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成語典故 > 成語“以鄰爲壑”是什麼意思?“以鄰爲壑”有什麼典故嗎?

成語“以鄰爲壑”是什麼意思?“以鄰爲壑”有什麼典故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語“以鄰爲壑”是什麼意思?“以鄰爲壑”有什麼典故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以鄰爲壑】故事的主人公:

白圭,戰國時期中原(洛陽)人,在魏惠王屬下爲大臣,善於修築堤壩,興修水利。

成語“以鄰爲壑”是什麼意思?“以鄰爲壑”有什麼典故嗎?

【以鄰爲壑】是什麼意思?

拿鄰國當做大水坑,把本國的洪水排泄到那裏去。比喻只圖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難或禍害轉嫁給別人。

【以鄰爲壑】出自哪裏?

《孟子·告子下》:“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今吾子以鄰國爲壑。”

【以鄰爲壑】詞語辨析:

【以鄰爲壑讀音】:yǐ lín wéi hè

【以鄰爲壑的近義詞】:嫁禍於人

【以鄰爲壑的反義詞】:不相爲謀、守望相助

【以鄰爲壑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以鄰爲壑】典故:

禹在視察了各地洪水的情況後,覺得光用息壤來堵水,不能根本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應該把水疏導出去。爲此,他大力開掘溝渠讓水流到汪洋大海中去。禹帶領百姓們在野外辛勤地工作了十三個年頭,曾經三次過自己的家門而不入。最後,他終於戰勝了洪水,使江河通暢,東流大海,湖泊疏浚,能蓄能灌。原來被淹沒的土地,如今又變成了良田。

到了戰國初,有個叫白圭的水利專家,也非常出名。什麼地方河堤有了裂縫、漏洞、滲出水來,他一到就能修好。後來,他被魏國請去當相國,魏國的國君對他很信任。有一次,孟子來到魏國,白圭在會見他的時候,表露出自己有非凡的治水本領,甚至自我吹噓說:“我的治水本領已經超過大禹了!”孟子是位非常有學問的人、當場駁斥他說:“你說的話錯了。大禹治水是把四海當作大水溝,順着水性疏導,結果水都流進大海,與已有利,與人無害。如今稱治水,只是修堤堵河,把鄰國當作大水溝,結果洪水都流到別國去,與已有利,與人卻有害。這種治水的方法,怎麼能與大禹的相比呢?”

成語“以鄰爲壑”是什麼意思?“以鄰爲壑”有什麼典故嗎? 第2張

【以鄰爲壑文言文】: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爲壑。今吾子以鄰國爲壑。水逆行,謂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惡也。吾子過矣。”

【以鄰爲壑白話文】:

白圭說:“我治水患的水平,要超過禹。”孟子說:“你錯了。大禹治水,是遵循水的道路,所以大禹以四海爲蓄水的溝壑。如今先生你卻把鄰國當做蓄水的溝壑。水逆向而行,就稱之爲洚水,所謂洚水,就是洪水,是仁慈的人所厭惡的。你搞錯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