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管中窺豹”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成語“管中窺豹”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 管中窺豹

成語“管中窺豹”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釋】: 從竹管的小孔裏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語故事】: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少年時就有很大名聲。

成語“管中窺豹”歷史出處是哪裏?該如何解釋呢? 第2張

有一次,他觀看家中門生玩擲骰子游戲,發現有個人要輸,便說:“南邊的風力不強。”門生們笑道:“這個小孩像從竹管裏看豹子,居然也能看出一斑一點來。”王獻之生氣地說:“你們不要小看人!遠的,我慚愧不如荀奉倩(即荀粲,三國時魏人,爲人清高,很有才學);近的,我慚愧不如劉真長(即劉惔,王羲之的朋友)。”說完,便拂袖而去。

後來,王獻之成了著名書法家,與其父王羲之齊名,被後世並稱“二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