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朱元璋非常看重張昶,為何他卻不領皇帝的情呢?

朱元璋非常看重張昶,為何他卻不領皇帝的情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閲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朱元璋屠殺功臣是出了名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兩句話可以説是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但在他做吳王的時候卻是截然相反,那時候朱元璋為了籠絡人才不惜使用各種手段。

朱元璋非常看重張昶,為何他卻不領皇帝的情呢?

這個時期的朱元璋,心胸非常寬廣,許多人才都是在這個時期加入的朱元璋陣營,同時也是朱元璋最終能奪取江山的重要原因,即便是元朝的來使,只有其有才能,朱元璋也不會輕放其溜走,而是以各種方法收歸己用。

在電視劇《朱元璋》裏那個扮成送葬出使朱元璋的呂昶,後來為朱元璋制定了《大明曆》,為朱元璋北征,奠定了民心基礎。

這個呂昶雖然在正史上並不存在,但他的原型之一張昶卻是個非常有本事、有信念的奇人。

張昶是元朝的户部尚書,曾經作為使者出使朱元璋處。這樣的人才,朱元璋時不會輕易放走的。

因為當時朱元璋缺乏制度建設人才,民軍習氣未改。仍然是靠拜兄弟,認乾兒子為主要手段,來控制兵民。

張昶挺看不起朱元璋這種泥腿子,不願留下。畢竟張昶好歹也是大元的户部尚書,對天下兵馬錢糧瞭如指掌,各種規章制度也是稔熟於心。

在朱元璋的各種關心照顧之下,授予張昶參知政事的職務,張昶參與了明初各種基礎制度的設計,為明初各種基礎制度的奠定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然而張昶始終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朱元璋對他極好,他卻整天穿着一身舊衣服,效仿三國中身在曹營的關羽,朱元璋見他如此樸實,心中更是高興,認為他作風清廉,為人端正,是不可多得的好官,要知道朱元璋吃過苦,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張昶如此做法,自然深得其心。

不過有一人卻看的通透,此人就是劉伯温,張昶如此做派,他卻對朱元璋説:“此人留不得。”,朱元璋問其原因,劉伯温這才説道:“他這是在為元朝守節呢!”

朱元璋心想不會吧?我對他這麼好,元朝有啥好的?再冷的心也該捂熱了吧?

朱元璋非常看重張昶,為何他卻不領皇帝的情呢? 第2張

但是很快一件事情的發生了,《大明律》編纂與適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輕典,還是使用重典上,張昶和其他人發生了衝突。

張昶主張用重典,所謂亂世當用重點典;但是劉基等人認為此刻要發展,就要繼續籠絡別人,就要輕刑法。

其實在這個問題上,立場不同而已,本質上沒有對錯之分。但是張昶的悲劇也就開始了。

“勸上重刑法,破兼併之家,多陳厲民之術,欲 上失人心,陰為元計。”

有了劉基等這樣的話之後,朱元璋會更信誰的?當然是劉基的,因為在朱元璋的心理,有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那便是“趙高”。他認為張昶這是在學趙高。

當時張昶卧病在牀,楊憲前往探視,突然得到一份張昶私通元朝的信,立刻上報給朱元璋。朱元璋得知後非常生氣,命令大都督府審問張昶,張昶再信的背後寫了八個大字。

“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元至正27年6月,朱元璋認為張昶“是無法被再教育”的對象,於是下令誅殺張昶。

最終朱元璋以張昶無法被教育為由,將其誅殺,這件事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來看,對張昶的評價自然也不同,他信封“君臣大義”,對元朝來説是不可多得忠臣,可對天下又是一種愚忠,元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元朝早就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他的這種忠心,頗有些助紂為虐的感覺。

其實回過頭來想想,張昶雖然被朱元璋殺了。但是為人還是值得欽佩的,他本質上死忠於“君臣大義”,他認元為主,故寧死不叛元。後來朱元璋做了大明的開國皇帝后,本質上遵從和執行的“重典”也都是按照張昶所遵循的那一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