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名正言順”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名正言順”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名正言順成語出處】

《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釋義:

名分不正,講起話來就不順當、不合理;說話不順當、不合理,事情就辦不成。後以“名正言順”泛指做事理由正當而充分。

【名正言順成語故事】

列子名叫列禦寇,是戰國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成語“名正言順”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戰國時代,史疾爲韓國出使楚國,楚王問他:“你在研究什麼學問?”史疾說:“我在研究列禦寇的學問。”楚王問:“列禦寇主張什麼?”史疾說:“主張正名。”楚王問:“這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嗎?”史疾說:“當然可以。”楚王又問:“楚國盜賊很多,用它可以防範盜賊嗎?”回答說:“當然可以。”楚王接着問:“怎麼用正名來防盜?”

成語“名正言順”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第2張

這時正好有隻喜鵲飛來停在屋頂上,史疾說:“請問你們楚國人把這種鳥叫什麼?”楚王說:“叫喜鵲。”史疾又問:“叫它烏鴉行嗎?”楚王說:“不行。”史疾說:“現在大王的國家設有柱國、令尹、司馬、典令等官職,任命官吏時,一定要求他們廉潔奉公,能勝任其職。現在盜賊公然橫行卻不能加以禁止,就因爲各個官員不能勝任他的職位,這就叫做:‘烏鴉不稱其爲烏鴉,喜鵲不稱其爲喜鵲啊!’”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