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第二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第二十八原文欣賞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黃帝閒居,闢左右而問於岐伯曰:餘已聞九針之經,論陰陽逆順六經已畢,願得口問。岐伯避席再拜曰:善乎哉問也,此先師之所口傳也。

黃帝曰:願聞口傳。歧伯對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論不在經者,請道其方。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第二十八原文欣賞

黃帝曰:人之欠者,何氣使然?歧伯答曰: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者主上,陰者主下,故陰氣積於下,陽氣未盡,陽引而上,陰引而下,陰陽相引,故數欠,陽氣盡陰氣盛,則目暝,陰氣盡而陽氣盛,盛則寤矣,瀉足少陰,補足太陽。

黃帝曰:人之噦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谷入於胃,胃氣上注於肺,今有故寒氣與新谷氣俱還入於胃,新故相亂,真邪相攻,氣並相逆,復出於胃,故爲噦,補手太陽瀉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唏音,何氣使然?歧伯曰:此陰氣盛而陽氣虛,陰氣疾而陽氣徐,陰氣盛而陽氣絕故爲唏,補足太陽瀉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氣使然?歧伯曰:寒氣客於皮膚,陰氣盛,陽氣虛,故爲振寒寒慄,補諸陽。

黃帝曰:人之噫者,何氣使然?歧伯曰:寒氣客於胃,厥逆從下上散,復出於胃,故爲噫,補足太陰、陽明,一日補眉本也。

黃帝曰:人之嚏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陽氣和利滿於心出於鼻,故爲嚏,補足太陽榮眉本,一曰眉上也。

《黃帝內經》靈樞·口問第二十八原文欣賞 第2張

黃帝曰:人之嚲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爲嚲,因其所在補分肉間。

黃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氣使然?歧伯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脈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氣之門戶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液者,所以灌精濡空竅者也,故上液之道開則泣,泣不止則液竭,液竭則精不灌,精不灌則目無所見矣。故命曰痔精,補天柱,經俠頸。

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歧伯曰:憂思則心繫急,心繫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黃帝曰:人之涎下者,何氣使然?歧伯曰:飲食者皆入於胃,胃中有熬則蟲動,蟲動則胃緩,胃緩則廉泉開,故涎下,補足少陰。

黃帝曰:人之耳中鳴者,何氣使然?歧伯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也。

黃帝曰:人之自齧舌者,何氣使然?歧伯曰:此厥逆走上,脈氣輩至也,少陰氣至則齧舌,少陽氣至則齧頰,陽明氣至則齧脣矣,視主病者,則補之。

凡此十二邪褚,皆奇邪之走空竅者也,故邪之所在,皆爲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爲之不滿,耳爲之苦鳴,頭爲之苦傾,目爲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爲之變,腸爲之苦鳴,下氣不足則及爲痿厥心悗,補足外踝下,留之。

黃帝曰:治之奈何?歧伯曰:腎主爲欠,取足少陰,肺主爲噦,取手太陰,足少陰,唏者,陰與陽絕,故補足太陽,瀉足少陰,振寒者,補諸陽,噫者,補足太陰陽明,嚏者,補足太陽眉本,嚲,因其所在補分肉間。泣出,補天柱,經俠頸,俠頸者頭中分也,太息,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涎下,補足少陰,耳鳴,補客主,人手大指爪甲上與肉交者。自齧舌,視主病者,則補之,目眩頭傾,補足外踝下,留之,痿厥,心悗,刺足大指間上二寸,留之,一日,足外踝下,留之。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