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四聖心源》: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 全文

《四聖心源》: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 全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痔漏者,手太陽之病也。手之三陽,自手走頭,足之三陽,自頭走足。手三陽之走頭者,清陽之上升也;足三陽之走足者,濁陰之下降也。足三陽病則上逆而不降,手三陽病則下陷而不升。

《素問·氣厥論》:小腸移熱於大腸,爲虙瘕,爲沉痔。五行之理,升極必降,降極必升,升則陰化爲陽,降則陽化爲陰。水本潤下,足少陰以癸水而化君火者,降極則升也;火本炎上,手太陽以丙火而化寒水者,升極則降也。手太陽病則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是以小腸有熱。五藏六府,病則傳其所勝,以丙火而化庚金,是以移熱於大腸。魄門處大腸之末,丙火傳金,陷於至下之地,是以痔生於肛也。

《四聖心源》: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 全文

然病在於二腸,而究其根原,實因於脾。《素問·生氣通天論》: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爲痔。以過飽傷脾,脾氣困敗,不能消磨,水谷莫化,下趨二腸,而爲泄利。泄則脾與二腸俱陷,丙火陷於肛門,此痔病所由生也。

氣統於肺,而肺氣之降者,胃土之右轉也;血藏於肝,而肝血之升者,脾土之左旋也。凡經絡臟腑之氣,皆受於肺;凡經絡臟腑之血,皆受於肝。戊土一降,而諸氣皆降,己土一升,則諸血皆升。脾土溼陷,則肝木下鬱而血不上行,故脫失於大便。凝則爲虙瘕,流則爲沉痔。沉虙者,皆肝血之下陷,無二理也。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腎脈微澀,爲不月、沉痔。血流於後,則爲沉痔,血凝於前,則爲不月,不月即虙瘕也。《金匱》: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熱者,必痔。痔與下重便血,皆丙火之下陷。火衰而陷者,則下重便血而不痔;火未衰而陷者,則下重便血而痔生。

《四聖心源》:卷九·瘡瘍解·痔漏根原 全文 第2張

要之,痔家熱在魄門,而脾於小腸,無不寒溼。緣丙火不虛則不陷,陷則下熱而中寒。丙火上升而化寒水者,常也,下陷而不化寒水,是以生熱。陷而不升,故熱在魄門而不在腸胃也。

此病一成,凡遇中氣寒鬱,則火陷而痔發。無論其平日,即其痔發肛熱之時,皆其寒溼內作之會,而醫工不知也。經血陷流,習爲熟路,歲久年深,時常滴漏,則爲漏病,譬如器漏而水泄也。

茯苓石脂湯

茯苓三錢 丹皮三錢 桂枝三錢 芍藥四錢 乾薑二錢,炒 甘草二錢 赤石脂三錢 升麻一錢

煎大半杯,溫服。

治痔漏腫痛下血。

肛熱加黃連,木燥加阿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