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抗戰電視劇中常識錯誤:駁殼槍不是捆在腰帶上的

抗戰電視劇中常識錯誤:駁殼槍不是捆在腰帶上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井岡山》中,有大量賀子珍背駁殼槍的戲。片中的賀子珍左肩右斜地挎着一支駁殼槍,一條皮腰帶,緊緊地扎住那好看的小蠻腰,也緊緊地將槍的揹帶前後全部紮在其中,那槍北帶調整的很短,被牢牢捆紮住的駁殼槍的槍盒幾乎捱到了腰帶上,人看上去很乾練。還有最近讓許多人愛的流口水的《狼毒花》,那片中的主人公(叫什麼我忘記了)也是一樣,那把盒子炮竟然被九龍帶(駁殼槍子彈帶)給完全地箍在了裏面。男女演員的身材都不錯,配以這樣的捆紮法,甚是好看。可我不明白的是,這槍到底是用來打仗的呢?還是作爲一件飾品供他們臭美的呢?要是爲了臭美,那我就不敢多管閒事了;可要是爲了打仗的話,我可就爲他們捏了一大把汗了,因爲他們這樣的捆法,要是遇到緊急情況,可怎麼能夠迅速地把槍抽出來呢?

我們在一些舊的文獻照片和一些文革前老電影中,看到人們背駁殼槍時,都是將槍揹帶置於腰帶也包括身上的所有帶子之外的,都是將槍的揹帶放的很長從而使那長長的木盒子吊到屁股下面的,同時,更多的人都是採用右肩左斜的方式背挎的。爲什麼呢?這是有道理的。

其一,作爲隨時準備抽出來應付突然情況的手槍來說,它背在身上,不能被任何的其他的帶子所束縛,而只能置於其他帶子的外面。這是一條鐵律,任何國家任何時期的軍隊都必須遵守的鐵律,誰不遵守,誰就是找死吶。

抗戰電視劇中常識錯誤:駁殼槍不是捆在腰帶上的

其二,駁殼槍槍身特別長,一般都在300毫米以上,所以,槍揹帶的長度應調整到當右臂伸直或略彎曲時剛好方便地握住槍把,這樣才能把那長達300多毫米的毛瑟手槍從盒套中抽出來。二戰時德軍一般將手槍置於腰帶左前側,美國人習慣將左輪斜挎到屁股上或固定在右大腿部而且一般都放置的偏下,也都是爲了右臂伸直時方便地握住槍把抽槍的。

再來看《狼毒花》和《井岡山》中男女演員的背槍法,要想抽槍,勢必得將右臂使勁地彎曲才能握住槍把,而要再將那300多毫米的槍身完全地抽出盒套,那這胳膊就還得再使勁地彎曲。可人的胳膊就那麼個構造,不是主觀上的努力就可以無限彎曲的呀,尤其象劇中賀子珍那樣嬌小的女人,她要想握住那緊挨着系的高高在上的腰帶的槍把,右臂就已經得彎到差不多極限了,她要怎麼彎曲手臂才能將那300多毫米的駁殼槍從木盒子裏抽出來呢,而且那槍揹帶又讓皮帶給緊緊地束縛住紋絲動不了。我真是爲她擔心,這要是遇到白狗子,人家哪怕就是遠在一百米以外衝過來活捉了她,她的槍也未必能抽的出來。

實際訓練與作戰中,駁殼槍抽槍的要領大致是這樣的,如果是右肩左斜的背法,是用左手握住槍盒下部,將槍體送至身體的左前側,右手握住槍把,同時用拇指按壓盒蓋卡扭開啓盒蓋,雙手合力將槍抽出;如果是左肩右斜的背法,則先用右手抓握槍把及槍盒上部,將其送到身體前側或左前側,左手接住,下面的步驟與右肩左斜的背法相同。當然,因爲駁殼槍的木製槍套較重,向下的垂力較大,單手操作也並不困難,但要是皮製槍套,單手操作就明顯困難了。

顯然,上述兩部片的導演和演員,肯定是一次抽槍的實踐都沒有過,因爲只要他們練習一下抽槍的動作,哪怕就練那麼一回,就知道這樣的攜槍法要想抽出槍來有多麼的困難了,遺憾的是……人家沒空。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