可以說是漂亮戰績,但要說因此封侯那顯然不可能。

文帝之後見李廣衝陣和射殺猛獸的勇猛,倒是感慨過李廣不遇時,如果是在高祖時,以他才能足以封爲萬戶侯,注意這話肯定不是說年輕的李廣現在的功勞可以封侯,而是看重了李廣的潛力,文帝時代雖然也有幾次匈奴大入邊境,但是因爲漢朝國力只能選擇被動防禦,等漢朝集結大部隊時,匈奴已經搶劫完走人了,大規模交戰機會沒有,自然沒有封侯的機會。

不過李廣到了景帝時,遇見了吳楚七國之亂,他在昌邑城立了功,但偏偏幹了一件政治站位極其錯誤的事情,那就是受了樑孝王的將軍印,樑孝王是何許人也?是能威脅漢景帝帝位的人物,二人一母同胞,而竇太后極其寵愛這個小兒子,某次漢景帝酒後失言,隨口說了句死後要把皇位傳位樑王,樑王和太后都十分高興,後面也對漢景帝如此要求。而且樑王在自己封國內“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顯然有不臣之心,史記漢書都提到他對漢景帝死後的位置有所覬覦。而李廣受樑孝王將軍印,可謂極其政治不正確,另外這種私受諸侯王將軍印的行爲肯定也是違反法度的。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漢景帝

李廣在吳楚七國之亂的功勞是“取旗,顯功名昌邑下”,這個是有不小概率封侯的,但他受了樑孝王將軍印之後,事後的封賞是不用想了,這次事件,景帝處理方式是“賞不行”,就是算他在吳楚七國之亂中的功勞無事發生了。

殺降不祥

李廣在景帝朝肯定還是立了不少功績的,他後來轉任邊地各郡的太守,以力戰出名,雖然景帝很可能對心裏不爽,但要客觀來說,景帝對李廣也沒有薄待,李廣死時六十多歲,前後在各地任太守四十多年,換言之李廣在二十歲左右就當上了太守,景帝對李廣也談不上小氣。

李廣在景帝朝抗擊匈奴不得封侯,很可能殺敵數也不夠,按照漢書匈奴傳的記載匈奴“終景帝世,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邊郡跟匈奴整體是小打小鬧,功績也不夠封侯。

而李廣在當隴西太守間討滅羌人倒是有可能達到封侯的標準,但是注意到,李廣這次破羌是誘降了八百多人,然後把降人都殺了,李廣晚年跟搞望氣的王朔閒談,說到自己不得封侯的事情,王朔問李廣有沒有做過什麼悔恨的事情,李廣就把當年殺降之事說了,王朔就說“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這是帶有一定迷信色彩的說法,但我們要考慮社會背景,當時人普遍迷信,這次殺降可能也讓朝廷評定此次功績時對李廣有所壓低。實際上就是不考慮迷信,搞殺降這種事兒肯定也不能大加表彰。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第3張

武帝朝出擊匈奴,戰績平平

這裏列舉一下李廣在武帝朝出塞的戰績。

1.出雁門被生擒,回去後贖爲庶人。

這次戰鬥是武帝朝首次主動出塞攻擊匈奴,李廣、衛青、公孫賀、公孫敖各領了一萬騎兵出征,某種意義上也是武帝對四個將軍能力的考驗,結果李廣損失很大被生擒,公孫賀損失七千人,公孫敖無功而返,只有衛青一路斬殺匈奴七百餘人,並且最重要的衛青燒了匈奴祭天、大集會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龍城,衛青因此封侯。

其實同爲名將的程不識早就說過李廣帶兵的問題,李廣帶兵“行無部伍行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擊刀鬥以自衛”,也就是讓士兵們輕鬆自在,很少有嚴格的軍規。雖然在景帝朝,一方面跟匈奴的戰爭規模較小,另一方面靠近邊塞,情報有利於漢朝,李廣也通過遠遠的設置了斥候,沒有遇見危險,但一到了深入漠北,真正在匈奴的地盤上作戰,那就出了問題,程不識說李廣這做法“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一旦遭到突襲就會大敗,李廣這本人都被生擒了,只怕跟他平日作風不無關係。

2.出定襄無功

要澄清一點,衛青展露頭角後,不少人認爲武帝偏心於衛青,而對李廣有偏見,這話纔有問題的,武帝朝一開始,李廣就被調入中央位列九卿,原因就是武帝聽聞李廣的名聲,加上武帝一直有擊匈奴之志,所以把李廣調入中央隨時準備任用,馬邑之謀和首次出塞武帝都安排了李廣過去。而首次出塞,在四路軍敗了三路的情況下,衛青斬首數雖不多,但燒了龍城,政治意義重大,武帝憑啥不器重衛青?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第4張

漢武帝

而且器重衛青不等於就直接看不上李廣了,李廣首次出塞被擒,損兵折將,交了贖金被免爲庶人,但武帝沒幾年後也又再次起用了李廣啊。另外,這次李廣被貶爲庶人期間,武帝對於這位名聲很大的李將軍絕對是相當寬容,我們說李廣在賦閒的期間幹了什麼?他跟故潁陰侯在藍田南山中射獵,這個故潁陰侯是誰呢?答案是灌嬰的孫子灌強,灌嬰雖是開國功臣一度位極人臣,但卻因爲在晚年捲入濟北王造反之事件喪失兵權,而灌強也在漢文帝時因罪失掉穎陰侯爵,他弟弟灌賢在武帝元光三年受封爲臨汝侯,後也因罪被革去侯爵。你李廣也是待罪之身,還跟灌家交好,不合適吧?但武帝可不以爲忤,還是給了李廣任太守的機會。

另外,李廣擔任右北平太守後,立刻去殺了當初得罪他的霸陵尉,而霸陵尉得罪李廣,是把無故夜行的李廣羈押了一夜,完全是按法律辦事,結果武帝對此事的處理結果是,完全不降罪李廣,詔書反而勸勉了幾句,連訓斥的話都沒說。

這能說武帝對李廣不器重嗎?而李廣這次出征的結果是,從衛青出定襄,此戰衛青手下多人立功封侯,李廣的戰績就一句話,無功。

3.出右北平,無功無罰

這次倒不怪李廣,迷路的是張騫,導致李廣孤軍被匈奴大軍包圍,最後撐到張騫援軍趕到救援,李廣軍殺敵三千多,自己損失四千,但畢竟責任不在李廣,所以最後定性功勞和過失相抵,無功無罰。

4.漠北之戰,李廣出定襄,迷路,自殺

到了漠北之戰,這次無論武帝還是衛青都不大樂意重用李廣,前面三次出塞,第一次被生擒,第二次衛青手下一堆人都立功受賞,李廣無功,第三次則是李廣倒黴。對於漢武帝來說,得出李廣不適合出塞的結論很正常吧?

李廣實力名震匈奴 李廣難封的原因是什麼 第5張

漠北之戰

但是在李廣的強烈要求下,漢武帝還是給了李廣一次機會,不過這次私自給衛青授命,不許李廣直面單于,衛青也執行命令,讓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從東道走,掩護己方側翼之後再跟自己合兵一處,李廣強烈要求正面單于,但衛青都不許。

關於這個事兒,代入李廣或許會覺得李廣委屈,但問題是這次戰鬥其實屬於臨時改變任務,漢軍之前作戰意圖是,把精銳部隊給霍去病,由霍去病打單于,但結果反而是衛青部尋到了單于的蹤跡,所謂機不可失,顯然不可能再去通知霍去病部,讓他過來。但此時精銳確實已經給了霍去病,而匈奴單于由於被衛青、霍去病打了幾次,也已經改變戰略,搞了堅壁清野,把南部的牛馬羊驅趕到北邊,自己也在漠北,想要以逸待勞,靠着戈壁沙漠拖垮漢軍。

這種情況下,衛青帶的又不是精銳,千餘里的沙漠,合兵一處後勤壓力又太大,李廣幾次表現不佳,或是自身原因,或是運氣不好,這時候衛青手頭的力量也有限,對面是單于精銳,更是要深入千餘里,這種戰略決戰,憑什麼讓漢武帝、衛青相信李廣能打好?

而結果是,這一戰李廣迷路了,甚至一直到衛青跟單于打完仗,追擊單于二百多裏,又到了趙信城得了匈奴留下的糧草,回軍後一直都回師到了漠南才遇見姍姍來遲的李廣。

事後李廣因不願面對刀筆吏而自殺。

總得來說,李廣難封,當然有運氣原因,但運氣問題是次要的,吳楚七國之亂他不懂政治站隊錯過第一次封侯機會,景帝年間破羌,殺降可能讓他又失去一次封侯機會,武帝年間四次出塞,三次問題都出在自己身上,一次是張騫當了豬隊友,但綜合下來,自然是李廣自身問題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