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北宋軍事著作《武經總要》:前集·卷八 全文

北宋軍事著作《武經總要》:前集·卷八 全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經總要》是北宋官修的一部軍事著作,作者爲宋仁宗時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兩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時間編成。該書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紹了武器的製造,對古代中國軍事史、科學技術史的研究也很重要。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前集·卷八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陣法敘

古陣法圖籍皆六,舊記所傳《風后握奇圖》雲:“初受之於玄女,佐黃帝破蚩尤於涿鹿。”其文本三百六十字,鎮名而己。其後太公又增鎮之。漢武帝令丞相公孫弘敷演其義,授霍光,常習八陣於長樂館,而輔少主,以令天下。史稱諸葛亮推演八陣圖,得其新意。今夔州之南北岸,沙中累石,爲八陣形勢。凡八行,行相去二丈。桓溫伐蜀,路繇之僚佐觀之,無能知者,視之曰:“此常山蛇勢也。”晉馬隆徵西羌,依八陣法且戰且行,誅斬萬計,遂復涼州。以此論之,公孫弘既已討論,諸葛亮又能推演,桓溫知其率然,其後馬隆依以破敵,則八陣之用無廢矣。唐李筌所載八陣圖,配四正四奇之位於八卦,其形天圓地方,風銳其首,雲佐右向而垂。飛龍盤屈,虎張兩翼,蛇形宛轉,鳥翔爲突擊之勢,定而不變。及觀《握奇經》義,則筌盡出臆度,殊乖本文。至曰:天地前衝爲虎翼,風爲蛇蟠;天地後軸爲飛龍,云爲鳥翔。明四爲正,四爲奇,奇之名寓之於正,陣則有天地風雲之目,變之則爲龍虎蛇鳥之名。所謂奇亦爲正,正亦爲奇,出則就敵,歸則複列,正合此義也。其圖已亡,今載其經,以俟識者,宗陣法之始也。復有《握奇續圖》,記金革旗麾進退趨鬥之法。又載公孫弘、范蠡、樂毅之說,錯綜於其中。今附其末。舊說:漢儀,立秋日斬牡祀白帝,大司馬隸孫吳六十四陣。其圖亦亡,其說不明,難以究宣,今所不取。唐李靖所作兵法,有分軍定隊之數,而無立陣之形,已載於敘戰篇。

大宋慶曆中,上出《臨機指勝圖》,賜近臣。中有陣制,曰:李靖法及裴緒來諸家之義,爲九陣變動之勢。其說頗詳,今並列於後。

八陣法(天陣、地陣、風陣、雲陣、虎翼陣、蛇盤陣、飛龍陣、鳥翔陣)

《握奇經》曰:四爲正,四爲奇,餘奇爲握奇(後人解雲:天地風雲爲四正,龍虎鳥蛇爲四奇)。或總稱之。先出遊軍定兩端。天有衡,地有軸,前後爲風。

北宋軍事著作《武經總要》:前集·卷八 全文

風輔於天,雲輔於地。衡重列各四隊,前後之衡各三隊,風居四維,故以圖軸單列各三隊,前後之軸各三隊,居,居四角,故以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有八陣。陣訖,遊軍從右躡其敵,或警左,或警右,聽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前衡爲虎翼,風爲蛇蟠,爲主之義也。虎居於中,張翼而爭。蛇居兩端,向敵而蟠,以應之。天地後軸爲飛龍,雲龍鳥翔,突擊之義也。龍居於中,張翼而進;鳥掖兩端,而應之虛實。三軍皆逐天文氣候,向背山川利害,隨時而進,以正合,以奇勝。

說奇正者多戾,而《握奇》雲:“四爲正,四爲奇,餘奇爲握奇。或總稱者,先出遊軍定兩端。”此奇偶之奇。陣數有九,中心奇零者,大將握之,以應副八陣之急處。

握奇圖(圖A)(缺)右《握奇經》雖存,其圖不傳久矣。今採其說,列而爲圖,恐未必與古合,更俟識者參訂之。

握奇續圖金鼓旌旗數角音二初警衆末收衆革音五一持名二結陣三鬥四超五急鬥金音五一緩二止三退四背五急背麾色五一黑二黃三白四赤五青旗法八一天黑二地黃三風赤四雲青五天前上黑下赤六天後上黑下白七地前上黃下青八地黑上黃下赤二革二金爲天,三革三金爲地,二革三金爲風,三革二金爲雲,四革三金爲龍,三革四金爲虎,四革五金爲鳥,五革四金爲蛇(此八陣各用金鼓之制也)。

其金革之間加一角音者,在天爲兼風,在地爲兼雲,在龍爲兼鳥,在虎爲兼蛇。

加二角音者,全師進東。加三角音者,全師進西。加四角音者,全師進南。加五角音者,全師進北。兆音不止者,師不整。金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師並旋。

天圓布不動(前爲右,後爲左),天地四望之屬是也。風象天,居兩端,其次風,其次雲,左右相向是也。公孫弘曰:“地爲靜,地方,布風雲,各在後衡之前。

天居兩端,其次地居中間,兩地爲北是也。地爲動,爲從天陣變爲地陣,或即張形佈勢,破敵攻圍,不定其形,故爲動也。雲象龍,縱布兩天。兩天次之,縱布四地。四地次於天后,縱布四風,挾天地之左右,天前衡居其左,雲居兩端。”人多傳韓信註釋者,與此微有差異,而有范蠡、樂毅之說相雜,今亦錯綜於其中(公孫弘解繢說之意,謂之上語)。其於部隊,或三、或五、或三十、或五十,陣圖如此,變通由人。其八陣用方圓,陣法以寡御。陣法面面相向,背背相承,騎出其間,出奇突擊焉。隆以三千步卒,敗羌萬騎,用此術也。

李靖陣法古今以來,臨戎對敵,每作四面陣,週迴受敵,以爲必固。倘若選鋒而擊之,其陣必破。此非天殃,將之失也。亦或作長陣,或作蛇陣,背以隊伍,步騎相接。

或被之破一處,即敗散不全。不將避潰師之罪移過於下,遂使驍勇小將無罪受誅。

今則成定製,各立陣,各部曲分鬥,各明奇正,若失一陣,則斬一將。形勢既就,諸戰陣相應,猶手臂相救,以此攻守,萬無一失。然以中軍爲中黃陣,次有若前御後衝,左突右擊,白雲青蛇,大赤大黑,推兇決勝,先鋒破敵。以上除中黃之外,餘十二陣,以應十二辰。

北宋軍事著作《武經總要》:前集·卷八 全文 第2張

大黑子大赤午破敵醜在突寅青蛇卯摧兇辰前衝巳先鋒未右擊申白雲酉決勝戌後衝亥凡每八百人,爲一小方陣。陣周圍十二隊五十人,中間二百人,並騎射、長槍、短兵等伏在陣中,隨便衝擊。其白雲、青蛇、大赤、大黑既礙掩尾趁退,每陣加騎長槍一百人。凡都計馬步軍,共萬八百人,成一大陣。其中三千人,是騎射長槍馬軍。除中黃、大黑、大赤、白雲、青蛇之外,餘八陣,每陣抽騎射弓弩一百人,共八百人,充遊突軍挑戰,亂兵引敵。如兵少,即於隊中減人;兵多,即於隊中加數。必要存其陣隊,止即爲營,動即爲陣。逢賊告急,鼓聲一發,陣即立成,更不在勞煩指布。此則應變之法,出入如神,攻取皆勝,所向無敵。其小陣皆有四頭,每頭配勇將一人,用戰鼓一面,中兵立一大旗號,凡每面如有賊來攻擊,即諸陣相救。欲救南陣,即南面鼓動,八百人一時順日向南轉戰,東、西、北同此。只轉步人,騎兵不移。每陣相去廣狹一百步,狀如街陌。設詐挑戰,引之令入,即揹他陣,突出弓弩騎射長槍,左右夾擊,前抄其胸,後掩其尾,是以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也。

裴子法五陣之法,一鼓,舉黑旗,則爲曲陣;二鼓,舉朱旗,則爲銳陣;三鼓,舉青旗,則爲直陣;四鼓,舉白旗,則爲方陣;五鼓,舉黃旗,則爲圓陣。陣之疏密,卒一人居地廣縱各二步。十人爲一列,一隊凡十列,廣縱各二十步。陣間容陣,隊間容隊,曲間容曲。前御其前,後御其後,左防其左,右防其右。行必魚貫,立必雁行;長以參短,短以參長。回軍轉陣,以後爲先,以前爲後。進無奔迸,退無伏走,五陣乃理。

凡百人曰隊,二隊曰官,二官曰曲,二曲曰部。

(圖A)(缺)常山蛇陣(圖A)(缺)右以常山陣步卒,五部凡四千人。其中前後左右等軍,量山川土地之形,按陣而居,可以逸待勞,以飽待飢。其揚、奇、備、伏,皆馬騎,分而爲八,凡二千人,逐便而居,以應權也。六鼓,舉龍旗,則爲常山矣。按《戰國策》曰:“常山蛇,擊其尾,其首救;擊其首,其尾救;擊其中,首尾皆救。”此其義也。

八陣圖(圖A)(缺)方陣圖乃黃帝五行之金陣,於卦屬兌宮,於五音屬商,爲白獸,則孫子之方陣,吳起之車箱陣,諸葛亮之同當陣,以其行伍洞徹而相當也。其揚、奇、備、伏兵後八陣,皆仿常山之法布之,恐煩多,不重錄。

右爲方陣,法曰:舉白旗,聞鼓音,左部居左,右部居右,前部居前,後部居後,中部居中。部皆並置校尉,左右中央司馬各按部以前後曲相次,曲以左右官相當,官以前後隊相隨。隊以百人爲列,列以十人爲對,對以五人爲伍,各按其處,無動。隊分爲團,團合爲隊,謂之分合。卒一人居地二步,一隊方十步,廣二十步,隊間容隊。曲廣十步,曲間容曲。部袤百八十步,部間容部。陣廣四百六十步,陣間容陣。凡設方者,所以弛張也,高平利方,方利變矣。

(圖A)(缺)圓陣圖者,黃帝五行之土陣,於卦屬艮宮,於五音屬宮,爲勾陳,則孫子之圓陣,吳起之車陣,諸葛亮之中黃陣,以居其中位者土也。

右以方陣爲圓陣,法曰:舉黃旗,聞二鼓音,前部前曲出其前,前部後曲出與之並,後部後曲出其後,後部前曲出與之並,左右部及中部各旋向,左右衛騎隨之,校尉司馬部後居地如法。四方高利圓,圓利守。

(圖A)(缺)右牝陣圖,昔黃帝五行之水陣,於卦屬坎宮,於五音屬羽,爲玄武,則孫子之牝陣,吳起之曲陣,諸葛亮之龍騰陣,以其曲屈如龍騰也。或名卻月陣。宋武帝多用此。

右以方陣爲牝陣,法曰:舉黑旗,聞三鼓音,前部前曲出在左部前,爲左翼;後部前曲出在右部前,爲右翼。中部前曲、左右騎隊分爲左右,與後隊並校尉、司馬部後居地如法。左右高利牝,牝利吞也。

(圖A)(缺)右牡陣圖者,乃黃帝五行之火陣,於卦屬離宮,於五音屬徵,爲朱雀,太公名鳥雲陣,則孫子之牡陣,吳起之銳陣,諸葛亮之鳥翔陣,以其輕銳如鳥飛翔也。

右以方陣爲牡陣,法曰:舉朱旗,聞四鼓音,右部前曲出在後部前,左部前曲出在前部前,相去二十步,左右官各前進二十步爲觜,中部前曲左右隊前次之,校尉司馬部後居地如法。後高前下,利牡,牡利潰。

(圖A)(缺)衝方陣者,乃黃帝五行之木陣,於卦屬震宮,於五音屬角,爲青龍,則孫子之衝方陣,吳起之直陣,諸葛亮之折衝陣,以其直前折衝於敵。

右以方陣爲衝方陣,法曰:舉青旗,聞五鼓音,左右二部出在前、後、中三部前,並列相從,而居校尉司馬部後居地如法。前高後下,利衝方,利爭險也。

(圖A)(缺)右車輪陣圖,昔太公三才之地陣,於卦屬坤宮,則孫子之車輪陣,吳起之衡陣,諸葛亮之握機陣,以其進止機巧爲名。

右又以方陣爲車輪陣,法曰:舉熊旗,聞六鼓音,左部前曲後隊左右官、後曲前隊左右官,各左移出二十步,右部亦如之,相近如鼓翼狀。校尉司馬部後居地如法。平易利車輪,車輪利進矣。

(圖A)(缺)右罘陣圖,昔太公三才之人陣,一曰飛翼陣,於卦屬巽宮,則孫子之罘陣,吳起之卦陣,諸葛亮之名虎(或作禽)翼,以其遊騎兩傍而舒翼也。或名魚麗陣,又曰魚貫陣。《左傳》曰:“原繁、高渠彌以中軍奉鄭公爲魚麗之陣。”則此也。

右以方陣爲罘陣,陣法曰:舉旗,聞七鼓音,左右部前曲左右官居前橫列,後曲居後亦如之,中部及前後部曲等布地如法。斥澤利罘,罘利救。

(圖A)(缺)雁行陣者,乃太公三才之天陣,於卦屬幹宮,則孫子之雁行陣,吳起之鵝鸛陣,諸葛亮之衡陣,以其連接如秤衡也。《左傳》曰:“鄭翩願爲鸛,其御願爲鵝。”是也。

右以方陣爲雁行陣,法曰:舉雕旗,聞八鼓音,中部前曲進,前出爲首,其後曲次之,與前部前曲、後部前曲並前,前部後曲左斜官曲相隨,後部後曲右斜官曲相隨。右部卻次、後部曲皆右斜,亦官曲相隨。左部卻次、前部後曲皆左斜,亦官曲相隨。校尉司馬部後居地如法。城丘利雁行,雁行利繞也。

裴子法曰:凡八陣之法,轉而相勝,更爲雌雄。方陣正而厚,圓陣隨而取,正厚者力並,故方勝圓,猶厚勝薄也。圓陣無角,利以堅守;牝陣張其兩翼,若卷取之。以牝吞圓,牝可敗也。法曰:翼而張者,攻其兩角。故圓勝牝,猶聚勝散也。牝陣勝牡者,牡陣前銳後重,象劍之鋒;而牝張其兩翼,前單後復也。法曰:銳而鋒者,夾擊之。故牝勝牡,猶復勝單也。牡陣勝衝方,前衆後疏,戰者相促,居者有餘,牡背高向下,因其地勢,以潰其虛,可以敗敵也。法曰:得地助者昌,失地助者亡。故牡勝衝方。衝方勝車輪,車輪兵得成行,善冒亂敵而畏阻險。衝方地勢高,利守,以疲車輪之力,故衝方勝車輪也。罘備在首尾,虛在兩旁,其勢不堅;車輪之兵備以強弩,善衝亂敵。法曰:以守待攻者強,以動待敵者亡。此車輪勝罘也。雁行前銳後張,延斜而行,便於繞人;罘前後橫,中央縱,便於絕延斜,利於相救,且戰且息。此罘勝雁行也。方陣行重而厚,佚居者衆,用力者寡;雁行延斜張兩翼,便於左右,利於周旋也。法曰:厚而升者堅,當選其勇力脅其旁。此雁行勝方陣也。

凡三軍遷徙次舍之宜,必就所喜,避所惡;依其水草,利以芻牧。因險阻爲溝壘,則施功薄而易備。

凡屯兵處軍于山之高者,則爲敵所棲;于山之卑者,則爲敵所囚。故處山之勢,據其陰陽,備其左右,命曰鳥雲之陣,言能鳥散而云合,應變從利也。

右軍法,兵之形勢也,雷動焱舉,後發而先至,離合向背,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也者。自春秋戰國,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並作。漢張良、韓信序次兵法,定著三十五家,而孫武書凡八十二篇,圖九卷;孫臏八十九篇,圖四卷。復有蚩尤二篇,李左車、韓信等篇目,並亡。今之祕府所存孫武書,惟十三篇,無圖,其所言皆權謀之事,極爲精密。《太公六韜》《黃石公三略》《穰苴法》《吳子書》,皆遠古所存可觀者。唐《李靖兵法》於近世最爲詳練,可舉而行。杜佑採其條目,著於《通典》。其書亡慮數十家,悉淺近無取。而陣圖所存者,惟唐人李筌有八陣圖,而其說難以依據。《裴緒新令》有九陣圖,參引太公、孫子、諸葛亮之法爲證,舍是無有焉。惜哉,兵家形勢之法不可無也!戰國如二孫、吳起輩,號善用兵者,而著書皆有圖。漢名臣如韓信、子房刪定,亦著其法。周公六典,司馬教坐作進退之度。蓋陣法者,所以訓齊士衆,使其上下如一,前後左右,進退周旋,如身之運臂,臂之使指,無不如意;可與之俱生,可與之俱死;昇天險,赴深,莫有逆其命者;猝然遇寇,莫有錯亂。然後可以從事於敵,驅馳以絕域,同乎禍福存亡,則能決勝計矣。無是法也,則將何以使人哉?平居則訓齊,遇敵則擊搏,此其義也。故廢陣形而用兵?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