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觀點是什麼?

【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觀點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悖論——“白馬非馬”。這個悖論由戰國時期的名家代表人物公孫龍提出,引發了後世無數哲學家的爭論。那麼,【白馬非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本文將從公孫龍的論述出發,探討這一悖論的內涵。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公孫龍的基本觀點。公孫龍認爲,世間萬物都是相互獨立的,沒有絕對的聯繫。他認爲,“馬”這個概念並不包含顏色,因此“白馬”和“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基於這一觀點,他提出了“白馬非馬”的命題。

【白馬非馬】是什麼意思?觀點是什麼?

那麼,【白馬非馬】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公孫龍認爲“白馬”和“馬”是不同的概念,因爲它們所指代的對象有所區別。在這個例子中,“馬”是指一種動物,而“白馬”則是指一種特定的動物——白色的馬。由於“白馬”包含了顏色屬性,所以它與“馬”這個概念有所不同。

然而,這個觀點在當時並未得到普遍認同。許多哲學家認爲,“白馬非馬”的觀點過於絕對,忽略了事物之間的聯繫。他們認爲,雖然“白馬”和“馬”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仍然存在共同點。例如,它們都屬於動物這一大類,都有四條腿等。因此,他們認爲“白馬”仍然是“馬”的一種。

經過長時間的爭論,公孫龍的觀點逐漸被人們所接受。許多後來的哲學家都從公孫龍的“白馬非馬”觀點中得到啓示,發展出了自己的哲學理論。例如,唐代的韓愈在《師說》一文中提出了“名實之辨”,強調了事物名稱與實際內容之間的關係。這一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公孫龍的影響。

總之,【白馬非馬】是一個關於事物本質的哲學命題。公孫龍通過這個命題,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區別和聯繫,啓發了後世哲學家對事物本質的思考。雖然這個命題在當時並未得到普遍認同,但它對於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