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傳統文化 > 走進壯族的情人節隴端節 揭祕隴端節的來歷習俗

走進壯族的情人節隴端節 揭祕隴端節的來歷習俗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0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年一度的隴端節,也稱壯族傳統的“情人節”,數千壯族聚集富寧縣歸朝鎮孟村,歡度他們的節日。在隴端節這天,無數的青年男女都懷着期待的心,等待着命中註定的那個人出現,接下來就說說這個隴端節吧。

關於隴端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一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爲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爲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走進壯族的情人節隴端節 揭祕隴端節的來歷習俗

壯族隴端節

二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爲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爲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繡球的遊戲。

走進壯族的情人節隴端節 揭祕隴端節的來歷習俗 第2張

女子將繡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蔘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佈廣西各地。

“隴端”是壯語,原意爲“下田壩趕街”。在遠古,壯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開春,各地壯族聚集區自選吉日開市,以物易物,互換稻種、農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貿易。在壯鄉春暖花開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羣地相邀對歌,尋情侶。老年人則在集市上尋親訪友,找老戀人敘舊情。當地漢族稱“隴端街”爲“花街”、“風流街”。


富寧縣的隴端節實屬壯族人的“情人節”,而廣南、文山、西疇、硯山、麻栗坡等縣的壯族,則將這一節日叫做“赫丹滇”、“赫 嘎膩”,趕集形式和“隴端街”一樣。

富寧縣歸朝鎮孟村的隴端節歷史悠久,度節的人數或多或少,數百年來,從未中斷。據說1979年的“隴端節,到孟村的壯族青年有上萬人,平時寂靜的孟村很是熱鬧了一番,是孟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天。

走進壯族的情人節隴端節 揭祕隴端節的來歷習俗 第3張

壯族隴端節

隴端節的孟村,成了歡樂的海洋。這天,從孟村穿過的323國道兩側的攀枝花樹下,擠滿了對歌的人羣,許多年輕人因爲對歌,從素不相識變成了情侶,在衆目睽睽之下,在人們善意的陣陣笑聲中,手拉着手往樹林深處走去,惹得過往車輛也駐足觀望;而孟村的村道、田野裏,更是人如流,歌如潮。

走進壯族的情人節隴端節 揭祕隴端節的來歷習俗 第4張

壯族隴端節

山潮、水潮不如人來潮。爲了歡迎遠方的客人,孟村美麗的壯族姑娘將鄉親們前幾日趕製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來,敬獻給各路賓客。美麗的姑娘讓遠來的壯族小夥情意綿綿,歌興大發;醉人的酒歌令來賓開懷暢飲,翩翩起舞。班豔春激動地說:“今年的隴端節與往年不一般。你看啊,鎮上的幹部來了,縣上的幹部來了,州上的領導也來了,他們一是來慶祝我們的“情人節”,二是來指導壯家人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一位老大爹接過班豔春的話頭說:“漢族兄弟來了,苗族親家來了,瑤族姐妹也來了,像這樣幹部和羣衆相互溝通,壯族和其他民族的羣衆共慶的節日,纔是我們壯家人最歡樂的節日。”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