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巧取豪奪”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成語“巧取豪奪”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巧取豪奪的出處】

宋·蘇軾《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巧取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

釋義:用欺詐的手段取得或憑強力奪取(財物、權利)。

【巧取豪奪的故事】

宋朝著名的書畫家米芾(fú),生活放蕩不羈,裝瘋賣傻,人稱“米癲”。他的書畫,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成語“巧取豪奪”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據說,米芾喜歡收藏古代名貴字畫,收藏的辦法卻常常採取欺騙手段。他只要打聽到誰家有古代字畫,就千方百計把它借來,說是觀賞,其實是臨摹。他可以臨摹得和原作一模一樣,然後把摹本“歸還”給人家,而自己留下真跡。有時把別人的古代書畫珍本借來,經過精心臨摹之後,故意把真跡和摹本混在一起,讓別人選擇。因爲他臨摹得十分逼真,別人常把摹本當真跡收下來。

成語“巧取豪奪”出自哪裏?又有什麼典故呢? 第2張

米芾除了騙取別人的書畫珍品外,還採取蠻橫的手段去佔有。有一次,米芾乘船時遇見了書畫收藏者蔡攸(yōu)。蔡攸把自己收藏的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真跡給他看。他一看就不肯放手了,一定要用一幅畫同蔡攸交換。蔡攸不同意,他就苦苦哀求,糾纏不休,最後竟以投河自盡相威脅。蔡攸無奈,只得同意交換。

對於米芾採取的這種騙取佔有別人字畫的不正當手段,當時的人就斥之爲“巧偷豪奪”。蘇軾在《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中也說:“巧偷豪奪古來有,一笑誰似癡虎頭。”(晉朝畫家顧愷之,小名虎頭。)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