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聊齋志異》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樣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聊齋志異》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樣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聊齋志異》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樣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這是中國清朝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最早的抄本在清代康熙年間已有流傳。

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爲494篇)。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舉入仕,可惜屢試不第,只能以教書爲生。他自幼便對民間的鬼神故事興致濃厚。據說,蒲松齡曾爲了蒐集素材,在家門口開了一家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一個故事代替茶錢。藉助這個方法,蒲松齡蒐集了大量離奇的故事,經過整理、加工過後,他都將其收錄到了《聊齋志異》中。

據清人筆記《三借廬筆談》記載:蒲松齡每晨起就在大道邊鋪席於地,並擺設煙茶,坐待過往行人,以蒐集奇聞異事。每聽到一事,回家後就加以粉飾潤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1679)春,40歲的蒲松齡初次將手稿集結成書,名爲《聊齋志異》,南高珩作序。此後屢有增補。直至康熙三十九年(1700)前後和康熙四十六年(1707),該書還有少量補作。《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

《聊齋志異》的寫作背景是什麼樣的?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後世影響

文學影響

《聊齋志異》將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了一個新高度,從此以後,文言小說就雄風難再了。《聊齋志異》之後,雖有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等,但已難成氣候。

《聊齋志異》一問世,就風行天下,翻刻本競相出現,相繼出現了註釋本、評點本,成爲小說中的暢銷書。文言小說也因此出現了再度蔚興的局面。這時產生的一大批文言小說專集中,沈起鳳的《諧鐸》、和邦額的《夜譚隨錄》、浩歌子的《螢窗異草》等是傳奇體爲主的筆記小說,大都作品都是模仿《聊齋志異》之作。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藝術水平都不及《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自(乾隆三十年)1765年初刻,其後200年間,所刊版本極多。因此人稱:“流播海內,幾千家有其書。”《聊齋志異》不僅在中國國內深遠,而且在中國國外也有很大影響。19世紀以來,先後出現了英、德等六十幾種外文譯本。它已被寫進世界各主要國家的大百科全書,從而成爲享有很高聲譽的世界名著。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