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傳統國學 > 詩詞名句 > 《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別匡山 李白

曉峯如畫參差碧,藤影搖風拂檻垂。

野徑來多將犬伴,人間歸晚帶樵隨。

看雲客倚啼猿樹,洗鉢僧臨失鶴池。

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

【賞析】

《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這首《別匡山》,是李白早期的重要作品。此詩歷代李白詩文集均未收錄,僅見於四川彰明、江油二縣縣誌。縣誌錄自匡山宋碑《敕賜中和大明寺住持記》。碑石原在匡山大明寺遺址,今已移至江油縣李白紀念館。大明寺,興建於唐初,葺修於北宋。匡山在舊彰明縣北,今江油縣西,李白故里青蓮鄉在匡山之南五十餘里。這是青年時期的李白讀書的地方。

李白青少年時代正是“開元之治”前期。當時唐玄宗勵精圖治,使國家欣欣向榮,給人們帶來無限希望。因此,李白從小就胸懷大志,一心要把他的才能獻給大唐王朝,甚至夢想輔佐皇帝濟蒼生,安社稷,建立不朽的功勳。也就是說,他希望當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李白爲這一理想奮鬥了一生,雖然歷盡坎坷,屢遭失敗,但他的雄心總不銷歇。正是在對偉大理想的熱烈追求過程中,李白寫下了許多充滿豪情逸興的和悲歌慷慨的詩篇,而成爲偉大的詩人。

李白在《上安州裴長史書》中自我介紹早年事蹟時,寫道:“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這首《別匡山》就是李白二十四歲時,“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之作,也就是他爲了實現偉大的理想,決心離開他親愛的故鄉時的抒情言志之作。

《別匡山》的作者是誰?這首詩詞的原意是什麼? 第2張

“曉峯如畫參差碧”,這是寫匡山的遠景。在晨光中的匡山,高高低低的峯巒,呈現出碧綠的顏色,好象畫圖一般。

“藤影搖風拂檻垂”,這是寫匡山的近景。藤蘿的影子在微風中搖曳,時時拂着大明寺的欄杆垂下來。

“野徑來多將犬伴”,這是寫李白自己在匡山上的行蹤。他常常帶着家犬作伴,沿着小路爬上山來。

“人間歸晚帶樵隨”,這是寫山頭所見。他常常看見打柴的人揹着柴草在暮色中下山回家。

“看雲客倚啼猿樹”,這是寫李白自己在大明寺中的佳趣。他常常靠着寺前的大樹,觀看天上的雲霞。那樹上不時有猿猴叫喚,聲音好象小孩啼哭。

“洗鉢僧臨失鶴池”,這是寫寺中所見。和尚們常常在寺後的池中洗他們吃飯用的鉢盂。那池上曾有白鶴飛來,後來卻不知飛到哪裏去了。

以上都是寫匡山的景色,這景色是多麼的清幽!同時從景色描寫中透露出作者對匡山的感情,他對匡山是多麼喜愛!

詩的最後寫道:“莫怪無心戀清境,已將書劍許明時。”意思是說,匡山雖美,我卻無心留戀它,因爲我已經決心把自己的文才武藝奉獻給大好時代了。

全詩八句,雖然前六句都是寫匡山景色,但全詩的重點卻在最後兩句。前六句實際上是後兩句的鋪襯。正是由於前六句的鋪襯,使得後兩句特別有力,表現了李白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強烈的獻身熱忱,從而使整個詩不同凡響。

李白一生都酷愛大自然,同時一生又都充滿了政治熱情。《別匡山》一詩很好地表現了李白這科性格。因此這首詩不僅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可供欣賞,而且對幫助我們認識李白的生平和創作,也大有裨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