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隋朝200萬大軍為何打不下高句麗?

隋朝200萬大軍為何打不下高句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高句麗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割據政權,存在於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7世紀,其疆域大致包括我國東北部分地區和朝鮮半島北部。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一直對北方的割據政權保持高度警惕,不允許出現一個統一政權的局面。唐朝時期,為了控制北方,唐太宗實施了“牧場制度”,派遣官員到邊疆管理和統計牧場。這種措施可以說是一種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手段。

隋朝200萬大軍為何打不下高句麗?

唐朝時期,高句麗的勢力已經衰落,但隋朝時期的高句麗政權卻進入了繁榮階段,對隋朝北部形成了巨大的威脅。為了消滅高句麗,隋文帝採取了分化瓦解和武力打擊相結合的方式。隋煬帝則採取了一條與隋文帝不同的路線。他發動了一次空前絕後的東征,動用了約113萬餘人的兵力,加上負責後勤的民夫,總人數達到了3-400萬人之多。

這次東征的原因是楊廣想借機昭顯天朝上國的氣度,好大喜功的他一味求全求大求速,而不考慮實際承受能力。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在幾年前就開始“增置軍府、掃地為兵”,將山東、河北、河南一帶的兵員徵集一空,同時從南方徵調數萬名水手建立水軍。這次東征規模之大,是歷史上少有的,但是結果卻讓隋朝人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隋煬帝的東征失敗,主要是由於他沒有認真考慮兵力和物資的配備,加之當時高句麗政權已經得到了突厥的支援,因此他的兵力根本無法攻陷高句麗的都城平壤。在隋朝軍隊的攻擊下,高句麗採取了頑強的抵抗,隋軍遭到了重大的損失。最終,隋煬帝不得不撤回部隊,這次東征也成為了隋朝的一個恥辱性的失敗。

隋朝200萬大軍為何打不下高句麗? 第2張

第二次東征也是如此,許多士兵直接加入了民變軍隊。第三次東征時,來護兒率領的水軍取得了一場大勝,但隨後高句麗遣使請求和平,楊廣也只好下令撤軍。

過去的數年中,隋朝前後動用了超過200萬的兵力,卻始終無法攻克高句麗。當然,這並不是說隋軍的作戰能力低下,而是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冷兵器時代的攻城作戰十分困難,尤其是在千里異域遠征時更加如此。

然而,隋朝的失敗並沒有讓後來的大唐朝放棄對高句麗的征服。大唐的李世民曾率領30萬大軍征討高句麗,但仍以失敗告終。直到唐高宗時期,多年的疲敵之策和35萬大軍的出擊,才最終平定了高句麗。

可以看出,征服高句麗一直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儘管隋朝在此方面多次失敗,但後來的大唐卻最終戰勝了這一難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