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綜述 > 戰史祕聞 > “氫彈之父”于敏:氫彈研製首功 曾隱身三十年

“氫彈之父”于敏:氫彈研製首功 曾隱身三十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兩彈一星”元勳之一,于敏是我國自主培養的傑出的核物理學家,也是我國核武器研究和國防高技術發展的傑出領軍人物之一。

周光召稱他“畢生奉獻、學界楷模”。榮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防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等十幾項重大獎項的于敏,曾經爲了我國的核武器研究而“隱身”長達三十年之久,甚至直到今天,他的事蹟也鮮見於報端。

 創造世界紀錄的“兩彈元勳”

“這次改變決定了我的一生。”從事氫彈的研究,是于敏一生中最重大的轉折。

國際上,真正意義上的戰略核武器都是指氫彈。從理論到技術,氫彈都要比原子彈複雜得多。爲了加快氫彈的突破,1961年1月,于敏被國家選派參加氫彈理論的預先研究。34歲年輕有爲的于敏,帶領他的原子核理論研究小組,正處在重大成果突破的關鍵時刻。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不能有另一種選擇。”于敏毫不猶豫地表示服從分配。

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一次次陷入困境又一次次突出重圍,經歷了我國核武器研究史上著名的“百日會戰”之後,于敏帶領的科研隊伍終於實現了氫彈原理的重大突破。

朱光亞院士評價稱,在突破氫彈的技術途徑的過程中,“于敏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一作用被一同參與研究的同事們直接評價爲氫彈的“首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央軍委表彰爲研製“兩彈一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專家大會上,他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並代表獲表彰科學家作了發言。

“氫彈之父”于敏:氫彈研製首功 曾隱身三十年

他在發言中總結道,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美國用了7年3個月,前蘇聯用了6年3個月,英國用了4年7個月,法國用了8年6個月。而中國人只用了2年8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研製氫彈的世界紀錄。

 開創歷史的“國產一號土專家”

于敏在回憶自己的“轉行”心路歷程時說到,“童年亡國奴的屈辱生活給我留下慘痛的記憶,中華民族不欺負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負,核武器是一種保障手段,這種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動力。”

于敏出生於1926年8月,他父親當時是天津的一位小職員。他在天津耀華中學念高中時,就以門門功課第一的成績聞名全校。1944年,于敏考進了北大工學院機電系。1946年,出於對理論研究的熱愛,于敏轉到理學院物理系,並將自己的專業方向定爲理論物理。他在理論物理方面的天賦很快展現出來,並以驚人的記憶力和領悟力贏得教授們的欣賞。1951年于敏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不久,他被慧眼識才的錢三強、彭桓武調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25歲的于敏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

1957年,以朝永振一郎(後獲諾貝爾物理獎)爲團長的日本原子核物理和場論方面的訪華代表團來華訪問,年輕的于敏參加了接待。于敏的才華給對方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們回國後,發表文章稱于敏爲中國的“國產土專家一號”。諾貝爾獎得主、核物理學家玻爾訪華時,也稱讚于敏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

以我國當時的條件,想要快速突破氫彈着實困難重重。不過,“土專家”有他自己的辦法。此時,于敏“善於抓住主要矛盾”去解決問題的特質得以發揮,他領導下的工作組人手一把計算尺,廢寢忘食地計算着,一篇又一篇的論文交到了錢三強的手裏,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領域被攻克。

在研製核武器的權威物理學家中,于敏幾乎是惟一一個未曾留過學的人,但是這並沒有妨礙他站到世界科技的巔峯。彭桓武院士說:“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沒有老師,因爲國內當時沒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論,他是開創性的。”錢三強稱,于敏的工作“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製造核武器的“和平主義者”

于敏說,自己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正是因爲懷抱着對和平的強烈渴望,才讓本有可能走上科學巔峯的于敏,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默默無聞的核武器研發。

“我當然不願意打仗,我打心眼裏贊成核武器最好都徹底銷燬、完全禁止。可是,在50年代,核大國幾次威脅要使用核武器來打我們,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負的話,就不能沒有核武器。”

于敏說,但我國的核武器是屬於戰略防禦性質,完全是爲了自衛。因此,技術路線也和國外不同。我國核武器是用先進技術打破核壟斷,並不追求核武器的多樣化。“我國的核武器是威懾力量,主要防備他國干預我國內政。”

“我想,核武器最終會被銷燬。”于敏堅信,當全球戰略多極化,霸權主義沒有實戰餘地的時候,和平與發展將真正成爲現實。

  愛國、愛歷史、愛詩詞的“於老爺子”

“學術如山,性情如水。”于敏不僅以其學術貢獻令後輩們高山仰止,更以平和善良的性格贏得了身邊人的愛戴。一位昔日的老同事透露,由於極爲平易近人,于敏私下裏被同事和晚輩們親切地稱爲“老於”、“於老爺子”。

和于敏一起工作過多年的鄭紹唐研究員說,單位的晚輩們都很喜歡他,特別喜歡向他請教,因爲他從來沒有“怎麼連這個都不懂”的苛責,有的只是悉心的指導,有時候,爲了給後輩演示得更清楚,在病牀上的他,一個推導過程就能寫好幾頁。

“氫彈之父”于敏:氫彈研製首功 曾隱身三十年 第2張

曾經幽默地自嘲爲“硬件老化了,軟件也過期了”的于敏,在學生藍可看來,“腦子永遠只有20多歲。”

“老師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 學生藍可對老師的治學風格幾近崇拜,這從她描述老師時候的用詞就可以看出:“鍥而不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透過現象看本質”、“基礎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學識廣博”、“勇於創新”……

藍可說,老師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國,“這一點從他的話裏話外到處都能感受到”。

于敏雖然是一位大物理學家,但他最大的愛好是中國歷史、古典文學和京劇。他從小就會背不少古詩詞。他喜歡讀的書有《資治通鑑》、《史記》、《漢書》、《三國志》、《三國演義》、《紅樓夢》等等。隔三岔五地,他還會去看上一次從小就愛看的京劇。

兒子於辛說,父親最崇拜的歷史人物就是諸葛亮和岳飛。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他座右銘,也從小就教育子女“只有淡泊名利、潛心做事,纔能有所成”。而父親教會他心愛的孫子的第一首詩,就是岳飛的《滿江紅》。

目前,88歲高齡的于敏仍是單位的重要“顧問”。每每遇到難題或重大決策時,就會想到要請“於老爺子”出山,以他平生所學,繼續爲祖國的核物理事業提供寶貴的諮詢和建議。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