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羋月傳》中的女主宣太后與屈原爲何都姓羋?

《羋月傳》中的女主宣太后與屈原爲何都姓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羋月傳》描繪了戰國時期秦國宣太后的傳奇一生。這位宣太后是楚人,雖然《史記》對羋八子的具體身世語焉不詳,我們還是可以從“羋”姓知道,她出身楚國貴族世家,與同時期的大詩人屈原是同姓。今天的人們不免奇怪,一個是“羋”,一個是“屈”,如何變成一家門?這就要從姓氏的起源說起了。

在現代人的概念裏,“姓”和“氏”沒有什麼區別。《現代漢語詞典》的“姓氏”條目下寫道:“表明家族的字。”這說明“姓氏”在現代漢語中已經成爲一個雙音節詞。但早期的姓氏可沒這麼簡單,它們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

早期人類是沒有姓的,“蓋盤古燧人之初,未始有姓也”。隨着社會發展進步和倫理道德的逐步完善,人們從矇昧中覺醒,認識到血緣的重要性,排除了血親間的原始婚姻關係。爲了能正確區分不同的血緣家族,防止同血緣親屬間的婚姻關係,就需要一個標誌來區分它們,代表血緣家族名稱的“姓”遂應運而生了。

按照漢代《說文》的記載:“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母感天而生子”,說明“姓”最初產生於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這從留存到如今的歷史悠久的古姓多是“女”字旁就看得出來,譬如 “姬”(黃帝)、“姜”(炎帝)、“姚”(舜帝)、“姒”(大禹)等等。

《羋月傳》中的女主宣太后與屈原爲何都姓羋?

氏作爲姓的分支,其產生時間自然要晚於姓。中國社會歷經夏商兩代的發展,到西周形成一種主要實行於卿大夫階層的宗法家族制。所謂“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所自分”,一個是標其祖所自出的“姓”,另一個是別其子孫所自分的“氏”。這一出一分,說明“姓”就是代表這宗法制度中一個宗族始祖的所在,而“氏”則成爲自其始祖所繁衍、分化出來的子孫後代的稱謂,至於“氏”名的來歷則是五花八門,如以邑爲氏和以官爲氏皆有,不一而足。

氏乃是尊卑等級的標誌。宗法有大宗小宗,一宗族隨其族丁繁殖另立小宗以成新宗族,自稱氏,在祭祀祖先時須受宗主之統率。譬如春秋時期魯國(姬姓)的孟孫、季孫二氏都是魯桓公後裔(與叔孫氏一起號稱“三桓”),相對於公室是小宗;而孟孫氏之下又包括子服氏,季孫氏之下又包含公父氏。而楚國王室是羋姓熊氏,與王室同出一源的羋姓小宗爲了與之區別,便稱爲昭、屈、景三氏(所以屈原是“羋”姓、“屈”氏)。這就形成了“氏以別貴賤”的局面。

《羋月傳》中的女主宣太后與屈原爲何都姓羋? 第2張

與之相對的則是“姓以別婚姻”。周代實行“同姓不婚”制度,這是宗法等級關係在婚姻制度上的體現,貴族們可憑藉這種體現,促使異姓宗己,小宗祖大宗,以宗法制度上的等級差異來實現政治統治的一致,也就是《禮記》中的“昏禮,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

故此魯國與鄰近的齊國(姜姓)通婚頻繁,魯桓公與魯莊公父子兩代的夫人都是齊國公室女,爲了區分彼此,一位稱爲“文姜”,一位叫做“哀姜”。羋姓的楚國與嬴姓的秦國通婚也是一樣的情況,春秋時代,楚共王娶“秦嬴”,楚平王則娶“伯嬴”。秦國也曾經連續三代出現王后是楚人的事情,惠文王、昭襄王、孝文王的王后俱是楚女,其中就包括羋八子。這就是鄭樵在《通志·氏族略序》裏總結的“男子稱氏,婦人稱姓”。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