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水滸傳桃花山一戰梁山好漢的表現怎麼樣?

水滸傳桃花山一戰梁山好漢的表現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水滸傳》,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英雄傳奇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今天本站小編帶來了一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不經過生死相搏,三個武人湊到一起,也很難分出一二三名來。比如二龍山大頭領花和尚魯智深、二頭領青面獸楊志、三頭領行者武松,誰的武功最高,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不管說誰最厲害,都會有人提出反對意見。

在二龍山三頭領中,魯智深力氣最大,而且出自宋朝精銳種家軍,是久經戰陣的沙場悍將,他跟林沖初次見面,一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卻藏着血雨腥風刀光劍影:“灑家是關西魯達的便是。只爲殺的人多,情願爲僧。”

魯智深“殺的人多”,肯定不是指渭州三拳誤殺鎮關西,而是跟着老種經略相公种師道在與西夏作戰時大開殺戒。能讓粗線條的魯智深都覺得殺戮過重,可見倒在他柯黎棒(宋軍制式兵器,形制與禪杖基本相同)的西夏將士,已經多得讓魯智深於心不忍了。

水滸傳桃花山一戰梁山好漢的表現怎麼樣?

魯智深是一棒一棒打出來的六品或七品提轄官職(武官只有七品以上纔可以穿綠袍),青面獸楊志出身於將門世家,其祖父金刀令公楊繼業,讀者諸君耳熟能詳,筆者就不多介紹了——但不知楊志是楊幾郎的兒子。

楊志在失陷花石綱前,一直在京城打雜——說打雜是比較厚道的說法,準確一點說,豪門走出楊志也沒少禍害百姓:宋徽宗的花石綱勞民傷財,朱勔爲虎作倀,楊志可能也是個打手。當年京營制使們爲了替趙佶運送花石綱,“載以大舟,挽以千夫,鑿河斷橋,毀堰拆閘”,楊志乾的就是這種髒活兒。

雖然楊志只殺了一個潑皮牛二,但是他的家傳武功卻不容小覷,無論是豹子頭林沖,還是花和尚魯智深,在三五十回合之內,都不能將其拿下。綜合起來看,楊志的武功,跟大名府的正牌軍(估計也就是個警通連連長或排長)急先鋒索超不相上下。

楊志能在二龍山排行第二,是因爲他在智取寶珠寺的時候也出了力,武松上山時間較晚,所以只能做第三把交椅。

與有從軍經歷的魯智深楊志不同,行者武松就是個江湖中人,武松擅長的是單打獨鬥,而且似乎不太會騎馬,所以跟梁山手下敗將、青州客居之將呼延灼打架,武松並沒有上場。

在桃花山下,雙鞭呼延灼跟四位好漢交過手:六七回合擊敗小霸王周通,十回合打跑打虎將李忠,然後就看見魯智深來了——“塵頭起處,當頭一個胖大和尚,騎一匹白馬。那人是誰?正是:自從落髮鬧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臂負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

這也真難爲了那匹白馬,長途奔襲而來,氣還沒喘勻,就馱着二三百斤的大胖和尚,跟雙鞭呼延灼開始了打鐵:禪杖就是一根大鐵棒,呼延灼的雙鞭每把十二三斤,每一次撞擊,白馬的腿都要哆嗦一下。

熟知古代戰爭的讀者肯定知道,蒙元和滿清的騎兵,都是一人二馬或一人三馬,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六駿輪換上陣,歇馬不歇人,就是要讓戰馬保持足夠的體力。

魯智深從二龍山跑到桃花山,遇到剛剛熱身還沒怎麼出力的雙鞭呼延灼,人尚有餘勇可賈,但是戰馬實在受不了了:“魯智深輪動鐵禪杖,呼延灼舞起雙鞭,二馬相交,兩邊吶喊,鬥四五十合,不分勝敗。兩邊鳴金,各自收軍暫歇。”

休息過後,二人準備再次交鋒,這時候青面獸楊志跑了出來:“大哥少歇,看灑家去捉這廝。”

水滸傳桃花山一戰梁山好漢的表現怎麼樣? 第2張

讀者諸君一眼就能看出,青面獸楊志是要撿便宜:呼延灼已經跟魯智深硬碰了四五十下,體力能緩過一半就不錯了,這時候他再提刀出馬,應該是手到擒來。

楊志的算盤打得很精,但卻打錯了:“兩個鬥到四十餘合,不分勝敗。呼延灼見楊志手段高強,楊志也見呼延灼武藝高強,賣個破綻,撥回馬跑回本陣。呼延灼也勒轉馬頭,不來追趕。兩邊各自收軍。”

呼延灼已經跟魯智深打了一場,而楊志體力充沛,最後居然是楊志先撤,這就看出楊志的武功,應該比呼延灼略遜一籌,桃花山下這場單挑,實際是楊令公的孫子,敗給了呼延贊後裔。

呼延灼的雙鞭就是一杆秤,他在桃花山下稱量出了四位好漢的斤兩:小霸王周通最弱,花和尚魯智深最強,青面獸楊志強於打虎將李忠,但是跟呼延灼相比,好像還有微小的差距。

按照筆者判斷,桃花山下參戰的這五位好漢,要是按照真實武功排序,似乎應該是這樣的:魯智深第一、呼延灼第二、楊志第三、李忠第四、周通第五。

桃花山下這四場打鬥,五位後來的梁山好漢各自顯露了實力,而且應該都是毫無保留,從他們的對話中,也都看出了想取對方性命的意思:魯智深稱呼延灼爲“梁山泊殺敗的撮鳥”,呼延灼要“先殺你這個沒頭髮的驢(原文是兩個字,結果被系統判定爲不友好),豁我心中怒氣!”

李忠和周通的武功微不足道,魯智深和楊志也沒能把呼延灼棒打刀斬,這說明呼延灼還真不好對付,所以一向遇強則強的行者武松,並沒有主動請纓去跟呼延灼單挑,這就給我們留下了懸念:如果武松出戰,結果又當如何?

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都知道,武松是個很愛面子的好漢,他要打,也得是在呼延灼全盛的狀態下打,車輪戰這種不太講武德的事情,軍官出身的楊志可以做,因爲戰爭的唯一目標就是獲勝,爲達目的不擇手段;武松是江湖人物,他的信條是專打好漢不拍蒼蠅,如果他第三個出場並打敗了呼延灼,傳出去怕江湖同道笑話。

水滸傳桃花山一戰梁山好漢的表現怎麼樣? 第3張

武松殺耶律得重、貝應夔、方貌,都是隻出了兩三刀就取了對方首級,在蘇州城斬方貌的戰鬥中,似乎是武松比魯智深下手更狠:“小巷裏撞出魯智深,掄起鐵禪杖打將來。方貌抵擋不住,獨自躍馬,再回府來。烏鵲橋下轉出武松,趕上一刀,略斷了馬腳,方貌倒顛將下來,被武松再復一刀砍了。”

方貌能逃過魯智深的禪杖,卻逃不過武松的戒刀,其中原因要綜合分析,並不能說魯智深不如武松:魯智深已經厭倦殺戮,能生擒就不拍死,所以方貌能僥倖逃生,而武松則是能用兩刀結束戰鬥就絕不用第三刀,他的本能習慣,就是割取對方首級。

如果不注意外,第二天的打鬥,武松肯定是要第一個出戰的,但就在武松即將出戰的時候,意外發生了:“次日,魯智深與楊志、武松又引了小嘍囉搖旗吶喊,直到山下來,看時,一個軍馬也無了,倒吃了一驚。”

白虎山的毛頭星孔明、獨火星孔亮自不量力攻打青州城,呼延灼火速回援生擒了孔明,武松也只能錯失了與呼延灼交手的機會。

如果二龍山三大頭領輪番上陣,呼延灼自然是十死無生,如果一天一場單打獨鬥,那結果就很難預料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