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都是投降匈奴 爲何李陵封王李廣利難以善終?

都是投降匈奴 爲何李陵封王李廣利難以善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陵殺匈奴兵數萬,但在匈奴封王;李廣利送匈奴7萬漢家兒郎的性命,卻被貶爲奴,死於一個婦人之手,真是造化弄人。李廣利,是漢武帝徵西時的得力干將,人稱“貳師將軍”,爲漢朝對西域的宗主統治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當他最後一次征戰匈奴時,卻倒戈投降了,這是爲什麼呢?李廣利出身於一個藝人之家,起先並不懂得軍事理論和養兵、用兵之道。但是他的妹妹和兄長,都是漢武帝身邊的紅人。其妹李夫人是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嬌媚迷人,且舞藝精妙,深得漢武帝寵愛,生有一個皇子,後尊稱爲李夫人。其兄李延年因爲妹妹的關係,被授予兩千石的官職,稱“協聲律”。李延年擅長逢迎漢武帝,本人又漂亮柔媚,得以和漢武帝同榻而眠,極得寵幸,地位也相當顯赫。李氏兄妹倆都受到漢武帝的寵愛,自然李廣利也就被破格提拔,得以去沙場揚名立功,升官封侯。

當時,漢朝正在開拓西北疆域,對西域各國攻伐和安撫相結合,恩威並施。漢武帝聽說大宛貳師城盛產汗血寶馬,就想據爲已有,於是派使臣帶了千金前去交換。可大宛人卻搶奪了漢朝使臣帶去的財物,並且殺掉了漢使。這使得漢武帝很是震怒,命李廣利爲貳師將軍,率領六千騎兵,以及幾萬備用人馬,攻討大宛。李廣利率兵向西,在過鹽澤時糧食供應發生了問題,士兵飢餓勞頓,攻打又受阻,於是只得退回敦煌。兩年後,再次攜帶充足的軍需供應,殺向大宛城。漢軍斷絕了大宛的水源,包圍了城池。四十多天後,外城被攻破,大宛的守城勇將被俘虜,大宛人開始恐懼漢軍。於是,密謀殺掉了當時的大宛皇族,獻出了汗血寶馬,以求漢朝退兵。李廣利同意了大宛的求和條件,結盟罷兵,班師回朝。

都是投降匈奴 爲何李陵封王李廣利難以善終?

李廣利凱旋時,沿途小國聽說大宛被漢軍攻克,紛紛派遣王子王孫隨同漢軍,前往長安拜見漢朝天子。他們讓王子王孫住在長安,作爲人質,以此來尋求得漢朝的保護。李廣利此次出征,威震西域,爲確立大漢王朝對西域的宗主統治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漢武帝封他爲海西侯。然而,他卻縱容下屬貪污糧餉,苛扣士卒,而且不加制止,結果漢軍餓死的遠多於倒斃在戰場上的,老百姓對此怨聲載道。可由於其妹李夫人的原因,他一直都深得漢武帝的偏愛,所犯過錯也不被追究。

漢朝西北疆域的匈奴,極不好管制,經常出爾反爾,侵擾漢朝邊關。匈奴單于還扣押了漢朝使臣蘇武,以此向漢朝示威。公元前100年,李廣利率領三萬漢朝大軍出擊匈奴,他在酒泉和當時的匈奴右賢王相遇,大敗匈奴,斬獲敵軍首級一萬多個。可匈奴不甘失敗,召集大批人馬將李廣利所率的部隊團團包圍,李廣利幾次突圍,均告失敗,危在旦夕。這時,趙充國將軍殺開一條血路,才使漢軍突圍成功,可惜傷亡十分慘重。兩年後,李廣利再次率騎兵六萬人,步兵十萬人,攻打匈奴。同時,有三路側軍配合李廣利。李廣利本無將帥之才,缺乏軍事指揮的能力,苦戰十多天,無功而返。匈奴由此得勢,侵入五原、酒泉等地,殺死、搶掠漢朝居民,老百姓苦不堪言。

漢武帝命李廣利率兵七萬赴五原,另派馬通率兵四萬赴酒泉,商立成率兵三萬出西河攻打匈奴。正在指揮大軍對匈奴作戰的李廣利聽到家中妻兒因巫蠱被捕收監的消息,如五雷轟頂,既憂慮,又害怕,不知所措,如何是好。掾吏胡亞夫勸他投降匈奴。李廣利心想若投降匈奴,將加速妻兒老小的死亡,情況會更慘,不如立功贖罪,也許有一線希望。李廣利便不根據實際情況,不瞭解雙方軍事形勢,不計及戰略戰術,以數萬漢家兒郎的生命爲賭注,盲目進軍,以求僥倖,遂揮師北進,深入匈奴,直至郅居水。單于知漢軍往返行軍近千里,已很疲勞,便親自率領五萬騎兵襲擊漢軍,漢軍死亡甚衆。

李廣利原想冒進,立功贖罪,卻遭此大敗,心情自然更沉重,又憂慮着家中老少的生命安全,而且本來指揮才能就平庸,因此完全失去了兩軍對壘中最必要的警覺。匈奴趁漢軍不備,於夜間在漢軍營前悄悄挖掘了一條濠溝,有幾尺深,而後於清晨從後面對漢軍發起突然的襲擊。漢軍遭匈奴軍襲擊,想出營列陣抵敵,卻發現軍營前有一條深溝,進退不得,軍心大亂,喪失鬥志,再加疲勞,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遭到慘敗。七萬漢家兒郎就這樣全部喪送在李廣利手中,給國家民族造成極大的損失。

都是投降匈奴 爲何李陵封王李廣利難以善終? 第2張

李廣利兵敗後投降匈奴,狐鹿姑單于知道他在大漢身居高位,便將女兒嫁給他。李廣利投降匈奴雖換來一時的富貴,也好景不長。一年後,李廣利被匈奴南宮閼氏處死,用以祭神。李廣利原以爲用屈膝投降可以換一條命,屈辱偷生,苟安於世。結果卻遭到如此可悲可恥的下場。李廣利臨被殺時,怒罵道“我死必滅匈奴!”李廣利死後,匈奴接連數月雨雪不斷,家畜死亡,百姓疫病不斷,種植的黍穄也無法豐收,單于害怕了,於是爲李廣利立了祭祀用的祠堂以慰亡靈。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