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神話故事 > 蜀人的祖先魚鳧王是個什麼樣的人?魚鳧王介紹

蜀人的祖先魚鳧王是個什麼樣的人?魚鳧王介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蜀人的祖先魚鳧王是個什麼樣的人?其實蜀人的祖先,從“教民養蠶”的蠶叢到“教民捕魚”的魚鳧,到“教民務農”的杜宇,治水的鱉靈,都和農業生產有關,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神話中蜀人的祖先是“蠶叢”和“魚鳧”。蜀與“鐲”通,即野蠶。蠶叢“目縱”,居岷山下的石穴裏,蠶叢、柏砱、魚鳧三代都有數百歲,“神化不死”。他主要的功績是“教民捕魚”。從《蜀王本記》迄今川西民間口頭故事都有很多這方面的故事。

“魚鳧田於湔山,得仙,今廟祀之於湔。“(《蜀王本紀》)”魚鳧王田於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爲立祠。”(《華陽國志》)還有一個版本的《蜀工本紀》則說:“(魚鳧)王獵至湔山,便仙去,今廟祀之於湔。”(引《御覽》卷八八八)這就給後來的學者和作家留了極大的想象空間。

魚鳧氏

蜀人的祖先魚鳧王是個什麼樣的人?魚鳧王介紹

魚鳧氏是古蜀國五代蜀王中繼蠶叢、柏灌之後的第三個氏族,建都今溫江區萬春、柳城一帶。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爲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城北魚鳧城遺址)。魚鳧亡國後,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隋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柳城,唐代更名溫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時,於環城濠溝沿堤植柳700餘株,柳城的美譽流傳了整整四千年。從文物考古發現來看,人們注意到了廣漢三星堆自第二期文化開始,就出現了與鳥有關的器物,這當與柏灌氏取代蠶叢氏有關。而第三期所出的大批器物上不僅有鳥圖案,而且同時還有魚圖紋飾。這一變化則反映出三星堆第三期文化與鳥族和魚族密切相關,或者說,它反映出魚鳧氏取代柏灌氏的歷史事實。

魚鳧的“鳧”字有好幾種通假字。《讀史方輿紀要》說四川彭山縣:“魚鳧山在縣東北二里,或曰魚鳧津也。”《四川通志〈輿地〉》:“南溪縣魚符津,在縣北三十里”;《後漢書〈郡國志〉》:“南安(今樂山)有魚涪津。”;《山海經〈大荒西經〉》:“有魚偏枯,名曰魚婦”;《左傳〈文十六年〉》杜預注:“裨、攸、魚庸三邑。魚,魚腹縣”;賈誼《服鳥賦》中的“服”字即“鵩”字,也即鳧的假借字。以上的魚鳧、魚符、魚涪、魚婦、魚腹、魚服、魚鵩,實爲一事,都是指的魚鳧。鳧是本字,而符、涪、婦、腹、服、鵩則是鳧的假借字。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