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古文名著 > 《雙鳳奇緣》第三十章:虎牙口忠臣立碑 雁門關蘇武和番

《雙鳳奇緣》第三十章:虎牙口忠臣立碑 雁門關蘇武和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爲各位朋友帶來《雙鳳奇緣》第三十章的全部內容,此書由清代雪樵主人所著,又名《昭君和番雙鳳奇緣傳》《昭君傳》,作者吸取了戲曲中的一些抒情的情節,因之一些離恨別思細節,寫得情感動人。

詩曰:

芙蓉架上黃鶯囀,梧桐樹底子規啼。

花開池邊游魚戲,作伴鴛鴦路欲迷。

話說李陵認定蠻石上一頭撞去,只聽一聲響亮,可憐一員忠良將官,腦分八片,頭顱粉碎,死於非命。早有看白虎殿內監,一見李陵撞死,連忙報與番王知道。番王聞報。大吃一驚,連稱:“可惜!好一員忠良將官!且住,孤想御妹身死,李陵又亡,此事真羞殺孤王!李陵一定聞御妹的凶信,怕孤殺他,故而覓一自盡,完他不屈的忠心。李陵,你好癡呆,孤要殺你,怎到如今?總是孤王魯莽,坑了兩條性命。”

正在嘆息不已,又見白虎殿的內監跪下,口稱:“王爺,適才在殿內桌上拾得李陵有遺詩兩首、遺表一道,請上龍目觀看。”雙手呈上。番王接過,先將詩一看,一首是贊公主貞烈,一首是自嘆英雄。將詩看畢,大讚李陵詩做得好:“句句發於性情,御妹雖死九泉,得此一詩,亦可有光千古;自嘆自寫,英雄本色,不愧大漢忠良。且將詩句留以殉棺便了。”又看到遺表一道,拍案大叫道:“孤王只認李陵不知孤一番愛惜之心,今日表上真情剖露,來清去白,也不負孤王一向敬他愛他,一片的誠意。李陵呀,孤與你三生石上,結來世之交。”看畢,摺好收起,吩咐內監好好將李將軍的屍軀安放牀上,“孤王這裏自差人代他封殮。”內監領旨,答應而去。

《雙鳳奇緣》第三十章:虎牙口忠臣立碑 雁門關蘇武和番

番王一面傳下旨意:“先收公主屍靈。”宮中上下人等一齊放聲大哭。又差禮部去收李陵屍身殯殮。宣召一衆番僧,追薦兩屈死的鬼魂,做了七日七夜的善事,方將兩口棺木出宮埋葬。滿朝文武相送,於虎牙口地面安葬,好不十分熱鬧。把兩座墳丘埋於東南二向。番王又傳旨立廟,限工部一月完成。兩邊豎的石碑,寫得明白,一邊是“已故大漢忠臣李陵,”一邊“北番貞烈金花公主”,兩道碑立於廟外,傳流不朽。番王率文武官員在兩邊祭奠,大哭一番,一面差官守廟,春秋二祭,番王方收淚回宮不表。

且言漢王正坐早朝,有黃門官呈上雁門關李廣求救的本章。有內侍接過,鋪在龍案上面,漢王從頭細細一看此本,大吃一驚,由不住淚落紛紛道:“李虎夫妻俱遭慘死,李陵被陷北番,生死未卜,李廣又在雁門關被困,今日又來告急求救本章,哪位卿家代朕分憂,前去領兵,速救雁門?”但見那兩班貪生怕死的文武,俱是面面相視,並不回奏。漢王又在煩惱,左班中閃出丞相張文學,跪倒金階,口稱:“我主,目下邊庭緊急,我邦將寡兵稀,誰去出兵退敵?依臣愚見,不如差一老成練達之員,前到北番用良言安慰,好好解勸番君,使兩國罷兵請和,免他進貢來朝,省得生靈遭塗炭之苦,國家有累卵之危,不知聖意若何?請旨定奪。”漢王道:“卿家所奏之言是有理,但不知滿朝文武,哪個可以去得?卿可保舉一人上來。”張相奏道:“這次和番息兵,乃是一件緊要大事,人不老成,纔不練達,必又惹起干戈,以貽我國之羞,所謂畫虎不成,反類於犬。依臣看來,倒是左班中文華殿大學士蘇武,久在朝綱,中外素有重望,命他前去和番,可保全兩國無事,永息干戈。”

《雙鳳奇緣》第三十章:虎牙口忠臣立碑 雁門關蘇武和番 第2張

漢上准奏,便叫聲:“蘇卿聽旨。”有老臣蘇武,俯伏金階道:“臣在此候旨。”漢王道:“卿可領孤旨意,去到北番,叫那番王休聽毛賊一派亂言,致失兩家和好,他若罷兵息戰,免他進貢來朝。卿今休辭勞苦,代孤走一遭,若得兩國相和,回朝自加升賞。”當殿賜了三杯御酒,外是一道旨意,交付蘇武。

蘇武接旨謝恩,退出朝門回府,略爲料理家務,不敢耽擱,帶了十數個家丁,背了聖旨,上馬出京,不分星夜,一路兼程而進。來得甚快,早到雁門關前,高叫:“守關軍士聽着,今有和番欽差蘇大人到此,快快開關。”軍士聽說,不敢怠慢,忙報知李元帥。元帥一聞此信,急急開關,迎接欽差蘇大人。入關見禮,分賓坐定,元帥一面擺了接風酒款待。席間,李元帥叫聲:“蘇大人,此去奉旨和番,免動干戈,固是美事,倘番人執意不從,又當奈何?”蘇大人見問,連嘆幾口氣道:“不瞞元帥說,小弟奉旨和番,也是拼命前去。無奈聖意如此,微臣只得依旨而行。”李元帥聽說,稱是,便道:“小弟這裏撥一千人馬,護送大人前去便了。”蘇武道謝,連聲稱呼:“元帥,小弟承情了。”只等席散,安歇一夜。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