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世間印象 > 歷史劇 >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中途島海戰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對於二戰,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這次世界性的戰役,曾經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最近上映的《決戰中途島》,就是對二戰當中,堪稱是對太平洋海戰重要轉折點的中途島海戰進行的講述。不過電影還是電影,與歷史是不能完全等同的,究竟中途島海戰是不是真的像電影裏面的那種情況呢?人們是否還是對這場戰役有什麼誤解?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11月8日,戰爭大片《決戰中途島》在中國內地上映,再度引燃了人們對中途島海戰的關注。這場被稱爲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的戰役,只要對二戰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陌生,但對於這場戰役的很多關鍵問題,還依然存在很多誤讀。

日軍飛行員損失並不大

一說起中途島海戰,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日軍損失慘重。確實,在一場戰役就損失4艘航母,不僅在太平洋戰爭,就是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很多人就會想當然地認爲,日軍飛行員一定也是損失慘重,有的文章裏就提到日軍損失的飛行員有幾百人之多,還有的文章甚至認爲這一戰之後,日本海軍的精銳飛行員基本上損失殆盡了。情況果真如此嗎?

在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整體素質是全面壓倒英美盟軍的。日軍採取的是精兵政策,對飛行員的訓練極爲嚴格,甚至可以用嚴苛來形容。成爲飛行學員的門檻就很高,在整個飛行訓練過程中淘汰率基本上達到了50%,而且不少飛行員都參加過在中國戰場的實戰,由於當時中國空軍實力很弱,所以對日軍飛行員來說,顯然是最合適的實戰練兵場。這樣既有充分訓練又有實戰經驗的飛行員,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飛行員幾乎佔據了壓倒性的優勢,無論是戰鬥機飛行員還是轟炸機飛行員,都是飛行技藝超羣的高手。特別是在戰鬥機方面,日本海航幾乎憑藉300架零式戰鬥機橫掃了半個太平洋,讓盟軍飛行員產生了極爲嚴重的“零式恐懼症”,對零式聞風喪膽,不少飛行員拒絕起飛作戰。日軍轟炸機飛行員的技術也毫不遜色,在1941年12月10日攻擊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的戰鬥中,儘管有起飛基地距離戰場距離遙遠、戰場上空能見度不高等不利因素,但日軍的投彈命中率和魚雷發射命中率依然分別高達7.7%和40.6%,這樣高的命中率在整個戰爭期間都是非常罕見的。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第2張

毫不誇張地說,日軍飛行員甚至比航母都金貴。因爲,只要有原料、有造船廠和工人,建造一艘航母並不太困難。但培養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不但要投入大量金錢、時間,還需要經過實戰的淬鍊,遠比造一艘航母要難。單從時間上來說,建造一艘航母最多也就三五年,擁有強大造船工業的美國,戰爭中建造一艘大型航母最多隻要一年,而培養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卻至少需要五年時間。

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究竟損失了多少飛行員?110人,其中空戰中損失81人,航母沉沒時損失29人。參加中途島海戰的日軍飛行員,包括4艘航母上的編制飛行員和準備在佔領中途島之後部署在中途島機場作爲岸基航空兵的飛行員,總共約有700人,損失110人,戰損率只有15%,這樣的戰損比例,遠遠談不上損失慘重。要是和整個日本海軍的飛行員總數相比,這個損失的比例就更低了。相比之下,美軍在中途島海戰損失的飛行員就有208人,將近日軍的兩倍。

只要有這批精英飛行員在,即便損失了4艘航母,對日軍來說,還遠遠談不上元氣大傷。

真正讓日本海軍飛行員損失慘重的是在隨後的瓜島戰役和南太平洋一系列的島嶼爭奪戰,日本在戰爭初期的熟練飛行員在中途島戰役之後的半年時間裏逐漸消耗殆盡。到1943年,開戰前的老飛行員——那些經過高淘汰率嚴苛訓練出來的高手已經所剩無幾了,最直接後果就是日本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制空權逐步喪失。

所以,日本海軍飛行員整體素質的大幅下滑要到1943年纔開始出現,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之後還不存在這樣的危機。這也是日軍仍然能在1942年6月的所羅門羣島海戰和1942年10月聖克魯斯海戰中給美國海軍造成很大損失的原因。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第3張

日軍航母依然具有優勢

日軍在中途島一下子損失了4艘航母,損失不可謂不大,但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在航母上對美國的優勢相當大。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時,美國海軍總共只有7艘現役航母,還要同時應付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個戰場,由於大西洋上的德國海軍沒有航母,所以美軍在大西洋只部署了2艘輕型航母,將5艘大型航母全部部署在太平洋。日軍當時有4艘大型航母和6艘輕型航母,整整10艘,是美軍在太平洋上航母數量的兩倍。

到了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結束時,日軍雖然損失了2艘大型航母“赤城”號、“加賀”號和2艘輕型航母“飛龍”號、“蒼龍”號,但還有2艘大型航母和5艘輕型航母(在珊瑚海海戰損失1艘,新建成2艘),另外到1942年7月,又有2艘大型航母建成,這樣日軍就有4艘大型航母和5艘輕型航母共9艘,總噸位超過15萬噸。而美軍此前“列剋星敦”號航母已經在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戰中被擊沉,在中途島海戰時“約克城”號航母又被擊沉,雖然從大西洋緊急調來了“黃蜂”號,也只有3艘大型航母和1艘輕型航母,與日軍的差距反而比中途島海戰時還要大。

1942年下半年,美軍航母更是多災多難,“薩拉託加”號在1942年1月被擊傷回廠搶修,從而錯過了中途島海戰。剛剛修復參戰,又在1942年8月再度被日軍擊傷,不得不返回本土大修;9月,“黃蜂”號被擊沉;10月“大黃蜂”號被擊沉。到1942年底,美軍在太平洋上就只剩“企業”號一艘航母在孤軍奮戰。所以,在中途島海戰後,即便日軍損失了4艘航母,但在航母數量上依然對美軍保持了相當大的優勢。

一直要到1943年,美國龐大的工業終於完成了從和平時期到戰爭時期的轉化,開始開足馬力全力以赴建造航母,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獨立級輕型航母源源不斷建成並投入戰場。相反,日本在資源和造船工業上的短板逐漸顯現,後續航母的建造速度始終無法提升,美國這才終於將航母數量的劣勢扭轉了過來。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第4張

日軍失敗並不是因爲“命運五分鐘”

雖然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損失了4艘航母,但在飛行員和航母數量上的優勢依然存在。那麼中途島爲什麼會被公認爲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這主要是因爲在戰爭進程中,美軍在巨大的劣勢情況下,以弱勝強,挫敗了日軍的進攻,一舉遏制了日軍自開戰以來狂飆突進的瘋狂勢頭,給了日軍以迎頭痛擊,極大振奮了盟軍的士氣,奪回了戰爭的主動權。僅僅兩個月後的1942年8月,美軍就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登陸,揭開了反攻的序幕。儘管此時美軍在力量對比上還沒有多大的優勢,但連中途島這樣差距如此懸殊的仗都能取勝,還有什麼贏不了的?正是在瓜島,美軍將日軍拖入了最致命的消耗戰,將日本海軍最重要的航空力量消耗殆盡。瓜島戰役之後,美軍不但牢牢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更是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那麼,日軍怎麼會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輸掉了這場海戰?難道正如日軍所說的“命運五分鐘”那樣,運氣上差了點?所謂“命運五分鐘”,是指當美軍的SBD“無畏”俯衝轟炸機開始攻擊日軍航母時,日軍航母正在爲第二攻擊波的飛機進行加油換彈作業——換下對地轟炸的炸彈換上對艦攻擊的魚雷,只要再過五分鐘就可以完成所有準備工作起飛,那時美軍飛機的攻擊就不會這樣致命,勝負的結局很可能完全改變。

但是,仔細分析下,日軍第1航空艦隊司令南雲忠一中將是在8時55分下令在甲板上準備起飛的第二攻擊波的飛機送回機庫,卸下炸彈換上魚雷。正常情況下,將甲板上的飛機送回機庫,卸下炸彈,再換上魚雷,最後再重新送到甲板上,整個過程最少需要兩小時,也就是說在10時55分之前,日軍根本不可能完成第二攻擊波的起飛準備,而美軍飛機在10時20分就已經開始投彈了。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第5張

美軍飛機攻擊日軍航母

戰後不少日軍航母上的人員也都證實,在美軍飛機攻擊的時候,“赤城”號甲板上只有3架零式戰鬥機,“加賀”號的轟炸機還都在機庫,“蒼龍”號的甲板上只有10架剛剛返回降落的第一攻擊波的飛機,根本不可能在五分鐘後起飛第二攻擊波。

另外,日軍這三艘航母的艦載機飛行員傷亡也不大,要是第二攻擊波只需要再過五分鐘就能起飛的話,飛行員必然都是已經在飛機的座艙裏了,如果這時遭到轟炸,甲板上停滿加滿燃料和彈藥的飛機肯定會引起連鎖爆炸,那麼飛行員的傷亡一定很慘重。

再回到中途島海戰之前,1942年4月9日,在印度洋作戰中,日軍航母第一攻擊波的艦載機剛剛完成對錫蘭亭可馬裏的空襲,就在返航途中,偵察機突然發現了英軍“競技神”號航母,於是南雲立即命令正在甲板上待命、原準備對亭可馬裏進行第二波次攻擊的攻擊機卸下炸彈改掛魚雷,就在甲板上的地勤人員忙得不亦樂乎之時,9架從亭可馬裏起飛的英軍“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恰好在這個日軍防禦最薄弱的時刻飛到了“赤城”號的頭頂,而負責整個艦隊防空的20架零式戰鬥機全部都在低空,根本來不及去攔截正從高空猛撲而來的英機——這一幕和中途島海戰是何等相似,只不過英軍轟炸機飛行員的轟炸技術太爛,投下的炸彈無一命中,這才錯失了這個千載難逢的絕佳良機,要不然“赤城”號在這時就該沉入印度洋了。

5月1日,在聯合艦隊組織中途島作戰圖上推演中,就遇到當第1航空艦隊攻擊中途島時,美軍的2艘航母突然出現,對日軍艦隊發動了反擊的情況,擔任推演裁判的第4航空戰隊參謀奧宮正武少佐判定日軍航母中彈9枚,“赤城”號和“加賀”號沉沒。如此準確的警示,總裁判聯合艦隊參謀長宇垣纏少將卻認爲美軍不可能有這麼強悍的戰鬥力,所以大筆一揮將中彈9枚改爲只中彈3枚,只有“赤城”號受傷,這就將已經暴露出來的失敗苗子輕輕放過。

當日軍只用4艘航母266架艦載機(另外航母上還搭載準備在佔領中途島後進駐島上機場的56架飛機)來對陣美軍3艘航母233架艦載機,再加中途島岸基航空兵121架飛機的時候,這場海戰的勝負就已經基本確定了。

因此,所謂“命運五分鐘”其實就是日本人“本來我們能贏,只是運氣差了點”的心態折射,說到底就是給自己的慘敗找塊遮羞布而已。

《決戰中途島》日軍的損失怎麼樣?歷史上的真實情況是什麼? 第6張

作戰計劃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也有人認爲美軍贏得這場空前勝利的一大原因就是事先破譯了日軍密碼,對日軍的整個計劃瞭如指掌,從而針對日軍計劃採取伏擊才大獲成功。

其實,日軍失利的根本原因就在這個作戰計劃上。首先是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由於山本曾擔任過“赤城”號航母艦長、海軍航空本部技術部長、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部長,又策劃指揮了偷襲珍珠港,所以很多人都認爲山本是比較早認識到航母和艦載機在現代海戰中的作用的航空派,但實際上山本的骨子裏還是鉅艦大炮派,這就註定了在戰役部署上對於航母的輕視。

“瑞鶴”號和“翔鶴”號兩艘航母,因爲在珊瑚海海戰中受傷和補充飛行員而在本土休整,最多一個月就能恢復戰力,但山本並沒有等這兩艘航母歸隊再發動中途島作戰,這也說明了山本對航母還是不夠重視。在中途島海戰中他還是將戰列艦作爲主力,航母不過是作爲開路先鋒,先用航母去襲擊中途島,既可以削弱美軍實力,又能夠作爲誘餌將美軍艦隊引出來,自己再親自率領由戰列艦爲核心的主力艦隊與之進行傳統的海上決戰。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纔會將戰列艦艦隊遠遠地佈置在最後面,以保障決戰主力的安全。在南雲航母艦隊向中途島開進途中,山本的聯合艦隊監聽到在中途島附近海域出現了美軍航母的無線電信號,如此重要的情報,山本居然出於保障戰列艦艦隊絕對安全必須實行無線電靜默的考慮,沒有通知南雲,直接導致南雲還以爲附近沒有美軍艦隊,最終在發現美軍艦隊後手足無措應對失當。

負責制訂作戰計劃的聯合艦隊先任參謀黑島龜人大佐爲了顯擺自己的能耐,將整個計劃搞得無比複雜繁瑣,明明實力遠遠超過美軍,卻還要大費周折搞聲東擊西的花招,先要去佯攻阿留申羣島,在中途島的主攻方向,也是分爲三路,一路是登陸艦隊,另一路是南雲的航母艦隊,最後一路就是山本親自指揮的戰列艦艦隊,而且三支艦隊之間都有段距離,特別是南雲航母艦隊和山本戰列艦艦隊距離足有300海里,至少航行十小時,一旦出現狀況,根本無法相互支援。

當時日軍實力幾乎是美軍的三倍,如果不是這樣複雜的計劃自己分散了兵力,而是將全部艦艇都集中在中途島方向,根本不需要什麼聲東擊西調虎離山的花樣,採取最簡單的全軍出擊,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撲中途島,美軍就是破譯了密碼,知道日軍來襲的方向和時間,面對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也很難有翻盤的機會。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的失敗,根子就在這個計劃上,越是複雜精巧的計劃,只要一個環節出問題,越容易滿盤皆輸。當日軍這個計劃出臺之時,就已經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環球趣事
科學探索
世界之最
娛樂天地
歷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