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傳統文化 > 白族民間藝術簡介 白族的扎染技術是怎樣的

白族民間藝術簡介 白族的扎染技術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由藍白兩色構成,出產於大理周城的扎染藝術,凝固的實際上就是當地自然的顏色——有時藍、有時呈墨色的點蒼山,洱海上空的月色。74歲的張亮宵坐在自家的織布機上紡布,這架和她年歲相仿的老織機上做出來的棉布,最終將被用來製成扎染桌布和其它布藝。張老太太生活的周城位於雲南大理市區約20公里,爲著名的扎染之鄉,當地有多家扎染工廠和家庭作坊。“在棉布上刷了底色之後,把布匹用針線捆紮起來然後浸泡在染料缸裏,一個星期過後,把布撈出來曬乾、洗淨就好了。”張亮宵向記者解釋扎染工藝的流程。

作爲歷史上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以及唐代南詔王朝的統治中心舊地,大理以及周邊的喜洲、周城、劍川、鶴慶留下了大量關於茶馬古道的歷史遺存。喜洲古鎮白族聚居地一帶的導遊告訴記者,在當年茶馬古道興盛時期,古道除了帶來茶葉等物資,還給當地帶來豐富多元的文化,比如扎染就是從中原傳入的。扎染工藝源遠流長,古稱“絞結”,早在南詔時期就產生,發展至今分爲“扎花”和“浸染”兩個程序,“扎花”是縫紮結合的手工扎花工藝,“浸染”採用反覆浸染,原料爲板藍根。

白族民間藝術簡介 白族的扎染技術是怎樣的

在當地村民段萬雄經營的周城扎染廠,晾曬車間裏豎掛着數十匹黑色紗棉布。段萬雄說,40多名工人生產的扎染布匹已經走出大理,大量銷往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等地。當地大量使用植物爲布匹着色,扎染布上雅緻的藍色就是由板藍根植物的提取液染成,核桃皮、樹皮、紫莖澤蘭也都可以用來着色。

白族民間藝術簡介 白族的扎染技術是怎樣的 第2張

離張亮宵老太太家不遠,有一家段氏扎染廠,這家作坊有一百多年曆史,創辦時的名號爲德信和,如今他的後人仍操舊業,用土法顏料製作扎染布藝。“在我們家種了幾十畝的板藍根,我們把板藍根葉子與石灰和在一起發酵一年後,當作染料;在染色階段,一塊布料要在缸裏染一個多星期,泡的時候還要加三次染料。”扎染廠老闆的侄女,20歲的楊春妹介紹到。在段氏作坊裏,有項工作需要最多的人工——扎布,扎一塊2乘2.5米大小的布,需要45天時間。據36歲的段純秀介紹,扎染布藝質量的好壞關鍵就是扎布的技術,“只有扎得緊而且有技巧,纔可讓顏色純,藍色就是藍色,白色就是白色。”

不僅如此,在扎染布藝中最純的藍色,幾乎與大理古城之上,表裏俱澄澈的湛藍天空相仿。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