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衄血 全文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衄血 全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四聖心源》是清·黃元御撰寫於1753年的醫書,又名《醫聖心源》。作者將黃帝、岐伯、秦越人、張仲景視爲醫中四聖。本書闡發《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諸書蘊義,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氣解;卷三脈法解;卷四勞傷解;卷五至卷七雜病解;卷八七竅解;卷九瘡瘍解;卷十婦人解。是一部包括中醫基本理論和部分臨牀醫學的綜合性著作。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卷四·勞傷解·衄血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肺竅於鼻,肺氣降斂,則血不上溢。肺氣逆行,收斂失政,是以爲衄,其原因於胃土之不降。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衄血 全文

《靈樞·百病始生》:卒然多食飲,則腸滿。起居不節,用力過度,則絡脈傷。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衄血者,陽絡之傷,則營血逆流,而衛氣不能斂也。

肺主衛氣,其性收斂,血升而不溢者,賴衛氣斂之。而衛氣之斂,由於肺降,降則收令行也。而肺氣之降,機在胃土,胃土上壅,肺無降路,收令失政,君相升泄,肺金被刑,營血不斂,故病鼻衄。

而火炎金傷,不皆實熱,多有中下溼寒,胃逆而火泄者。至於並無上熱,而鼻衄時作,則全因土敗而胃逆,未可清金而瀉火也。外感傷寒之衄,亦非關火盛。緣寒傷營血,營鬱而衛閉,衛氣壅遏,蓄而莫容,逆循鼻竅,以泄積鬱。衛氣升發,故衝營血,而爲衄證。衄則衛鬱泄而表病解,原非火旺金刑之故也。

《四聖心源》:卷四·勞傷解·衄血 全文 第2張

仙露湯

麥冬三錢 五味一錢 貝母二錢 半夏三錢 柏葉三錢 甘草二錢 芍藥三錢 杏仁三錢煎大半杯,溫服。

衄血之證,火泄金刑,氣傷血沸,宜清金斂肺,以回逆流。而必並降胃氣,降胃必用半夏。近世誤以血證爲陰虛,半夏性燥,不宜血家,非通人之論也。

若上熱非盛,而衄證時作,則全因中下溼寒,當加乾薑、茯苓溫燥之藥。若大衄之後,氣泄陽亡,厥逆寒冷,宜加參、芪、姜、附,以續微陽,清潤之藥,切不可用。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